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人人心中有净土
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 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唐朝六祖慧能??今天我们能在净行法师主持的灵山讲堂,聚集一会,共飨佛陀法食,真是因缘殊胜,悦乐万分,共同参赞这灵山法会的妙悦。?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创造心中的净土。在未开讲之前,我们把题目稍作解释。经上说,佛要从心中作,不是向心外求,而自性本自清净,本自具足,为什么还要去创造心中的净土呢?是的,吾人自性本来清净,能生万法,但是由于我们受境所牵,受到情染,心生愚迷,虚妄烦恼,以致性地受到污染。正因为人的性地受到污染,精神生活不能提升,自性般若不能显现,所以现在不能过实现的生活,未来(人生的终点)不能超生于佛界(一真法界或精神世界)。所以我才订下这个题目,说明净的本质,净的创造性与喜悦,净的培养,和净土的宇宙观。?
心中自有太阳
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内在的心理世界,它与外在的世界一样,有山河大地,有时雨春风;每当风雪交加之后,总是恢复晴空万里,万物峥嵘。你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光明力量吗?那是在这个内在心理世界里,有一个伟大的法体,一颗纯真的心,一股活泼的创造力量,那就是我们心中的太阳。它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治愈我们的创伤,光耀亮丽我们的人生。它赐给我们朝气和活力,让我们有毅力转败为胜,化挫败为积极,转逃避为进取,扫除贪、睼、痴三毒,化烦恼为菩提,去过喜悦实现的人生。?
你必须懂得应用心中自己本有的光明性智,这光明性智是本自具足,本来就有的。只要你扫除心中消极的念头,你的光明性智就会出现:只要你不被物欲所蒙蔽,你的智慧的太阳就会高照,只要你宽容别人,你的心中即刻晴空万里。?
在《华严经》中讲到宇宙的主体和精神世界的基元,现出毗卢遮那佛,你知道这尊佛代表什么吗?这尊佛象征着光明自在。毗卢遮那佛的意思就是光明遍照的醒觉,所以这尊佛的汉文译名就是大日如来佛。它就是法身佛,就是精神生活的主体,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本来就有的光明面,本来具足的智慧,本来自在的菩提。?
现在我们要注意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每个人既然心中都有一尊大日如来佛,那么我们的光明觉性为什么显现不出来呢?各位仔细想想,你的光明觉性真的一点也显现不出来吗?真的生活在无尽的黑暗世界,一点儿光明面都没有吗?不然,你其实表现了许多光明面,比如说你崇尚客观和理性,通情达理和实践善行,表现慈悲和同情,发挥积极向上的精神等等。这些都是光明面,这些都是我们心中自性如来,光明遍照的力量。但是,你我的心中也未必始终光明如一,总是有贪婪和憎恨,免不了为爱欲而烦恼,破除不了虚妄的名利,熏染其中而不能自拔。这些又是我们的消极和烦恼。因此,我们正生活在光明与黑暗并存的心理世界。?
为什么我们会处于喜悦自在与烦恼痛苦之间呢?为什么佛陀要强调般若(智慧)和烦恼是同体呢?为什么我要生活在有恨也有爱,有喜也有悲,有同情又有憎恨,有善良又有罪恶之中呢?各位请注意!昆卢法性是绝对光明的,我们心中的太阳是绝对光明的。我们所以会生活在光明与黑暗的矛盾,善良与罪恶的矛盾,爱与恨的矛盾,是因为我们心中有了障碍,有了成见,有了执著,有了一口咽不下的怨恨之气。
这些障碍就像是乌云一样,障蔽了阳光,阻隔了光明的来源,所以我们的心情也跟着阴霾起来,快活不起来。禅家告诉我们,你必须扫除心中的障碍,那就是净的功夫,使你的心中成为净土。风和日丽,万物并育,免于狂飙和霜雪的凌虐,免于雷电的袭击,免于一切烦恼和坏念头的危害。?
