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佛教的发展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但新形势、新环境也向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佛教提出了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特别是近年来,城镇化问题在中国社会中的影响日益凸显,党和政府还提出了要将发展新型城镇化作为国家发展新战略。那么,当代佛教如何既保持信仰的神圣性,又能时时面向世界、面向社会、面向现实、面向人生,特别是城郊佛教如何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公众形象,发挥在新农村文化、城乡社会建设中的积极影响,更好地促进佛教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佛教逐渐得到了恢复与重振,其与社会相适应的功能得到了广泛认同
佛教之所以能流传数千年,并在现代社会中仍有相当影响,与始终奉行戒律的做法是分不开的。遵照佛陀的教诲,印度佛教十分重视戒律的修持。小乘佛教注重修行者自身的解脱,倡导修习三学、八正道,其中就包括为善去恶的戒行。随着佛教的传播与发展,大乘佛教又进一步把追求自身解脱的三学扩大为具有社会内容、以自利利他为特点的六度,强调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其中前四度均属于戒学。可见,在印度佛教中,无论是小乘还是大乘,都十分强调持戒的重要性,都把持戒作为修行的起点和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弘法的基点在于弘戒,只有使众多信徒严守戒律,才能保持佛教的神圣性与旺盛的生命力,这也是佛教公众形象的一个生动体现。
20世纪,随着现代化进程在全球各个地区的展开,各种宗教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不同的方式为世俗化打开了大门,强调完善的世俗生活才是进入神圣之境的有效门票。这虽然与古代佛教所遵循的即世而超越的态度颇为相似,但毋庸置疑,以现代化为背景而出现的宗教世俗化对当代宗教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因为现代化不仅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物质财富的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发展,而且还涉及社会制度和思想观念方面。宗教世俗化是伴随着现代化而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由于现代化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故宗教的世俗化现象也让人眼花缭乱。
美国宗教社会学家彼得贝格尔在分析基督教的世俗化时就指出:所谓世俗化意指这样一种过程,通过这种过程,社会和文化的一些部分摆脱了宗教制度和宗教象征的控制。宗教的世俗化意味着传统宗教教义中的神圣性在科学、理性的衬托下正在逐步淡化与减少,以至于不再能为人类提供一种共同的终极意义,从而导致一些现代人对曾经奉为绝对神圣的传统宗教产生信仰危机,这也是当代宗教面对挑战普遍强调要改革传统教义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根本原因之一。
虽然中国佛教所面临的现代化之路与其他宗教有所不同,但是在今天的全球化过程中,它们的存在都有赖于一个共同的文化背景,这就是马克斯韦伯所言:我们时代的命运打上了理性化和知识化以及首先打上了对世界不再迷信的烙印。准确地说,终极价值和最崇高的价值从公众生活中消失了。现代社会是一个工具理性或目的理性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实用与功利成为今天人们关注的重要目标。
20世纪后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佛教逐渐得到了恢复与重振,其对社会相适应的功能得到了广泛认同,博大灿烂而富有智慧的佛教文化重新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在现代化过程中,由强烈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而引发出的信仰虚无、精神危机、价值混乱、道德衰败等许多新的社会问题,不免要对佛教的发展、对佛教徒的生活产生影响。尤其是当今世俗化的潮流,使当代佛教有时也不得不面临两难的困境:一方面希望能够沿袭传统,以严行戒律来保持佛教信仰的神圣性;另一方面,又希望关注人的生活,通过人间化的道路,使佛教更能够契合现代社会人生的需要。
城郊佛教需要特别关注生活变化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要发挥佛教信仰所特有的积极作用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不断向外围扩展,使得毗邻的农村逐渐从农业区变为工业区、商业区和居民区,成为大中型城市与传统乡村之间的城乡交错带,这是近年来中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令人瞩目的现象。因此,地处城郊的佛教寺院就需要特别关注生活变化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要发挥佛教信仰所特有的积极作用。
首先,要发挥中国佛教关注现世现生的人文主义精神。印度佛教本是强调出世解脱的宗教,其根本宗旨是把人从人生苦海中解脱出来,其立论的基点是对人生所作的一切皆苦的价值判断,但其终极理想仍然是为了追求永超苦海的极乐。在自作自受的业报轮回中,透露出了企求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人生永恒幸福的积极意义。虽然这种积极意义在印度佛教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彰显,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生的氛围中却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并得到了充分的拓展。其中摒弃贪、瞋、痴,远离人间的争斗、忿怒、仇视等不良心理状态,保持一种宁静平和的精神,就是特别值得珍视的人生态度了。中国佛教那种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所强调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当下即是,所表现出对人性本真的一种追求,可为处于精神动荡中的人们带来一种精神安慰。
