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心地法门 第三十五卷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三称)
南无忉利会上佛菩萨(三称)
放掌请坐,阿弥陀佛。这边有一个问题很重要,这位同修问了,预知时至是明心见性吗?诸位同修你们想一下,预知时至是不是明心见性?要分开,预知时至和明心见性是两个功夫。预知时至功夫比较低,明心见性功夫非常高。什么叫预知时至?稍微讲一下,特别是我们念佛同修,念佛念到功夫成片,下下品功夫成片,预知时至。可以在三天前知道,七天前一个月前,一年前知道,这是功夫成片的,预知时至下下品。功夫成片的中品一般在三年,五年就知道,这是功夫成片的中品。那这个功夫其实也不容易了,三五年前就知道。如果这样讲起来,大家比较好懂,一年以内知道的,叫做下下品。三年以上知道是中品,那么功夫成片的上上品,随时随地可以走,站着走,坐着走,倒立,金鸡独立走都可以。这功夫很高了。这只是功夫成片而已,还没有达到断烦恼,还没有达到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的功夫,是阿罗汉的境界,铜墙铁壁没障碍了,烦恼断尽,事一心不乱。这样的人还没明心见性,要达到理一心不乱,才能明心见性。那这样说起来,明心见性就是佛的境界,大家知道,佛一般讲四十一个位置,就像月亮一样的,初一的月牙,你不要看那个月牙,虽然不够圆也是真月,对不对?四十一位的菩萨,他虽然达不到圆满,但他明心见性,可以现佛身。所以到了四十一位,达到圆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就四十,再加上等觉,到这里,四十一。这些都是菩萨。而等觉是大菩萨,到第四十二,妙觉,妙觉才是佛位。妙觉是圆满佛,初一的月牙是刚刚明心见性的佛,刚刚明心见性。那这样说起来,明心见性有四十一个位次,如果这样讲大家,用分数比较好懂,刚刚六十分的叫做明心见性,六十分后面到一百分,还有多少?还有四十分对不对?这就好懂了,那佛呢?一百分,满分。这样说起来,要达到明心见性,不是不可能,几乎没几个。有办法,但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像六祖就明心见性,像五祖忍和尚就明心见性,达摩祖师这样叫做明心见性。像宣化上人这一种,没有记载他明心见性,没有记载。今天也可以给大家说,像圆瑛法师也没有记载他明心见性,圆瑛法师大家知道吗?这五十年当中,楞严经讲的最好,作的最好的。这五十年当中,他是作的最好的。没有说他是明心见性。凭什么呢?经典有根据,很多的资料,他是用汇集来的,楞严经的注解很多资料是汇集来的,并不是他心性流露出来的,这能懂吗?六祖坛经是自己心性流露出来的,并不是汇集来的。所以六祖是真正的明心见性,而圆瑛法师没有说,大家没有公认他是明心见性,宣化上人也很了不起,对不对?名气也很大,也没公认他是明心见性。所以明心见性的功夫是非常了不起,超过阿罗汉多少倍都不知道,再来阿罗汉的功夫就能铜墙铁壁,任何障碍都没有,阿罗汉才叫事一心不乱而已,而功夫成片的上上品,自在往生,哪年哪月哪时,都可以随随便便想走就走。功夫成片的中品,大概三年到五年七年,这个范围就知道了,下下品的功夫呢?正常在三个月到一年,一年之内就预知时至。这样说起来,预知时至的功夫,跟明心见性没法比的。那我们就讲往生的果位,预知时至往生在凡圣同居土,在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功夫成片的这样在凡圣同居土里,事一心不乱的阿罗汉到极乐世界往生在哪里?方便有余土,在方便有余土而已。明心见性的菩萨在实报庄严土。究竟圆满佛在常寂光土。差太远了。如果这样讲不好懂,同样在北京,那北京人和住在北京的人,就不一样。我给大家说,住在北京的人有当大官,有当乞丐你信不信?这就好懂了。所以在极乐世界分四土,一般讲四土九品,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像观音菩萨他们住在哪?