人只要彼此能把成见放下,就能和谐相处;只要不拘泥在已学的知识,我们就懂得创造;只要不斤斤计较过去的恩怨,一切自然平静;只要你放下贪婪之念,你再也不会穷困;只要你不再自我中心,只顾想到自己,你就不再觉得别人亏待你。这就是净心的真谛,也就是促进光明醒觉的唯一途径。?
净心能使智慧的光明性显露出来。精神生活的智慧没有成规可以引用,没有过去的教化可以直接套用,因为它必须建立在自由自在的光明觉性上。所以六祖慧能说:??
自心地上,觉性如来光明。??
每一个人都必须净化自心,使自己真正从许多偏见、自私和欲望中解脱出来,那才能放旷而行。真正的公义不是用一些现成的规范来衡量,而是用净心不偏私来实现。真正的自由不是放纵自己,为所欲为,而是从欲望的纠缠中解脱出来。?
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价值观念是多元的,所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的意见是分歧的,所以众说纷纭;如果我们不去实践净行,就会生活在盲目和肤浅的躁动之中。?
我们生活在多元的社会体系之下,人的交往是复杂的,所以我们很容易陷于纠纷;彼此之间的竞争是剧烈的,所以很容易摩擦。因此,如果没有净行,我们无法获得安稳。?
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请净一净心,把一些无关紧要的顾虑放下,光明本性自然发挥功能,发现最好的解决之道。当你有了什么苦闷情绪时,记得把它摆开,去旅行,或者找个朋友聊聊天,你的恶劣情绪一过,积极的活力将再露光芒,因为你心中自有太阳。
洗去心中的忧闷
每个人都要懂得洗去心中的浊恶情绪与愤怒,才能恢复本有的自在与活力。生活在这个紧张复杂的工业社会,想要保持恒常的清净并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学会如何排遣忧闷,获得自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唐朝神会和尚说:??
常生清净心,定中而有慧。??
现在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我们身在尘世,要如何才能常生清净心呢?关于这个问题,属于北禅的神秀禅师认为要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虽然这是一种消极的方法,但对于现代人如何修持净的功夫,仍然不失为好方法。因为我们生活在烦浊的社会中,总免不了要发生紊乱,产生心理困扰的。因此,我很推崇一位心理学家所说:你每天都要打扫一下心理殿堂,在出门时,记得提醒自己,今天就是一个快乐如意的日子;回家时,记得把你沾染的灰尘和烦恼掸落,回复清净之身。?
最近我读到高登(Arthur Gordon)所写一则亲身体验的故事。他说,他到壮年,事业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可是最近却觉得心灰意懒,有着莫名的苦闷与空虚。渐渐地愈发觉得严重,一直到有一天,不得不去看医生了。他去看一位医生,告诉他自己的身心情况。?
你并没有什么玻医生说:如果你想治疗你现在所说的病,我倒愿意开个处方给你试试1医生随即拿起笔纸,在四张纸上各写了几个字,分别把它摺好,放在一个药袋里,送给他说:你明天要照我的话服用,九点钟以前自己到海边,不能带报章杂志,不能听广播,可以带一点午餐,到了海边,分别在九点、十二点、三点和五点,依序各服用一帖。?
他半信半疑地走出诊所。第二天依照医生的嘱咐来到海边,下了车,看着无垠的大海,海风迎面吹拂。九点钟到了,他打开第一个处方,上面写着谛听。他真的静下心来谛听,他听到海涛声,海鸟的啼叫声,海风拂面声,望着一碧万顷的海和天边的浮云,听着大自然的节奏。慢慢地,他忘掉了自己,而投入属于大自然才有的安宁。他的心胸与大自然的壮阔似乎拥抱吻合为一体了。他的郁闷被海风吹散了,被海涛洗净了。他甚至可以听到自己心跳的自然节拍,陶醉在无忧与忘我的清净世界。?