其次,要发挥佛教的为善去恶精神,把超验的信仰与现实的人性联系起来,帮助人们正视人生的苦难,探讨人生苦难的原因,寻找人生幸福的道路。尤其是通过洞悉人性的弱点,建立起职责明确的清规戒律,督促人们为善去恶。如佛教倡导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在客观上有利于修行者不断摒除不良私欲、无明痴愚和不端罪性,由此而提升人类的道德水平,促进人性向善作为,排除精神困扰。如美国宗教学家斯特伦所说:宗教是实现根本转变的一种手段。根本转变是指人们从深陷于一般存在的困扰(罪过、无知等)中,彻底地转变为能够在最深刻的层次上,妥善地处理这些困扰的生活境界。这种根本转变的目标则是促进人的精神由世俗之渊提升到涅槃之境。佛教缘起论在洞悉人性弱点的基础上,引导人们认识什么是健康人格。让每一个人都明白,自我的每一个为善去恶的行为都是提升自我幸福和促进社会和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虽然是一个带有理想化的价值设定,但其目的在于发挥佛教信仰的神圣性,促进人的精神境界有所提升,这对于当今的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要发挥佛教倡导的般若智慧和慈悲精神。般若智慧在佛教中有特殊的地位,大乘佛教甚至认为: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诸佛以法为师,法者即是般若波罗蜜。 在六度中,以般若为最重要。另外,在三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乘六度,主要是在戒、定、慧之外又加上了布施、忍辱和精进,与小乘的偏重自利相比,更突出了大乘菩萨自觉觉他、自度度人的决心与慈悲精神,可谓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慈以喜乐因缘与众生,大悲以离苦因缘与众生。为救助一切有情生命而不懈努力,佛教特别推崇自利利他的大乘精神。这种克制自我欲望以济度众生的慈悲情怀,又通过布施与忍辱表现出来。精进则体现了一种为达到觉行圆满的最终目的而百折不挠的精神。大乘六度的修持方法体现了个人解脱与众生得救的结合。今天,中国佛教为适应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需要而日益伦理化,然而在适应社会需要的同时,也要思考如何发挥佛陀倡导的济度众生的慈悲精神,这对于城郊佛教如何发挥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有其特殊的意义。
笔者认为,当代城郊佛教只有发扬佛教的优秀传统,从强调佛教信仰的神圣性出发,以为现代人建立价值座标、提升精神品味提供一种参考,在世俗中体现出神圣,而不应该一味随俗而消弥了本有的神圣性。也就是说,应当以神圣性来克服当前有人将世俗化理解为依人的本能需要来生活这样一种庸俗化的倾向。这样,佛教才能在今天的社会中,既以自己的特有智慧来积极地回应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又能在社会生活中保持它的生机与活力。换言之,当代佛教一方面要始终高扬佛教的超越精神来提升人们的精神世界,以戒律的神圣性来对治人因过分的自私自利而导致的争权夺利,因无边的贪心而导致的对大自然的过度掠夺,因信仰危机而导致的人的道德失落;另一方面,又要积极关注、主动参与现实社会生活,发挥城郊寺院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将参与当下的现实生活作为实现佛教理想的根本途径,在现实人生中、甚至在世俗生活中去体悟神圣意趣或真谛。
只有在神圣与世俗的这种动态平衡中,佛教才能一方面用世俗化来克服那种因过度神圣化而导致的对人的生活的忽视;另一方面,则用神圣化来克服过度世俗化而导致的信仰神圣性之消解并趋于平面化。如果能够从神圣性出发,以佛教智慧为基准,在神圣性与世俗性之间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才能使城郊佛教在以和平和发展为主流的21世纪中,更好地树立起应有的宗教形象、社会形象和公众形象,从而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眼下,正是核桃挂果时节。陕西有机核桃生产大县宜君,目前核桃总面积已达到40万亩,挂果12万亩,人均5.7亩。今年全县产量预计可达9000万吨,产值突破1.8亿元。仅此一项,农
文玩核桃时间:2025-01-18
请购佛教饰品有什么讲究 第一, 佛教饰品不宜说买,应说请,或者说请购。表示一种尊重。第二, 佛教饰品如果在不佩戴的时候,不要随便放在裤子口袋里,放在上衣口袋,或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读到诸多焚香场景:祭祖拜神、宴客会友,抚琴坐禅袅袅香烟,卷舒聚散,颇助于营造肃穆、亲切、高雅、温馨、恬淡的气氛。可卿的卧室里洋溢的是一股
沉香文化时间:2025-01-12
虽然现在的香与香文化还都逊于古代,但随着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品香、用香,并对香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有更多爱香、懂香的
沉香文化时间:2025-01-12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指法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响应“德”治,弘扬传统文化——儒释道三教文化漫谈惟贤法师(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重庆市慈云寺方丈)我今天到这里,很高兴,为什么呢?这里有许多传统文化的图书,现在中国讲“德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惟贤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一.善的定义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魏德东:佛教的婚姻观 婚姻的条件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01
陕西省佛协会长增勤法师到富县考察开元寺建设情况佛教在线陕西讯 2018年3月29日上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陕西省佛教协会会长、大慈恩寺方丈增勤法师与陕西省佛教协会秘书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2-16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文化自觉需要自觉的文化现在政府提出了文化自觉,这种自觉应该包括两方面。首先,是认识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现代文明基本是全面西化的,鼓励人们追逐物欲,纵情享乐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沉香制作成彿珠佩挂于身上、手腕,于念经时拨动彿珠,沉香受体温加热,同时散发香气以定神祛邪。其味清柔甘醇,利于摄定心神,亦可帮助行气入定,最适合静坐修禅者使用。对
香道资讯时间:2024-12-04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香是人类数千年来的良伴,几乎所有的古老文明,都曾开发出自成一格的用香文化。埃及是最早用香的民族,用香记录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就出现了,除了古波斯富贵人家在自家花园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26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佛教之涅盘观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 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4-11-23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10月21日下午,作为日本大使馆举办的中日集中交流月活动之一,日本香道艺术讲座在日本国驻华大使馆举行。来自日本的香道世家传人蜂谷宗苾老师为在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21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幽兴年来莫与同,滋兰聊欲泛光风;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何须楚客纫秋佩,坐卧经行向此中。时间:11月15日周日下午两点地点:绿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18