实报庄严土。他示现住在实报庄严土,阿弥陀佛住在哪?常寂光土。但是呢极乐世界最不可思议的地方,跟娑婆世界不一样,我们娑婆世界,有观音、有文殊、有地藏,对不对?大家看不到,而极乐世界四土同时看到,都在一起。我们在娑婆世界看不到圣人,这个地方是不一样。这样说起来诸位同修,预知时至和明心见性,一定要搞清楚。像我们一般的功夫达到了,功夫得到了,往生在哪里?凡圣同居土。当然凡圣同居土也跟文殊普贤在一起,跟阿弥陀佛在一起,这也了不起了。第二 天人寿命到了,投生在那一道呢?是人道还是畜生道,鬼道还是地狱道?天人寿命到了,投胎到哪一道?我不知道,你死掉以后,投胎到哪一道,你一定要知道。这能懂吗?你老了,死了,死掉以后投胎到哪一道,你一定自己要知道。如果你死掉以后,投胎到哪一道都不知道,还来管天人死掉到哪一道?你不是自找麻烦,杞人忧天吗?对不对?关心自己到哪一道不关心,关心天人干嘛呢?在座同修,真的是这样啊!第三 我的肩膀经常有小虫在爬的感觉,虽然有动的感觉而不痛。不动就痛或者很沉。请问您该怎么办?我没怎么办,你问医生,我也不是医生。再来,我的小孙女高中生原来小时候特别懂事,挺乖,人见人喜欢,可到高中变了,变的怎么样呢?不好好学习,亲人感到头痛,法师您给指点好的办法。规律了,她在长大,她在变,性格也在变,社会上的诱惑力,女孩子长大了,欲望也来了,习性也多了,知见也重了,外面谈情说爱了,吃喝种种方面了,就这样了,你能叫她怎么样?没办法。佛陀叫我们老实,我们都习性刚强。那么当外婆婆的人,是不是叫外祖母?给孙女有办法吗?佛陀给我们讲话,我们都不听话了,我们给别人讲话,别人能接受?有一次我在听一个老和尚讲课,有人问,师父,儿女不听话,外面随便来怎么办?这位老和尚指说两个字,打死。不听话就打死。然后问师父,打死是不是有点没有人道主义,既然这样,就教育,怎么教育?能教多少算多少,就这么简单。三条,第一 打死,第二 教育,第三 教多少算多少。你只能这么做,那你选择哪一条,三条当中你选哪一条,是第一条?你做不到。是第二条,她不听话。只能第三条,教育多少算多少,对不对?你总不能给她打死啊?你教育她不接受有啥办法?尽量去教育,能接受多少尽她自己的认识。她现在不懂事,到她长大了她就懂了。所以诸位同修,人间就是这样,有没有一个印象,我们小时候也调皮捣蛋,对不对?现在过了那个年龄,老实多了,有没有?就这个道理。所以在座同修,学习佛法以后,就是用佛法的智慧,来对待自己的人生,来处事待人接物,来看明白这一人生。人生就像一场戏,当时我到一个地方讲课,我们北方有个节日,偶尔的时间要唱戏,要扭秧歌,有没有?应该还有。现在夏天到了,晚上扭秧歌唱戏,戏台上有一个人问我,师父,这一个戏台要写一个对联怎么写?我当时想一想,写对联啊,他们写很多对联,我看来看去,一般般不是不行,我说,我的看法学习是这样,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中间写横批,游戏人间。这样能听懂?现代人化妆古人,古人在台上看底下那个人,底下的人和古人都是什么?人看人。都是人在表演的,台上很高兴,台下也很高兴,台上台下笑惹笑,游戏人间而已。这就是看戏谈笑风声,游戏人间。所以在座同修,人生当中只要多深入经藏,跟祖师大德跟佛菩萨圣贤人学习,你会活的很自在,活的很开心,所以儿女子孙的事情,尽量教育。能听,很好,不听,尽力。不能说拉倒,明白吗?尽力了,拉倒还得了。当然教育要有个方法,首先要有给他家庭温馨,家庭的温暖,不要回来呢,站在门口就三字经,开口大骂,他觉得这个家庭太没兴趣,他也不好呆了,他会经常呆在外面,那就更毁。所以女孩子到一定的年龄,在外面做些什么,你是不知道的。那师父你知道吗?我也不知道。就是这样的,希望同修,多深入经藏,我们就知道了。
下面请看底下经文,下面讲到这个地方,出微妙音,接着看经文:
「出微妙音,告诸大众,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听吾今日,于忉利天宫,称扬赞叹,地藏菩萨,於人天中,利益等事,不思议事,超圣因事,证十地事,毕竟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事。」