到了中午,他打开第二个处方,上面写着回忆二字。他开始回忆自己的过去。想到少年时代的无忧无虑,想到创业时期兢兢业业的精神,想到事业初有所成的喜悦。他在海滩上优游地漫步,想着过去偌多的绮丽往事,父母的慈爱,兄弟间海滩的嬉戏与追逐。?
太阳已渐渐移到三点钟的位子,他打开第三个处方,上面写着检讨你的动机。他坐了下来,仔细地想着自己做事的动机,觉得早年创业时代,总是为了服务的观点,热诚地工作,而现在呢?自己好像都是为了利益,彼此强烈敌对,只顾赚钱,失掉了经营事业的喜悦,他告诉自己,人毕竟是要关怀别人才有温暖。想到这里,自己已深有所悟了。?
到了傍晚,他打开最后一个处方,上面写着把烦恼写在沙滩上。他走到沙滩,写下烦恼两个字,一波海浪随即淹没了它,洗净了它。他走向归途,深悟人生的道理。?
从此以后,他再度恢复活力。因为他知道自己该怎么生活,该做些什么。医生的教诫,虽然只有四张小纸条,但它的效用,岂是药物所能及。?
禅学非常注重反省与忏悔。《六祖坛经》是禅学的宝典,其中传香忏悔那一品,六祖慧能传授了无相忏悔。它的本义,就是要个人从许多名利色相中解脱出来,心生清净,发大智慧。他说:??
今与汝等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
当我们透过净化的过程,使自己的身、口、意三方面真正清净无染时,我们就获得心灵的自由。把现在、过去和未来三世的错误与痛苦一起忏悔改正,我们就能从烦恼中解脱,去过现实的生活。
?转识成智是净?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免不了受到外境的干扰,而产生种种错误的想法。这些错误想法是导致我们生气、愤怒、忧郁和苦闷的原因。使我们变得不净,变得痛苦万分,很想解脱这些痛苦,但却无从着手。?
如果我们去求助于禅家,他会告诉你,真正使你痛苦的是你自己,是你自己为自己预设了一个痛苦的圈套,然后钻入其中呀!六祖慧能说:??
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
有一位禅门弟子,对于一切烦恼源自取,既取之,又如何解脱,颇感困惑。于是很有技巧地问他的老师。他说:?
老师,如果一个人从小就钻进一个缸子里,当他慢慢长大之后,想要爬出来,却无从脱困,请问怎么办??
他的老师在他说完问题之后,叫了弟子的名字一声,弟子随即应喏。?
老师说:这不是已经出来了吗??
人在何时醒觉过来,何时就能离开那虚妄的意识,在我的辅导经验中,许多人有了情绪困扰,都是因为把一切事情看成非白即黑。稍有不如意,就会以全盘尽失的心情去看待它,不断往坏处联想。所以就作茧自缚,坐困其中。?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理论,认为我们所有的困扰和苦闷都是因为认识偏差所引起, 为了要消除这种心理困境, 贝克( Aron T. Beck) 研究了所谓认识治疗法(Cognitive therapy)。他的结论是:情绪并不能够决定思想。恰恰相反, 是思想决定了情绪,所以你的思想正确,你就会觉得舒泰。从认识疗法中,我们可以归纳为三个原则:?
你的不净的心情是由于你思想运作的结果。?
你的抑郁是你的思想被消极性所吞噬;你总认为事情就是如你所想的那么糟,所以才更痛苦。但事实并不如此,是自己扭曲了事实。?
消极的意识,足够扭曲事实,把你带入痛苦的意识之牢。?
认知疗法就是要指导一个人能正确的认知。禅学又何尝不是呢?有一天一位学生问司空本净禅师说:?
十二部经教,都是为了接物度生,如果有一个人心中都是不净的虚妄,如何才能转变他,让他看到真实呢??
本净禅师说:因为有虚妄的错认,所以要引他去发现真实;要让他认识到他的意识思想本来就是一场空想呀!?