佛宝网浙江讯 日前,浙江省普陀山召开观音文化园建设情况汇报会,浙江省民宗委主任冯志礼参加会议并发言,部分省级相关厅局领导参加了会议。冯志礼代表省民宗委介绍了相关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7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争什么争酒疯 - 争什么争 在今日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愈发达,佛教的教义,且有愈因而显露其无比的光辉;佛法的理论,随科学的进步而愈得到印证。科学是理智的产物,而佛教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编者按:每年公历4月5日是中国人的扫墓的日子─清明节,祭祖少不了要上香,清明节上香和平时是一样的,一颗虔诚的心。 恭敬的行为, 上三炷香。 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
香道与文化时间:2024-11-12
在中国,香的使用不但起源甚早,且与宗教有着紧密深刻的联系;这其中,佛教的用香不但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在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里,持续地发挥它深远的影响力。中国香道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11
中国禅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对中国传统文化起着重大影响。随着禅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直到今天,中国文化在各个方面仍然反映出禅文化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今日记者获悉,秦皇岛市海港区文化路街道人民里社区开展学习香道知识活动。此次活动由香道师为辖区小朋友讲解认识香道工具、香的种类、讲解香道礼仪等知识,并现场为小朋友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09
故事二: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明朝一位进士袁枚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与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9
焚一炉香,冲一壶茶,在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里,香与茶的结合似乎只有一种方式。实际上,香和茶的结合可以是多维度、跨介质的融合。慢与静,是品茶与品香的共需。而在品的过
香道培训时间:2024-11-08
评董群《慧能与中国文化》几十年来,禅学研究一直是中国学术界佛学研究的一大热点。不论是在内地还是港台,对慧能和禅学思想研究的研究兴趣可以说是长盛不衰,现已推广到了多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论印光法师的佛教修持及其弘法取向编辑:陈永革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本文以印光法师(1861-1940)的佛教修持及其净土弘化为论述主体,透过其迁单南下普陀后的修学行持、刻经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6
日前,五华区翠湖北路社区妇联开展了传统香文化进社区活动,辖区部分女性跟着专业人士学习如何制香、焚香、品香。现场,几十名来自各行业的辖区女性,放下手中繁重的工作、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05
近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宗教文化建设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在谈到宗教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时,学诚法师表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05
第三章 娑婆世界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银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9
问:佛教的确立,首先在于戒律,经过道安的努力,以后还有哪些律部的传译?赵朴初答:道安和他的弟子们寻求戒律的热心,对于律藏的充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道安在世时,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8
图一香道在隋唐时代已经完备,唐代鉴真东渡日本,不仅把佛教传了过去,也把与佛教密切相关的香文化带到了日本,奠定了日本的香道的基础。可见出中国和日本两个不同国度对于
香道与佛法时间:2024-10-28
佛教与婆罗门教的“虚妄”观念比较姚卫群佛教与婆罗门教在分析外部事物或人的认识时经常使用“虚妄”观念。这一观念在印度宗教哲学史上的出现频率较高。在印度早期的宗教圣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7
佛教经典中常赞叹佛陀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以我们在佛教寺院中看到的佛像或菩萨像,不仅身形健硕、相貌庄严,而且神情愉悦、慈祥,这实际上反映了佛教对于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论中国佛教参与宗教间对话的《理惑论》模式董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对于本土的中国文化、中国人来说,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有些人基于其本土文化的立场,特别是儒学、道家和初期道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融合的佛教第一章 宗密其人及其佛教发展观宗密,在中国佛教发展到最高峰的时候,撰写了大量的著作,想表达这样一个重要的观点:融合。中国佛教应走会通的一路,具体地说,禅宗诸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世之所尚者,皆沉檀龙麝等难得之物,更有奇楠之香锱铢即倍于黄金。以为如得奇香便可契道,岂知闻香悟道全在平常处积累,一旦因缘具足乃可得之。若嗜其嗅,徒慕乐受而已。乐
香道佛教时间:2024-10-24
第十五章 禅宗的理论要旨与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第一节 禅宗的理论要旨——心性论禅宗是最为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因重于禅,主参禅,故名。禅宗的禅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禅师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第三节 禅门三宗心说宗密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为了调和禅教,分别以北宗、牛头宗和南宗为禅门的代表,以唯识、般若和华严为禅外其它教派的代表,将其互相参照、比附,以示禅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