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民族和宗教的冲突仍然不断发生。特别是霸权主义的强权政治、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都是引发战争的因素。因此,我们倡导的和谐世界建设还面临着重重阻力和困难。在这种形势下,发挥宗教在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世界方面的作用,不仅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而且也将是前景不可限量的。
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佛教的和平主义传统最悠久、维护和平的思想和实践最丰富。佛教的悠久历史,就是维护和平的历史,是沟通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友好文化交往的历史。从世界宗教传播历史的范围来考察,佛教称得上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典范,反对战争的楷模,保持和平发展的标志。佛教的和平主义传统表现在许多方面,本文拟从佛教传播方面谈五点。
首先,佛教始终把传教弘法与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联系起来,与沟通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的友好文化交往联系起来,与稳定社会、协调人际关系联系起来。
佛教无条件地反对战争,倡导和平。它的和平主义精神扎根在稳定的基础教义中,并且表现在各个方面。佛教把杀生列为一切戒律之首,认为杀生是万恶之源。在中国历史上,利用佛教基本教义反对杀戮,成为著名传教高僧的自觉行动。例如,根据中国佛教史书《高僧传》卷九《佛图澄传》记载,东晋十六国时期,战事频仍,在后赵传教的佛图澄(231348)大力倡导佛教慈悲、戒杀的教义,并且以此规劝嗜杀成性的后赵统治者。当石虎问什么是佛法时,他回答佛法不杀。他曾对石虎说,作为帝王之奉佛,主要体现在不为暴虐,不害无辜方面。尽管帝王不能做到绝对不杀生,但是如果暴虐恣意,杀害非罪,就是把全部财产都拿出来供养佛法,也免不了殃祸。佛图澄以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后赵统治者的信任,把传播佛教与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生产,协调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紧密结合起来。
第二,始终不依靠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威胁和强迫他人信仰佛教,而是主要凭借经典教义中蕴涵的慈悲品质、纯洁情操、精深哲理、高远境界、博大胸怀去感染人,劝导人。
弘教传法往往与宗教对话相联系,成为宗教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释迦牟尼开始,就通过与其他宗教信仰者的对话,为其提供精神的需要,通过不附带任何政治、经济条件的纯教义劝导、感化,使其皈依佛教。这些记载在佛教经典中比比皆是。在佛教的对外传播中,从来没有因弘法而发生所谓的宗教战争。更为重要的事实是,许多国家和民族信奉佛教,没有受到各种非宗教因素的强迫,而是信徒纯粹出于信仰的原因,主动到佛教中心地区学习佛学,把佛教传播到自己的祖国。佛教从印度向中国传播,从中国向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传播,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在中国佛教史上,为佛教文化流传做出贡献的,大多是在佛教典籍翻译方面有成就的义学僧人。如果没有这些义学僧人的文化建设工作,中国古代哲学、文学和艺术等,完全会是另一个面貌。佛教的和平传播,不但成为这些国家和民族间友好交往的桥梁和纽带,也成为丰富和发展它们自己文化的强大动力。
第三,传教弘法与政治干预、经济掠夺和文化殖民等没有任何联系。
无论是古代印度佛教向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传播,还是近代向西方国家和地区传播,没有伴随着起点地区政治观念的输出,经济方面的索取。佛教传播的文化色彩最浓厚,是以佛教典籍为主要载体的,与特定宗教信仰相联系的文化传播。佛教也没有在流传的地区建立非宗教性的组织机构,或者采取某些方式改变流传地区的社会结构。例如,印度佛教大规模传入中国,并且中国在唐代就开始取代古印度而成为世界佛教的中心,其结果佛教只带来了典籍、教义以及古印度的文化,并没有带来古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以及某个王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掠夺。没有政治干预、经济掠夺和文化殖民色彩,是佛教传播的显著特征。
第四,佛教传播主要依靠信仰者个人的自发行为或分散的地方僧团推动,而不是依靠全国性的机构组织或政府行为推动。
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以及中亚各地有佛教信仰的商人、使者、旅行者以及移民后裔,自发地把佛教传入中国内地。他们之间没有强大的组织做后盾,传教弘法完全是个人的自发行为,而不是政府行为。在以后的历史过程中,有影响的传教者,绝大多数以其佛学精湛,道德高尚,善于劝导和感化著称。一些传教者也善于利用医术、方术和其他技艺辅助传教。尽管传教方法多种多样,但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不是在故土强大组织的支持下传教。从中国的僧传中可以看到,许多来中国传教的古印度僧人,有的出身王室,有的是储君,有的是奉国王之命而来。但是,这些看似有政治背景者,并没有肩负任何政治使命,而是纯粹以传播佛法为己任。
第五,佛教的圆融思想有利于消除宗派间的排斥、仇视和争斗,促进不同宗教、不同派别的融合发展。这是对佛教固有的和平理念的丰富和发展。
佛教在不同地区和民族中发展演进了两千余年,吸纳和融合了多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形成了适应性强,涵盖面广,内容丰富的精神文化宝库。同时,佛教每传播到一个地区,总是与当地的思想文化相融合,在融合中产生有创造性的新思想。中国华严宗首先提出的圆融思想,正是这样产生的,并且成为大乘佛教的共识。华严宗认为,从表面上看,一切事物都是有差别的,彼此独立的,但是从本质上观察,一切事物又是可以相互融通、相互等同的,从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和谐状态。华严宗把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和谐相处、协调共存作为理想境界,致力于消除现实中存在着的各种矛盾、对抗和隔阂。千余年的历史证明,这种理论和实践,对于化解乃至消除宗教间的仇视、怨恨和争斗,树立宗教和平共处的理念,是有重要意义的。
