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传授给我们许多慈观的方法。
有一次,一群僧侣对佛陀说,他们丛林寺院附近有精灵作祟,造成许多困扰。佛陀于是对他们说了《慈经》:希望达到安乐平静的人,应学行正直、谦恭、懂得使用爱语。他们懂得简单和幸福生活,慈和、恬淡、少欲,不跟随大众比较和竞争。他们不会做任何智者所不认同的。他们的心经常忆念:愿所有人和众生生活得幸福、安全、心思贤厚和自在。愿地球上所有生物生活安宁,无论是弱的、强的、高的、矮的、大的、小的、我们能看到的、我们不能看到的、近的、远的、已生的和将生的。愿不会有任何人杀害其他人,不会轻视其他人的生命,不会因为愤怒和恶心带给其他人痛苦和困难。犹如母亲以自己的生命保护她唯一的孩子,我们以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我们以无界限的慈悲心覆盖全世界和众生,由上而下,由左至右,慈悲心不受任何东西所分隔,我们的心没有任何的仇恨或怨愤。不论任何时候,在行、住、坐、卧时,只要清醒的时候,我们愿保持心中的慈悲。慈悲的生活是最高贵的生活。不落入邪见和贪欲,过着安宁的生活,达到觉悟,修行将能真正超越生死。在诵念并修行《慈经》几个月以后,这些僧侣理解到那些不安的精灵所受到的痛苦。结果,那些精灵也开始修行《慈经》,充满爱的能量,森林也因此恢复了宁静。声与光无孔不入:我们的爱也需如此。
佛陀还传授了许多明确的练习方法,帮助弟子修行与实践四无量心:若是你的心充满着慈,便将慈送往第一个方向、第二个方向、第三个方向、第四个方向,然后往上送、往下送。接纳一切,不带仇恨、排斥、愤怒或敌意。慈之心何其大,它不可衡量地成长着,终将能拥抱全世界。也依此法修行悲心、喜心、舍心。
带着慈心,比丘渗入了第一个方向、第二个方向、第三个方向、第四个方向、上、下、周遭、一切地方,接纳一切。他带着慈心渗透全世界,他的慈心宽广无涯、孕育成熟,不受拘束、不带仇恨或恶意。对悲心、喜心、舍心,也是如此修。如果爱的能量够强,就可以把这股能量散送给十方的众生。我们可以把爱观想成音波、光波,或纯洁的白云,缓缓地散开笼罩全世界。但慈观不仅仅是观想而已。真正的云会带来雨水,声与光无孔不入,我们的爱也需如此。与人相处时,必须观察我们的爱心是否存在。
坐着修行慈观只是个开始。但,这是个很重要的开始。我们安静地坐着,谛观自己。有了修行,爱会自然而然地增加,涵蕴一切,拥抱一切。在学着以爱来看世界的过程中,我们也在清除心中的愤怒与仇恨。只要这些负面的心态还在,我们的爱就不算完美。也许我们会以为我们有办法理解、接纳他人,但我们还是没有办法全心全意地去爱。龙树说过:“修行慈无量心时,你一定要谛观,以便面对你心中的愤怒与仇恨。”在龙树《大智度论》法文译本的前介中,译者拉默写道:“四无量心不过是柏拉图式的理想。”理想而已,不是能够修行的。虽然,拉默教授是个了不起的译作家,他对佛家修行却所知不多。在希望众生幸福、和平的发愿那刻,爱的能量也在我们的心中油然而生,爱将渗透我们所有的感受、认知、心行和心识;事实上,它们变成爱。这不仅是“理想”而已。
龙树直截了当地说道:当我们希望十方众生幸福时,慈这个心念便油然而生。它开始跟随我们的感受、认知、心行和心识,从我们的语言和行动中表现出来,也影响到其他的不相应法(既不属于心理也不属于身体的世间有为法)。一切各法彼此和合,皆可称之为慈,因为慈是它们的根源。这些心法和心念是造成我们未来行动的条件,但一切皆由思(意志)这个心念而得名,因为在造成身业和口业的能量中,思是最强的。对于悲,对于喜,对于舍亦如是。
1、正念是让我们谛观色受想行识的能量,进而看清楚真正的需要,不致沉没于苦海中。最终,我们的心念、心意将充盈着爱,由那刻起,我们的行动也都会流露出爱。言语和行动是心意之业,因此,心意中若是弥漫着爱,一言一行也充盈着爱。我们将只说爱语、正语,只做能带来幸福、减轻痛苦的事。然而,在《大智度论》中的另外一段,龙树却说,四无量心仅是心愿,只存在我们的心中。这种说法跟拉默教授的柏拉图式理想一样。原来,是龙树给拉默这种想法的!但,如果我们能记得龙树一心要提升在萌芽中的大乘佛教,就更能了解个中原委。他写道:“小乘佛教徒修行四无量心,但他们所修行的四无量心仅在心愿形式。同时修四无量心与十波罗蜜多。”
2、即是能转变世界的菩萨四无量心。为了要提倡大乘佛教,龙树错怪小乘佛教中的四无量心仅为内在形式,而无外在表现。这跟他之前讲的“当爱在心中生起,言行就会流露出来”有所矛盾。把慈、悲、喜、舍当成仅是存在心中的心愿是不正确的。修行的目的不只是要在心中生起四无量心,也要在言行中把四无量心带到世界。我们修行慈观时,并不只是要观想爱在空间中散播,更是要接触匿居心底的爱之源,然后,在日常生活中,现实的人际交往中,表达和分享我们的爱。我们要不倦修行,直到能在他人身上看到我们的爱的确成果,直到能把平安及幸福带给所有的人——包括那些对我们极不友善的人。慈悲之心:集天上繁星之光,仍不如月光皎洁的修好眠。
在《增支部经》中,佛陀提到修行慈观的11种好处目的是为了要鼓励人们修行:第一种修行者好眠。第二种醒来时,感到心境轻松舒坦。第三种不会做噩梦。第四种广受喜爱,与众人相处时轻松自在。其他人,尤其孩童,喜欢与之亲近。第五种亲爱非人类众生,例如鸟、鱼、象、松鼠。可见或不可见的生命都喜欢与之亲。第六种受诸神护佑。第七种不受火、毒、刀剑伤害,更不须特别防范。第八种很容易就可达到禅定境界。第九种容貌光彩。第十种临终时,心念清明。第十一种往生梵天。继续修行,因为在此已有修行四无量心的僧伽了。
佛陀在《如是语经》中说,若是把在世上所做的一切的善行集合在一起,也还不如修行慈观。设禅修中心、造佛像、铸钟或做社会服务,其功德都不及修行慈观的十六分之一。集天上繁星之光,仍不如月光的皎洁。同样地,修行慈观会比所有善行集合在一起还有益。修行慈观就像是孜孜不息地掘地,直到掘到最纯净的水为止。谛观自己,直到智慧涌起,爱流到表面。喜悦和幸福在我们眼中闪耀,周遭的人都从我们的微笑与存在中获益。如果你能把自己照顾好,你就能帮助所有的人。你不再是世界的痛苦之源,你成为喜悦和清新的水库。到处都有知道怎幺照顾自己的人。他们喜悦快乐地活着,是我们最坚强的支持。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每一个人做的。这就是大乘佛教的真谛,也是慈观。佛陀说,就算僧侣只修行一弹指时间的慈观,就不枉出家了:“他不会在禅定上失败,他将能实现老师的教法。供养他的食物不会被浪费掉。没有什幺善行是比日日修行慈观来得更大。”
