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金刚经》知识8

佛教知识 2024-09-10

1.锻炼:天地不仁,以万物为除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除狗——老天爷刻意要锻炼人,让人们做事与愿违的事;就像领导锻炼属下一样。

2.后其身而身先——伟人的实践

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马克思

生活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爱因斯坦

这些都是道德经说的:以其不自大故能成其大。后其身而能身先。以其不自生而能成其生等。

《金刚经》中也提到过“后其身而身先”类似的道理,例如: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不住就是无私的布施,给别人庄严佛土,自己才能庄严佛土。布施别人,才是菩萨。

伟人们都提到过类似的哲理,看来这句话的道理是非常适用于圣人实践的。

3.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看破诸相就是离一切诸相(因为看破,看懂了,所以明白了)。明白了哪些相,自然就是什么佛。例如:世尊看破诸相皆空,所以世尊明白了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看成空的(因为空,所以能放下)。把生死看成空的,自然就跳出了轮回。

4.关于色空不二的讨论:

不要执空,色空不二,性相一如,空是实相,色当下也就是实相,因为色当体即空,不是色灭才是空。哪里还要对所有的事情要有个复归于空的心态,这就犯了作病了。色当下就是空,是实相,多此一个所有事情复归于空的心态。岂不凭添法执。若以色见我,以因声求我。这两句是于性体而言的,以色见,以音求是着相,是着色和声相。不是色戒和声戒,戒是于佛律而言的。无我法是证到实相,万法无生,我相只是有相无实体的幻像,我相亦只是万法中的一法而已。舍己为人,岂非是我相人相都有了,那就与无我法相背了。善修善悟者不光是于相能见相,更能由相及性,从生灭的相上悟到不生不灭的性体。以上是我个人的心得浅见,写出来与大家交流希望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阿弥陀佛。

解答:师傅说的好,空是自性,生来就有,何必再犯作病!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生下来,本就诸相具足,执著于证得的结果,那都是多此一举,犯了作病啊!(例如阿罗汉证得阿罗汉果,但是他不能说证得阿罗汉果,因为他本来就具足阿罗汉果,只是把他又挖掘出来了。)也告诉我们证得什么果不要骄傲自满,要谦虚(因为本就诸相具足,要平常心)。

诸相具足的另一含义:不论你证得斯陀桓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甚至是菩萨、佛果都是你本来就有的,生下来就诸相具足的,没必要骄傲自满,要有颗平常心。

5.《金刚经》一下说世尊,一下说如来。为何名相换来换去,那是因为,只要写如来的地方,后面就是以性而言的。写世尊的地方,后面所言都是指相而言的。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就性而言,如来的清净自性遍满虚空法界,哪里都是如来,以如来自性而言,没有所谓的来去坐卧的分别观念。正因为没有这个来去的观念,所以如来才能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还是其如如不动。有这样的不动才能穿越任何时间、任何空间。所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不是要有个空的心态,是实相本就空。空的心态也还是意识心,还是妄念。只有不因五蕴六尘而生的心才是清净心,才是真空。阿弥陀佛。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正好体现如来如如不动的自性,而这如如不动的自性正是我说的“镜花水月”中那颗被投了石头的心。(如如不动是不是说人做到了可以一直处于禅定中呢?)

6.天眼能看见所有东西(包括原子),慧眼能解释所有东西(包括化学方程式)。我个人推测。

7.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善法者(是讲无虚),如来说即非善法(是讲无实),是名善法(空)。空是让自己思考,以这句话作例子:“空”是让自己思考什么是善法,自己思考得到的才是自己的。佛祖用意你也知道了:自己度自己成佛才是真理。

8.无为:效仿于天地,厚德自强、无私奉献而人不在意。效仿于佛祖,与十方三世同在而大相无形。效仿与天地者必与天地同在,效仿与如来者必与十方三世同在。

9.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这里还是强调诸相皆空,若为了到头来终是空的一合相而贪著其事,那实在是妄念执著啊!再解:一合相就是因缘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就是因果,打打杀杀,冤冤相报何时了)看破了很没意思,其实因缘是不生不灭的,是空的(不生不灭就是空),只有跳出这种没意思的事速求解脱才是真理,所以佛祖说:“不用贪著其事,其实说透了、看破了就没意思了。”

10.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为何福德不可思量?因为不住相(不住相即是空,空即是达到了佛的境界)。

更新于:3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