佛教的和平思想、精神与实践,曾在历史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佛教在和平传教方面表现出的这些特点,为我们认识当今世界宗教的传播方式、发展趋势以及宗教间应该建立的关系,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从世界宗教范围来看,还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某些宗教团体凭借组织力量、经济势力甚至政治背景去蒙骗、胁迫人们信教,或进行不对等的所谓宗教对话,或从事非宗教性的活动。从表面上看,这种宗教传播也是以和平方式进行,但是与佛教的和平传播有着本质不同。可以说,这种传教活动不具有佛教那种稳定社会、协调人际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的积极社会作用,只会加剧社会矛盾,扩大国家和民族之间的隔阂。
有人认为,未来世界将从以往的政治、军事冲突和对抗转向文明的冲突和对抗,其中也包括宗教的冲突和对抗。按照这种逻辑推理,东西方宗教关系发展的前景,只能是你死我活的无休止争斗。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看清楚了这种论调的荒谬和别有用心。
回顾佛教和平传播的历史,可以清楚看到,佛教有增进不同信仰群体之间沟通、交流和理解,消除彼此矛盾和仇视,避免冲突和对抗的社会作用。这些当然不是佛教独有的,在其他宗教中也能发掘出来。因此,开发宗教中倡导和平共处的思想资源和实践经验,针对不断变化的世界局势开展宗教对话,对于实现宗教界影响世界向和平方面发展,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总之,佛教倡导和平、维护和平的丰富理论和实践,对于人们认识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宗教对话,处理现代宗教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无疑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价值。这不仅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同时也有利于佛教自身的健康发展。我们坚信,佛教积极、丰富的和平理念如果成为当今世界各宗教的理论共识和自觉行动,宗教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将不可限量。
珍稀菊花石,它是世界上少有的古生物化石资源的发现区,距今已有2.7亿年。菊花石质地坚硬,底色纯黑,内含洁白的青石,它以一枝很小的燧石核为核心,成放射状排列,嵌布在
奇石知识时间:2025-02-22
所期望于佛教整理委员会者一、在佛教界内所争论的佛教问题,其实还没有真正关涉到佛教的本身,不过是僧徒的吃饭问题而已。长老们要维持他们传统的地位,不得不顽固地和环境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论佛教革新运动中的困难问题关于佛教的整理或改革,一般人都认为是一桩艰巨的工作,有人并且说足一切改革工作中最困难的一环,我近来也深深觉得。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佛教与女性女孩也能证明她们比男孩强。女性在佛教的地位是独特的,佛陀给予女性参与宗教的自由和权力,佛陀是给予女性宗教自由的第一位宗教导师。在佛教成立之前,女性活动
南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夫教育者,遵从诸佛之教理,发育群迷之正智也。然群迷之正智,为何而欲发之耶?良以众生本无种种诸苦,以不了世间一切事物之实相,故惑无为有,惑妄为真,惑好为丑,惑善惑恶。以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道人也包括僧人,“心无义”是假佛学,关于佛教你不知道的小历史今天继续和大家说一些关于佛学的小知识,希望加深你对宗教,对佛的理解。1、 道人原来也包括僧人“道人”这
金玉良言时间:2025-02-13
五、佛教与宗教有一班人以为佛教是宗教,还有一班人又以为佛教是哲学,又有一班人还说佛教是合乎科学。佛教究竟是不是哲学和科学,现在暂时撇开不说;至于佛教是不是宗教,倒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二七、佛教与佛学佛教、佛学、佛化、佛法,从普通的一般眼光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分别,但是过细思索一下,它每一个名词,都有它的用意与解释的,否则为什么不用一个就够了呢?诸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佛教不相信定命论,但是相信因果论。因果是可以改变的,过去已造的因加上现在的因,可以改变它的结果。但是佛说:定业不可转,重业不可救。所谓定业,是造了极大的恶业,如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1
佛教饰品保养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的材质和种类而分别来说,大致来说有以下要注意的方面: 一、檀木类的佛教饰品比如紫檀、绿檀、檀香等材质,不能沾水,如果沾上要马
佛珠文化时间:2025-02-05
一代文豪鲁迅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和佛教文化的滋养,他的人格力量与创作成就跟佛教有着重要的关系。鲁迅生于1881年,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时已37岁,在此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26
佛教是公元前6至5世纪由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的(大致与我国的孔子、老子时代相当),最初由西域传入我国,东汉初年开始广为流传,在隋唐和盛唐时,全国已经有了很多的佛教寺院,寺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25
每年的岁末年初,总能听到很多人谈论“生肖和犯太岁”的话题。提到“太岁”,很多人都会想到“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当头坐,无灾恐有祸”等民间流传的老话。在中国几千年的
佛答时间:2025-01-23
请购佛教饰品有什么讲究 第一, 佛教饰品不宜说买,应说请,或者说请购。表示一种尊重。第二, 佛教饰品如果在不佩戴的时候,不要随便放在裤子口袋里,放在上衣口袋,或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魏德东教授:爱与敬畏是灾难给人类有价值的启示魏德东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了9.0级大地震,又引发了海啸与核电站爆炸,诸灾相遇,创伤倍增,震惊世界。每每灾难降临,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5-01-16
徽州古建筑不同于北京故宫、苏州园林等宫殿式、园林式的建筑格局,它以清秀典雅、宛如水墨画般的艺术风格演绎民间的居住形态,粉墙、黛瓦、马头墙,四水归堂式的天井布局,