禅家所使用的方法就是破除虚假的意识假相,只有这样心地才真正净露出光明的本性。不过,禅家也使用转识成智的方法,在情存一念悟中,去宁愈昔时迷。这怎么说呢?现在我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今年的春天,有一位陈先生来看我。他说他跟家里的人失和,每天总是吵个没完。他总觉得别人都在存心捣蛋,刁难他,给他为难,他觉得非常痛苦,每天心头气得发痛。经过一段时间的谈话,我发现那都是陈先生自己在挑剔别人。他的眼睛所看的,耳朵所听的,鼻子所嗅的似乎都是不好的。于是我教他每天去寻找别人的优点,去欣赏别人的优点,要他重新去认识别人。当一个人能认识到别人对他是和善的时候,一切就自在下来。这位陈先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的情绪生活改善了很多。?
我拿这个例子供教育系学生作认知教学的研讨。结果有一位学生跟我讨论到进一步的假设。他的问题是:如果陈先生的家人确实让他看不惯,又不能离家出走,那该怎么办?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因为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如果不能克服这种问题,一定每天气愤不堪。?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要能承担。在禅学中有一个故事。唐朝的时候,招提慧朗带着困惑和苦恼去参访石头希迁,问说:如何是佛??
石头回答说:你没有佛性。?
招提又问:那么飞禽走兽等蠢动含灵是否有佛性呢??
石头说:蠢动含灵却有佛性。?
招提不解地问:那么我为什么没有佛性??
石头说:因为你不肯承担。?
不肯承担的人就缺乏宽容,缺乏宽容的人心中必然拥滞,一切放不下心来,产生邪知邪见,因其不净,所以障蔽佛性。?
各位!一个人怎样才能承担呢?现在我再举一个例子。有一位女士告诉我她的不幸遭遇,希望我能给她一点意见。她说,她的丈夫另寻新欢,外头另有女人,使她在婚姻生活上受到严重的创伤与困扰。她忍无可忍,经常和丈夫吵架,现在她已绝望,决定要跟他离婚。问我的看法如何??
我告诉她说,你有两三个孩子,在还没有离婚之前,他们至少还能看到父母亲,离婚之后,他们会如何呢?你以为离婚了问题就不存在,事实上问题可能更严重。我问她:?
你先生真的一无是处?他从来不回家?不负担家计?她摇摇头,因为她先生每天回家,按月负担家计。经过一番咨商,她同意我的看法:不离婚确实比离婚好得多了。现在的问题是:感情的这口气她咽不下去。于是我告诉她说:你是虔诚的佛教徒,信佛学佛,你有没有听说过烦恼即菩提这句经文呢?今天你所遭遇到的感情纠纷固然是痛苦的,但是这些痛苦正是你性灵修养的资粮。你如果学会不被这种感情纠纷所刺伤,你就多增加一分金刚般若。日子久了,你的般若自性大放光明,福慧必然兼得哪1?
这位女士突然若有所悟,脸上的忧郁顿然减轻。一段时间之后,她告诉我说,她已能泰然自若了。?
放下即是净?
放下一件压抑在心头的东西,就是一种净化工作。它使一个人获得真正性灵生活的自由。各位也许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吧!?
从前有一位和尚跟他的师父一起行脚。有一天两人要过河,正巧遇上一位姑娘也要过河。姑娘怕水就央求老和尚背她过河,老和尚就背她过河了。过了河,走了好长的一段路,小和尚不解的问:?
师父,有道是男女授受不亲,你怎么可以背着姑娘过河呢??
老和尚说: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却到现在还抱着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一直有一种念头,像打死结一样老不通达,那就是不净。?
唐朝时一位比丘尼去问赵州禅师什么是佛法大意,赵州用他惯用的启发法,伸手拧了他的手臂。那就是告诉他:就在这个会痛会动的驱体里头,有一尊大自在的清净法身佛。这位比丘尼被拧了之后,很生气地说:
想不到你还有这个!
赵州回答说:想不到你还有这个!?