原文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觅安下处,却出干事,抵暮昏黑,则有投宿之地。先觅安下处者,修净土之谓也;抵暮昏黑者,大限到来之谓也;有投宿之地者,生莲华中,不落恶趣之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在2010年正月初四举办的火施法会上,大恩上师达真堪布做了关于“慈悲心”的精彩开示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
因果轮回时间:2025-02-10
干扰修行的八种违缘我们在修学过程中会经常反复出现的八种负面心态或违缘:第一是五毒烦恼粗重学佛以后,我们并不能一夜之间烦恼顿消,有时贪嗔痴慢疑会以相当狂暴激烈的形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好好修行者人天爱戴很多人认为修行需要大块时间其实不然一分钟也能完成修行快来看看吧修行方法修行主要训练的是让自己意志坚定,如同制造瓷盘瓦罐,皆需经过火焙日晒,时间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那时候的印度,人民拜他们的神时,一般都杀动物当做祭品。他们认为这些祭品,可令神祗喜悦。于是神祗就答应人们的祈求,赐他们钱财,给他们种田的雨水。佛陀无论到什么地方去,都
禅宗公案时间:2025-02-09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土法门法师《金刚般若研习报告》这几天报纸上你们看到有很多贪污的,非法得到许许多多钱财的,这都犯法。有人来问我,他们得到的这些钱,将来在因果上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9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不但世间,出世间统统离不开因果定律。世间为什么乱?世间为什么这么苦?如果诸位很冷静的去观察,一定可以找到它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 编号:03-05-01这次我从新加坡回来,新加坡有个同修告诉我,他是个做生意的人,他说现在生意很难做,伙计不听话。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你想想看,银河对齐这个事情,科学家知道,束手无策,佛法知道有办法改变它,为什么?整个宇宙是我们自己心现识变的,我要想改正它一点毛病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我能创造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5
(正入道场用六斋日。此日太子四天王使者等。诸天善神下来人间。检校善恶。见修善者。即注善簿。安慰守护。为现瑞相。令行者心生欢喜。增益善根故)行者初欲入道场之时应自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什么是真念佛?在家自修。世间第一道场现在社会变化跟从前不一样了,变化之大、变化的快速没有人能想像得到,在这个时候找一个同参道友都不容易。所以我们修行自己一定要发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所以宇宙出现不是爆炸,大爆炸讲不通。佛讲的是一念不觉,就是这个波动现象出现了,一出现的时候,整个宇宙同时现前,叫一时顿现,没有时间间隔的。照弥勒菩萨讲,这速度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发菩提心重要,菩提心,真诚心是菩提心的体,真诚心就是真心,就是自性,就是法性,就是诸法实相,就是常寂光。它起作用,对自己自受用,就是我们经题上所说的「清净平等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西方极乐世界绝对不是释迦牟尼佛的理想国,它是事实。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介绍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也许有人要问:十方世界无量无边,像阿弥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佛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云栖云:一句阿弥陀佛,该罗八教,圆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学佛,无论出家在家,最重要的是修清净心。你要是懂得修清净心,一切时、一切处,不迷惑、不染污,远离邪知邪见,你就幸福,你就快乐。幸福和快乐,不是说你财富多、地位高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我们看到老化,加速度的老化是在什么时候?退休。因为没有退休的时候,他有工作,每天忙着工作,上下班很辛苦,他忘记了,没有想到他老。这一退休,没工作干了,他想到老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世间第一等的福报是什么?