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忙了一辈子,只有这个才是真正属于你的

因果报应 2024-09-19

  

不论秦皇汉武,还是升斗小民

总有一天要告别这个世界的

名望、财富、古董......

其实一样都带不走

你不过是暂时在“保管”那些东西

唯有这个才是真正的生死相随

这就是——业力

业,在梵语中是“karma”,意思是造作、行动。一种行为的发生,它所带来的影响并不会随着行为终结而消失。

事实上,每种行为都会形成相应的生命经验,保存在我们的阿赖耶识(第八识)中。这些经验又象“种子”一样,将在未来机缘成熟时,引发新的行为。生命就是这样,被阿赖耶识里的业力推动着,在六道之中生死轮回。

在佛法中,基本上把一切善恶思想行为,都称为业。因为生命在之前的轮回中造下的业,称为“宿业”;这一世造下的,称为“现业”。

在《阿含经》中说,业有“身口意三业”。身体所做的动作和行为称为身业,开口讲话、念咒、撰文著述等被称为“语业”,也叫“口业”,思维意识等内心活动叫做“意业”。

在身口意三业中,意业是很关键的,因为行为和语言其实都是受到意业的影响才做下的。

善业

《阿含经》中又根据身语意这三业所引起的果报分为善业、恶业、无记业三类。

佛教中判定善业、恶业的标准,与普通人道德观念中的善恶略有一些不同,主要是看这个业所引起的后果来分的,能招感到今生后世有益、享有福德果报的就是善业。反之,酿成苦果的就是恶业。

善业,就是对自己和他人现世、生世有益无害的,至少是利己不损人,未来将感得善果。

释迦牟尼佛常告诫世人的“十善业”就是最典型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

其中,不两舌可以简单理解为不挑拨离间他人的关系;不邪淫,对普通居士而言,指违反当地国法和民俗的不正当性关系;不贪欲,指不贪图属于别人的东西;不瞋恚,则是不暴怒、不发火、不嫉妨、不怨恨他人。

恶业

与十善业正好相反,杀生、偷盗、邪淫等恰好相反的就是“十恶业”,也就是对自己和他人今生后世有害,或为利己而损人,未来将遇恶果

其中,饮酒,包括服用鸦片等有害的麻醉品,也是一种重大恶业,因为这不仅令人伤身更会失去理智。

自古以来,多少纷争甚至战争,都是祸起于这样的两舌、邪淫、贪欲和瞋恨,看似小恶,引发的却是灾难。

不邪见,是指否认三宝功德、否认善恶因果、坚持人死断灭这些错误的见解。

如果统统否认这些,在纷繁混乱的时代里,又能凭借什么守得住内心的底线,那样的话,什么样的恶事都可能出现。

无记业

除了善业和恶业,还有无记业,也就是既不算好也不是坏,暂时无法判定。

但是在轮回中,无记业也会随着因缘而成熟,还是会有相应的果报的。

业力作为一种自然力量,其运作规律是遵循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缘起”,其中的因和缘错综复杂,并不是机械式的,有A行为不一定必然导致B结果。

已经造下的业力也能被改变

例如,业力还分定业和不定业。例如无意间伤害到其他众生,大多属于不定业,果报的轻重程度视因缘而有不同。

另外,如果能及时诚心忏悔,定业也可能会产生变化,推迟或化解果报产生的机缘,从而成为不定业。

此外,还有引业和满业。

引业是牵引生命在六道里选择一道投生,比如因生前愚痴招感至投生动物。

但还有满业,也就是业力招感的差别果报,同样为人,有寿命、际遇的好坏,这就是满业的缘故。

投生为动物的,可能因满业感招到善果,则可能成为受到主人善待的宠物。

但是,绝对不能因为业力的复杂,就不去思考。因为业力对我们极为重要,生命就是被业力裹挟着,在六道中生死轮回,收获善报或是遭受恶报

所以,世间短暂的快乐还不是这辈子最重要的事,敬畏业力、止恶行善才是人生真正的大事。只有对业果有了正确认识,止恶行善就是自然主动的选择,而不是困难重重的持戒。

你真的信佛吗?不妨问问自己,对因果业力相信到什么程度,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就知道自己的修行是否走上了正轨。


更新于:3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