先看这段经文,释迦牟尼佛在天宫上,最初含笑,微笑,这个地方,放种种光明云,出微妙音,很清楚的告诉我们,赞叹众生本具如来性德,所以在这里放光现瑞,前一段可以这样说,第一品的放光,出微妙音,赞叹众生本具的,你我都有,你有我有,一切众生皆有,赞叹。而第十二品这一段,放百千万亿大毫相光,又出微妙音,赞叹众生的修德,修得有功,方得见性。所以诸位同修,我们佛像已经看得懂,释迦牟尼佛,左边观音,右边地藏,佛身代表性德,菩萨身代表修德,阿弥陀佛身代表性德,观音势至代表修德,性修不二。所以呢,所有的佛,一般我们认识看到的都是,一佛二菩萨,有没有?就这个道理,修得有功,方得见性。见性就成佛,所以呢?第一品赞叹众生的性德,第十二品赞叹众生的修德,菩萨依性德来起修,修德有功,性德显现出来,那这样说起来修行是不是很简单?依佛的存心行做菩萨道,自性出生无量功德,能利益众生,又能圆满菩提,这一段呢,释迦牟尼佛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当然这个地方,诸位同修要记住,所有到忉利天的这些大众,都是了不起的,包括鬼王,他都是菩萨的化身,并不是真正的鬼,真正的业力鬼,上不去的。就像我们能不能上去忉利天?上不去的,象印光大师能不能上去?他就能上去,为什么?他是菩萨再来。六祖能不能上去?能上去他是菩萨再来。
所以很多人说,济公活佛说了,酒肉穿肠过,佛祖心头坐,他是没了解,济公是什么人?济公是罗汉再来示现,再来教化众生的,我们是单身汉的业力,怎么跟真罗汉相比?所以现在很多人,都拿圣人的智慧,来以为是自己的智慧。我听慧律法师讲一句话,他跟他爸爸见面,慧律法师他爸爸说了一句话,当初没有我抛弃你们母子,有你今天的成就吗?慧律法师还没话可说了。你说,说什么?一个又是父亲,跟他辩呢,他又不是正确的跟你辩,不跟他辩,他又讲这种理由,给他辩倒了,又是自己的父亲,后来他就默摈,不说话了。他父亲走了以后,说了一句话,没良心的装圣人。没有什么办法,他只能说这句话了。难道他这句话没道理吗?也有道理,他讲的很清楚,当时要不是抛弃你们母子,在我身边有的吃有的喝,有你今天成就吗?也许真的没有。诸位同修,人才是逼出来的,时世造英雄,并不是英雄造时世。大家要知道,有英雄的时候,是最不好的。最好不要有英雄,为什么?乱世出英雄,和平盛世不需要英雄。对不对?所以看到英雄是众生的劳累,应该说每个人都普通人是最好,普通来普通去,这是最好。他的英雄他是英雄,那就麻烦大了,所以从表面上看起来英雄很好,实际上英雄很不理想,大家知道,一百零八条,所谓的好汉,所谓英雄,那个时代的战乱和百姓的贫穷,有没有?今天诸位同修,释迦牟尼佛的降生,就是外道最多最乱最杂的时候,释迦牟尼佛才降生。如果每一位众生都成佛,都到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需要降生吗?不需要了。所以这个地方,大家要知道,有些问题你用另一方面,来观察来思维,从这个地方到忉利天的这些统统是大菩萨的示现,包括阎罗天子,包括鬼王,龙天护法,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听吾今日于忉利天宫做什么?称扬赞叹地藏菩萨人天中利益等事,看到这里,人,摆在前面,为什么?得人身非常不容易,而修道当中得人身最方便,鬼道,修道太难了,畜生道听不懂也非常困难,天道修行也困难,为什么?富贵修道难,他寿命长,福报大,有的吃有的喝,他不修行,就像现在大老板,他要不要诵经念佛?很少,大目犍连有一个弟子,可以说叫做药王,他的医学非常高明,治疗很多人,后来又拜大目犍连做师父。在这样情况之下,晚年死掉了,又救人,又善心,又懂一点点佛法。往生到天堂,到天堂以后,天堂的生活非常好,出门腾云驾雾,天女陪伴,有一天人间有一个人病痛,非常严重,刚好这个病痛目犍连看出来了,要叫他的徒弟来帮忙治疗,这要让徒弟怎么样?增福增慧。大目犍连是阿罗汉,当然他有办法来帮忙,对不对?他把这个福报,机会,让他徒弟来培福来种因,大目犍连到天堂,看到徒弟跟那些天人,这个时候的徒弟也是天人,玩耍了,所有的天人看到阿罗汉大目犍连来了,没有人停下来,该玩耍的玩耍,该旅游的旅游,就像现在的大老板看到出家人来了,该喝酒的喝酒,该打麻将的打麻将,该唱歌的唱歌。