修行!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这是真正的福报!有机缘天天听经、念佛,是天下最有福报的人!真正修道人,生活朴实节俭、随缘自在,诸佛护念,所以要知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1 人生苦短,人生太苦了,人生太短暂了,愈是年岁大愈容易体会。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整个社会反常。反常就是违背了自性,这是从咱们佛家来说;如果从世法来说,违背了伦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往生论》里头讲到「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也是说这一桩事情。我们讲安住,实在讲也是安住在「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一句里头最重要的是「无为」,如果你有为,法身就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念佛法门 不可思议蕅益大师示王心葵法华一经,殷勤称叹方便;须知有世间方便:布施、爱语,孝、悌、忠、信等,是也。有出世间方便:苦、空、无常、无我、不净、数息、因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2
1我们今天学佛,我们念佛,为什么念佛?为清净心念佛。清净心现前,清净心就生智慧,然后你念佛,这个佛号才得力、才有力量。2我们的心为什么不清净?杂念太多。杂念,不管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禅定是清净心,六根面对外面六尘境界,「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叫禅定,这是真正修禅定。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被外头境界勾引、还会起心动念,完了!真正的功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学佛一定是越学越欢喜,所谓法喜充满、破迷开悟、离苦得乐!2 迷惑、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这总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点,一个月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后面这一句很重要,明白之后就不至於发生误会,没有得一心以为得一心。得一心是什么样子,至少要了解一些。「七日不乱后,更无趋惑造业之事」,这才叫真正得一心。打佛七,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是修心地清净。大家要牢牢记住六祖大师的教训,“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我们要常常看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过失。看到自己的过失自己会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缘是什么?外缘。你要想修清净心,你必须要离开外缘。这个外缘是常常在诱惑你,常常在扰乱你,你要把这些诱惑、干扰把它离开。所以古时候佛门的道场都建立在深山,为什么建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摘自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03集 2015年6月24日 我们修净土,真正能得受用是清净心现前,得小受用;平等心现前得大受用。清净心现前,生凡圣同居土;平等心现前生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无论用什么法门,法门无量,修行方向目标是一个,就是清净平等觉。终极的目标就是见阿弥陀佛,生极乐世界。「及彼国土」,经念熟了,想经中的境界,就是想念极乐世界。「盖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示容玉居士古德有言: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佛者觉也,乃吾人本然天真之觉性,尤见性之第一妙门也。原夫此性,先天地而不为老,后天地而不为终,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按:憨山大师是末学最为敬仰的大师之一,他的这番开示全面总结了修行的核心内容,信息量很大,不可不细心读取。图为在广东南华寺的憨山大师几百年不坏之肉身。末学对原来的文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智慧、德能、相好,无量大法都从自性流出来,只要见性全都现前,那就成佛作祖了,不需要多学,放下就是。在哪里放下?眼在色尘放下,耳在声尘放下,让六根对六尘的时候不起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供佛,供养佛,什么是真供养?要用心去供养,这是真的。要用心去修行,真修。凡是有生有灭都是假的,不生不灭是真的。佛用水做比喻,我们看海水、江水、湖水,有染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身有病痛,这是讲内忍,有内忍,功夫不错,但是如何把这些病痛化解这更重要。