这个公案就在于说明净心的重要性了。当你是净的时候,你就能直接悟出活泼的知见。当你是不净的时候,起心动念总是摆脱不了它的浊恶。?
戒即是自净本心
戒就是一个人的生活格律,没有它我们就失去自治和自制的能力。戒不只对佛门弟子极为重要,其对现代人也一样重要。因为它砥砺我们的心志,使我们变得真正的刚健与自由。?
什么是最基本的戒律呢?我想在家佛教徒只要有五戒也就够了。五戒是指: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不饮酒。这五戒是什么意思呢?现在我讲禅学上的一则故事,给各位参研参研。?
唐朝嵩岳元皀禅师是一位高僧,后来结庐于嵩岳之南。有一天有山神来求戒,峨冠?NFDA6?褶而至,从者甚多,轻步舒除,称谒大师。神稽首说:?
我听明正直,讵知师有广大的智辩,请授我以正戒,令我度世。?
元皀禅师说:你既乞戒,即既戒也。?
山神说:我还是要请大师正式为我授戒,收我为门弟子。?
元皀禅师应允他的请求,准备几案炉香,为他授戒说:付你五戒,若能奉行,就说能:不能奉行,就说不能。?
元皀禅师说:你能不淫乎??
山神答道:我已娶了妻室,怎么办??
元皀禅师说:不是为此,而是能否不邪淫。?
山神说:能。?
元皀禅师授第二戒说:你能不偷盗吗??
山神说:我是山神,一点也不缺乏财物,怎么需要去盗取呢??
元皀禅师说:盗不是指这个意思,而是只要给你好处,即使坏人你也纵容他;没有给你好处,连善良的人也要受害。?
山神说:能。?
元皀禅师又问:你能不杀吗??
山神说:我实操权柄,哪有不杀的呢??
元皀禅师说:杀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滥杀无辜,无好生之德。?
山神说:能。?
元皀禅师又问:你能不狂妄吗??
山神说:我为人正直,哪有狂妄的事呢??
元皀禅师说:妄不是这个意思,而是一个人的起心动念待人处世不纯厚如一。?
山神说:能。?
元皀禅师又问:你能不遭酒败乎??
山神说:能。五戒于是授毕。元皀禅师总结五戒的精要,由于文字简练,我来念给大家听,一起互相勉励:有心奉持而无心拘执,以有心为物而无心想身。能如是,则先天地生不为精,后天地死不为老,终日变化不为动,毕尽寂然不为休。信此则虽娶非妻也,虽飨非取也,虽柄非权也,虽作非故也,虽醉非胮也。若能无心于万物,则罗欲不为淫,福淫祸善不为盗,滥误疑混不为杀,先后违失不为妄,胮荒颠倒不为醉,是谓无心也。无心则无戒,无戒则无心,无佛无众生,无汝及无我,熟为戒哉!
从这个禅学公案中我们可以了解,戒就是为了培养净。能净就无伪,就是无心。无心之心就是真心,这时才有创造性,才能持平判断,才能获得心灵的自由,获真解脱。?
自性净土与诸佛净土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内在的宇宙,又同时生活在外在的宇宙。内在的宇宙就是我们的精神生活,而意识决定了这个精神生活的品质。每个人的生活现象都因为意识或思想的改变而改变,你有了强烈的防卫别人的意识,就会表现出与别人对立的态度与行为。你惧怕别人会伤害到你,自然产生焦虑不安的行为。当你相信某个地方有鬼,那儿就会有鬼出没。所以佛经上说万法唯心。?
心中充满贪婪,就永远不能知足,永远要受一种饥饿意识的驱使,那就是饿鬼。心中充满恶毒、嫉妒愤恨,长久受暴戾之气所驱使,面目狰狞丑陋,所以成为阿修罗。罗欲不止,色心猖狂,被淫欲所驱,邪淫颠倒,散乱愚痴,所以叫做畜生。焦虑困苦,烦恼不止,被无明所驱,丧失心灵的自由,痛苦万分,有如火狱冰牢,所以叫地狱。?