收藏投资时间:2025-01-14
八十七、恽铁樵耳聋闻念佛沪上名医恽铁樵君(寓梅白格路金椿里廿号),患耳聋十余年,前因信仰地藏菩萨,忽闻念佛之声。聂云台君(前上海总商会会长)笔记其事喜洋,原文如下(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4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二十、常住之财戒侵损善智民国初年,古月律师在鼓山开悟后,以神通力治好福建省长萨镇冰老母亲的病。善男信女,不远千里来皈依律师,上求佛法,追求人生真理者日众,有发心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3
二十一、屠刀—现实的因果报应(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希望种出豆来吗?那你就不要种上苦瓜!(二)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称的桂林,是中国广西的省会,同时也是广西绥靖公署的所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1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指法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响应“德”治,弘扬传统文化——儒释道三教文化漫谈惟贤法师(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重庆市慈云寺方丈)我今天到这里,很高兴,为什么呢?这里有许多传统文化的图书,现在中国讲“德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惟贤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一.善的定义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珀根是一种产自缅甸地区的特有琥珀品种,不仅是它的产地较为特殊和单一,它本身也具备许多不同之处。一是它的颜色很特别,多为深棕色,与众多琥珀颜色有很大的不同。二是纹
琥珀知识时间:2025-01-01
魏德东:佛教的婚姻观 婚姻的条件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01
第三篇曹溪及其门下 永嘉玄觉永嘉玄觉(西元六六五─七一三年)曹溪惠能──永嘉玄觉唐温州龙兴寺玄觉禅师,字明道,俗姓戴氏,永嘉人也。总角出家,龆年剃发。(中略)兄宣法师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8
三十九、鸡贩鱼贩恶报三则俞仁溥在东北仙台的地方,有一个开业不久的医生,医道很高明。一天,来了个四十多岁的妇人,咽喉有病,请求治疗。医生仔细瞧着她的容态,这病者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
三十四、爆竹起火烧焦惨死邱安德有一位黄老士官,平常就喜欢吃香肉(狗肉),被他残杀的狗,不计其数。无论大小狗,都把它杀来吃,可说心狠手辣。自从他退伍后,在民国五十二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3
三十一、引人杀狗 偿命暴亡莲芬我住的里中东门某人,养一只狗,很温驯,某日偷吃食物,主人痛打欲致之死,狗逃入其女儿夫家。其女儿正吃饭时,看到狗跑入躲于床下,乃将狗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2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佛学知识】佛经中的般若是什么意思?【佛门故事】吃荤的人可以念佛或念经吗?【佛学常识】什么人可以戴佛珠【佛门常识】入寺院原来要这样上香卍原本不是汉字而是梵文,读
文化资讯时间:2024-12-09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沉香制作成彿珠佩挂于身上、手腕,于念经时拨动彿珠,沉香受体温加热,同时散发香气以定神祛邪。其味清柔甘醇,利于摄定心神,亦可帮助行气入定,最适合静坐修禅者使用。对
香道资讯时间:2024-12-04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品香,自古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熏香与烹茶、挂画、插花合称文人四艺,可算是古代文艺青年们的标签。在众多诗词作品中可以看到古人对品香来营造心境的倚重。陆游有诗:官身
香道与生活时间:2024-12-01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佛教之涅盘观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 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文殊菩萨及其学风】印顺法师曼殊室利,为文殊师利的异译;文与曼,古音相近。曼殊室利,义译妙(曼殊)吉祥(室利),在大乘佛教中,是以智慧为特德的菩萨,曾为诸佛之师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4-11-23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我们推广的是 圣 玄奘大师的如来藏妙义亲爱的朋友,您想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佛法?如何快乐学佛?佛法如何让我们断除烦恼?请联系我们电话:151 9580 6515微信:151 9580 65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争什么争酒疯 - 争什么争 在今日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愈发达,佛教的教义,且有愈因而显露其无比的光辉;佛法的理论,随科学的进步而愈得到印证。科学是理智的产物,而佛教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在中国,香的使用不但起源甚早,且与宗教有着紧密深刻的联系;这其中,佛教的用香不但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在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里,持续地发挥它深远的影响力。中国香道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11
故事二: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明朝一位进士袁枚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与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