病痛的化解就是从念头,错误的念头、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要放下,要把它修正过来,心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你看菩提心,我在三十年前在美国的时候讲的,我讲大家好懂。古人解释不好懂,我说的好懂,我说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诚是体,下面这四个:清净、平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清是清净,听到不生染浊心,浊染心,看到也不生染浊心,这个很重要。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起正念,不生邪念,这一点非常重要。“扬者宣扬,由能宣扬实相法故”。这个音声讲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面对佛陀,我们就能得到很多修行启示从佛陀盘腿端坐在莲花坐台上,右手结降魔印置于右小腿,左手托钵于腹前,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我们先来看看,佛陀为什么左手托钵。佛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28
文:梦参长老持诵地藏菩萨、恭敬地藏菩萨,这位菩萨能够让你持戒坚固,就像妙高山那样子,“精进难坏,如金刚宝,安忍不动,犹如大地。”说到精进难坏,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佛答时间:2025-01-27
在修行当中,应该身体力行能够有成就的人,他是身行这个理想,而不是口说这些大言、大语。讲出来给我们听啊,是在指导我们,希望我们能够照着这样来实践。现在正行完成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6
为什么我修行总是不得要领?色身上的变化,初学过程中有八种变化,是每一个修行禅定的人都会经历的。──────────────────当我们用功到一个足够的进度时,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5
这是真正消灭战争的法门也是消灾延寿的法门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明天(一九七六年四月十二日)举行一个西方人所不了解的法门——放生。因为西方人没有见过放生的仪式,所以不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5
真正修行人远离名利不为名利动摇其心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参禅的人,参到火候的时候,绝对不发脾气,不与人争论,到了无诤三昧的境界。也不求名,也不求利,看富贵成为花间的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4
修行之道无奇除开用心方法之外,其他皆是媒介。有些人是需要媒介作依靠的,但是媒介毕竟不是标的,是故不能执着不放!修行之道无奇!唯在追求生命中止于至善的境界途中,取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3
体方法师《杂阿含经选集讲记》精彩片断撷英(一)修行把握关键,先明白因果的必然性!今天要学法,要求法,你自己先具备什么条件?你发了什么样的心?你付出真正多少的努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8
第六条原则:慈心不杀,吃素念佛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由渐减以至永断,方为合理。虽未断荤,宜买现肉,勿在家中杀生。以家中常愿吉祥,若日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对于这样的法门,凡夫根本不要来思惟,你怎么思惟呀?阿弥陀佛的大愿经过五劫思惟,你怎么去思惟?所以,我们就老老实实念「南无阿弥陀佛」,真为生死考虑,你就念 「南无阿弥陀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5
八、 佛为何开示蕴、处、界、缘起法门(外道与众生皆于蕴、处见我)第157(45)经(上p157)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云何为五?色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5
「深信因果」。我早年刚刚念《观无量寿佛经》时,念到这一句就起了疑惑:三福第三条是菩萨修的,菩萨还不相信因果吗?后来念《华严经》念到「十地品」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5
净土法门是易行道,用难行道来解释,那是不合理的。往生极乐世界,善导大师的解释,都以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为标准。传承不同,解释不同,得到的效果也不同。我们之所以学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4
人要相信命运!你命裡有多少财富,有多高的地位,一定的,否则的话你享受不了。人要懂得因果,就会规规矩矩做人,一生快快乐乐、圆圆满满。果报,最好是老年时候享,年轻时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