反之,自心清净,般若光生,慈航普度,喜悦自在。过实现的人生,就是菩萨,也是大乘法器。人的精神依自己的存心而发展,由精神生活之提升而参入一真法界,这就是内在宇宙与外在宇宙不二的道理。所以称为不二法门,又称为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唐朝慧忠国师说:??
禅宗学者,应遵佛语,一乘了义,契自心源。??
学佛就是为了调养自心,让心不被境转,不被色相所迷,自净其意,落落实实,自自由由,去过实现的生活,那就是等参法界。?
我讲一个公案给各位参究。唐朝天台山国清寺,有一位高僧,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名字就叫拾得。他很自在,很逍遥,不落境转,直参大乘。但总是做一些打扫或粗重的工作,常常在别人吃过饭后,才在厨房找些剩菜吃。有一天来国清寺念戒的信众(出家人)很多。拾得就在大家念戒时拍手说:聚在一起想那事又能如何呢?维那就责叱他。拾得于是回答了下面这段像荒漠甘泉的禅偈:??
大德且住!无嗔即是戒,心净即出家;我性与你合,一切法无差。?
戒与净是分不开的,戒造就了自性净土。自性净土与西方极乐净土不二,亦不二于十方诸佛国土。所以说一念万年,无在不在。?
诸位居士大德,佛门同修,我们以此共勉。?
(1987年春讲于灵山讲堂)
梦参老和尚《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念我名号(地藏名号)这个人他这个报身尽了死了,终不堕恶道八难之处。死后不会堕三恶道,也不会堕八难。还能够听闻正法习信修行,亦能随愿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8
22.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意义是什么?阿弥陀佛于往劫中,发四十八愿,度脱众生。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誓愿度生。若众生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5
这样来打坐,身体香如玉如果你以清净心打坐,过一段时间就会闻到奇异清香,这个香气来自你的身体。这就是南怀瑾所讲的将津液转化为长生不老之液学佛打坐之道。我们打坐坐得
悟性时光时间:2024-11-15
答净土四十八问[明]莲池大师 著答四十八问序净土之教,因地于法藏,肇端于韦提,开陈于灵鹫教主之金言,流衍于匡庐大士之莲社。专一心而向往,历三界以横超,诚哉末法之要津矣!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明]莲池大师 撰普劝为人必修净土天如《净土或问》云:今禅者见修净土,鄙之为愚夫愚妇。此非鄙愚夫愚妇也,乃鄙文殊、普贤、马鸣、龙树也。其言痛切如此,犹有未信者。因为考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净土宗是佛教发展极有影响的,所以历代高僧都是很推崇净土宗。我们学习净土宗的佛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潜心修行净土法门对我们是有帮助的,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净土宗的感应
学佛感应时间:2024-11-02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解】因果相背,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一条,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疑惑的,“十力”这个摆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老年人的学佛方法按照传统的说法,六十岁以上就称为老年人了。在中国佛教徒中,老年人约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因此,如何使老年人在学佛修行的生涯中,沿著正确的方向进取,得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净土九级教学次第论佛教事业的发展,首在教育。只有通过各种层次与不同方法的教育,佛法的真实修证才能如理付诸实践,佛教信仰的层次才能普遍提高,才会出现更多绍隆佛种、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禅悟与实现郑石岩第七章悟、醒觉与解脱禅是一个人独一无二对生活的领悟或省发,每个人都透过领悟而肯定了真我,发现生活的光明面。这种省发不是一般所谓的知性理解,或经过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2
悟看出希望来郑石岩第七章高洁的性情掌声响起的舞台上,多少英雄豪情,在落幕的清冷中化作苍白的呻吟。喝采的艳羡,百千得意辞色,在深夜寂静孤灯下竟拼凑不出自己是谁,蓦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2
第八章 空与智慧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宋无德禅师就佛学而言,当一个人把种种罣碍、尘劳和烦恼洗净之后,自己的心智获得自|由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2
第九章 在见性中实现生活云月是同,溪山各异,万福万福,是一是二。宋无门和尚禅的本质是示导见性。禅家说,见性成佛。见性是真我的自然流露,不是凡我的放纵与浪漫。禅的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1
古时候,有一座名山,山上建了很多的出家人修行的精舍。在众多的精舍中,有一个很特别的房间,里面常常闹鬼,住在这房间的僧人往往不堪其扰,最后都搬到别处去住。不久,一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4
近代江胜观味农妙煦居士金刚经讲义节要念佛一法,尤为断念方便之方便。不令他念而念佛,亦是转换一个念头。而念佛更视作观亲切,念佛则是净念,换一个清净念,以治向来染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2
所有同修都有一个最困惑的大问题,就是家里有蟑螂、蚂蚁、苍蝇、蚊虫,怎么办?不杀牠,牠就来扰乱你的生活;何况蟑螂、苍蝇还会带来传染病的媒介。杀牠,犯了杀戒,造了罪
向生净土时间:2024-10-01
前几天,有一个居士有个附身的,来见我,见了我之后他跪在地下告诉我,他不是狐仙,他是黄鼠狼。为什么缠在这个人身上?这个人在过去生中伤害他们家十几口。也就是黄鼠狼,
向生净土时间:2024-10-01
黄念祖:净土法门特别适合于在家人为什么在这里头特别标出十六正士做为上首(这里注解没有发挥)?这就表示净土法门特别适合于在家人,因此这个法门也就契会于当前的社会环境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01
1我们念佛人,心里面唯一的愿望是往生西方净土,在没有往生之前,我们这个身体还在人间,我们不能离开这个社会,不能脱离这个社会,要跟大家在一起相处。相处要以什么态度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30
「本经会中,以普贤菩萨为一切菩萨之上首」,他做一个总的代表,代表出家的,跟《华严经》上所列的完全相同。「余文殊、弥勒、贤护等出家在家菩萨,暨十方来会无量无边之诸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9
故于一切众生,不计亲疏恩怨。心量大,以平等心待人接物,恩怨平等,亲疏一样。一切众生里面,年龄跟自己父母差不多大的是长辈,像对父母一样的孝顺、尊重,年龄跟自己相差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9
1现在这个世界,由于交通便捷,距离缩短了,哪个地区有哪些善知识,几乎我们都能知道。可是这些善知识都有自己的道场,请也请不来,想请他来住世,谈何容易?2今天交通便捷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8
在这个世间,哪个人不喜欢财?可是要知道,不义之财,决定不可以取;不义之财你要是取得,你命里头的财库就有亏损,你命中的福禄就大大地打折扣了。你用偷、骗、杀生等不如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8
1在全世界的佛教,只有中国佛教吃素。中国的素食运动是梁武帝提倡的,这个要知道。2梁武帝读《楞伽经》,《楞伽经》里面讲“菩萨大慈大悲,不忍食一切众生肉”,他读了之后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7
1 “请转法轮”非常重要,什么原因?如果没人请转法轮,佛法就灭掉;有人请转法轮,佛法,也就是正法,才能够常住世间。2 我们建道场,目的在哪里?就是请这些法师、大德来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7
如果求做功德去护生、放生,未尝不是好事,因为没有功德,他就不肯做。到底有没有功德?给诸位说,没有功德。是不是白做?没有白做,因为有福德。福德与功德不一样,为求功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6
世间人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自古以来,大家所体会到的事实真相。为什么会不如意?受业力的支配。什么叫业力?妄想。我们成天想东想西,成天在打妄想,妄想的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6
我们去访问基督教所办的社会慈善福利机构,他们照顾乐龄老人、孤儿,这个功德很大。在佛法来说,如果着相,做这些慈善事业是修三界的福报;如果离相修善,就是无量功德。功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5
你有心想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要放在心上,老老实实一心念佛就行了。如果念佛,还想学这个,还想学那个,你就放不下了。特别是世间最关紧要的,就是是非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5
「一时者,时成就也。盖时无实法,长短随心。延促同时,三祇一念」。这个意思就讲得深,首先告诉我们时间不是真的。时间在《百法明门》里面就是时分、方分,时分是时间,方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4
禅是修开悟的,听经也修开悟,为什么?你听这个经文,字字句句都是自性,都是真心,真心流出来的言语文字,它跟世间法不一样。听多了,听的时候不要去想它,只一味的去听、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4
「从实智以求权智,亦即从根本智而达差别智,故曰增长了知」。像密宗,刚才讲用莲花做比喻。「莲瓣之盛敷,可喻增长」。在莲花表法里头,「莲瓣之初开,可喻了知。心莲八瓣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3
1.初学佛的人,每天在做晚课的时候要做个简单的反省,想想这些我有没有做到。2.早年我在美国,净宗学会成立,我们提了五科作行门的标准。净业三福,要想想,这三条念念不能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3
「如《婆沙论》云」,下面是在论里头节录这一段,「菩萨昔居菩提树下,初夜魔女来相媚乱。……中夜魔军总来逼恼。……须臾觉察即入慈定,令魔兵众摧败堕落」,这是《大毘婆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2
「具众威仪」,威仪是规矩。规矩,佛门有佛门的仪规,世间有世间的规矩,但是现在这都没有了,现在学佛的人没有了,世间人也没有了。不但在中国没有了,现在外国也松了,不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2
1在因果法则里面是不成立的。作善就在自己心田里落下善种子(善因),作恶就在心田里落下恶种子(恶因),善种子和恶种子不能互相抵消,到它们因缘成熟时,各结各的果报,不会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1在今天,佛法已经走到了存亡的边缘,如果没有人懂得请法,佛法真的会在这个世间消失;有人懂得请法,佛的法运就兴旺,所以我们要懂得请。请哪些人?看看年轻这一辈里头,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1
我们看到相应这两个字,我们的身口意像不像佛陀?佛陀是我们的模范、是我们的典型,佛一生不妄语,换句话说,三皈、五戒、十善,佛在日常生活当中圆满表现出来了,有这个样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1
一个大灾难来了,许许多多人丧失了生命财产,但是还有少数人很平安,没有受到大灾难。这些人,你仔细去观察,你去做一个统计,然后你就晓得,从统计上看到,绝大多数心行善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关于弥勒菩萨与弥勒净土的倡行,已渐受关注,大抵来自太虚大师执议人生佛教有关,尤其在弥勒菩萨乃是当来下生弥勒尊佛的忆念中,现在兜率陀天内院为补处菩萨,为本师释迦牟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8
这几天,有些同学在信息中见到世界一些地区流行「禽流感」。我们应该用什么心态来面对这种瘟疫?慈悲。心清净慈悲,什么样的灾难都可化解。禽流感是怎么发生的?根本的业因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8
1 学佛第一个阶段的收获是法喜充满,这种法喜,不是受外面境界刺激,是从内心里面发出来的。2 法喜是从清净心里面生的,不是外面五欲六尘的刺激。保持自己心清净,能与佛菩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8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第一次遇到章嘉大师,我就向他请教,我说:“佛法好,我们每个人都晓得好,从什么地方能入得进去?”佛法真实的受用和利益,我们总希望很快地就能得到。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7
我们在讲经之前,先拜佛、拜老师,感恩!不是佛出现在世间,哪来的经典?饮水思源,展开经卷不要忘记释迦牟尼佛。这是报恩,叫反本报始,始是什么?开始的这个老师。现在一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6
1 佛教给我们用心,要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要如何落实在生活上、工作上、处事待人接物上?佛指示我们,我们把它归纳成四点:看破、放下、自在、随缘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5
1 杭州东天目山的齐居士,把道场恢复后,总希望有出家人常住在山上修行,所以只要是出家人,她都真诚、恭敬地供养。她真诚心供养,感动了鬼神来护卫,山上念佛的,有不少老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