没有人搭理那位出家人,这好懂吧?天人也一样,看到阿罗汉来了,没人搭理他,我有得吃有得喝,快乐的不得了,搭理这位和尚干什么?他的徒弟玩耍到大目犍连这个地方来,停下来了,向师父说一句,师父你好。这样说一句,马上要走了,大目犍连觉得怪怪的,他说你站住,我是你师父,你怎么这样的对待呢?最起码应该说,你上来天堂,我带你走一走,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对不对?什么都没有,师父你好,就要走了。然后这位徒弟说,师父,我能给你问一声师父好就不错了,你看其他天人连搭理你都不要,我是看以前是你的徒弟,上一辈子是你的徒弟,能够给你问个讯,能够给你打个招呼算不错了。大目犍连一听,那我今天找你,希望你到人间办一件事,让你增福增慧救一个人,你干不干?这位徒弟说,师父,我救那么多人,不需要再救了,我现在福报很大了,不需要再修福,不需要再修慧。我要玩耍了,我没时间了,带着天女走了。大目犍连看了以后,回到了这个人间,给大家讲出富贵修道难,爬的越高摔的越重。人也就这样的,贫穷的时候,我要怎样做好事,我要怎样修桥造路,我要怎样利益人民。有权有钱的时候,怎么样?忘得干干净净。贫穷的时候,兄弟们,朋友们,姐妹们,老多了,有钱的时候怎么样?统统断绝关系。历代的,历史看的很清楚,为什么?诸位同修,摔杯识英雄,这句话听说过没有?赵匡胤知道吗?喝酒的时候,杯一摔,其他的兄弟就知道,我还是早早的辞官退职,告老回乡,免得无意惹祸,砍头示众。有没有?这就知道,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身边杀多少人,大家都知道,所以今天我们得人道,得人身最容易修行,人摆在前面,称扬赞叹地藏菩萨,於人再来是天,这样六道当中,利益等事,不思议事,超圣因事,超圣因事什么意思?指地藏菩萨具有不可思议的智力,说种种法,能度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众生,离生死苦,得涅槃乐的事情。我们这几年在南北方学习,出家也好,在家也好,每个人思想不一样。每个人目标不一样,用现在一句话大家好懂,人各有志。我很多同学也认识很多出家人,我选择学讲课,我没有学过其他的,其他我也不想学习。你们有没有发现我唱赞,唱那些偈语,一不小心就跑调,有没有?我没学过,我要真的唱一条赞,你可能会受不了的,被我吓-死-了!为什么?没学过。当时就是想,佛法既然这么好,为什么烦恼那么多,得不到利益,得不到利益原因是什么?当时我住在山上,天天干活,挖水沟,搞建筑,晚上,我打坐的时候,就想,我现在二十多一点,天天干苦活,搬砖头,扛石头,挖水沟,白天晚上,劈柴,挑水,种田,如果这样,我心地不懂佛法,文化没有,知识面没有,我跟农夫,跟搞建筑队的工人有什么两样?坐在那边就在琢磨。你看哦,我身为出家相,心是工人心,修到何年能出轮回?一直在琢磨这一些,后来,琢磨来,琢磨去,九六年学习《无量寿经》,慢慢学习当中,发现一个问题,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问题?(大众鼓掌)。我去了解释迦牟尼佛一生的修行和开悟以后的工作,释迦牟尼佛怎么修行?什么都放下!名闻利养,放下。高官显赫,放下。包括他种种一切权和钱,全部放下。不但放下身外之物,又放下身心世界,放下自己的念头,自己的观念和知见,他三十岁开悟以后,一生当中做什么?弘法利生。走到哪,讲到哪,一生当中,释迦牟尼佛没有带人到禅堂打坐,没有带人到念佛堂念佛,没有带人建道场,没有带人做其他,一生当中,就把宇宙人生道理,讲给这些弟子们听,有的弟子听清楚了,有的弟子听明白了,懂得修行,懂得用功,懂得做人,懂了宇宙人生的道理。那我明白这一点以后,诸位同修,释迦牟尼佛是不是这样的?就是这样的。一生当中,后来我又再去找,孔老夫子,孔老夫子很想当官,可想当官了,他当官干什么?希望把这些,那个道理讲出来,但是人人尊敬,人人不欢迎,当时的孔老夫子,大家为什么尊敬他?尊敬他的人格、才华、品行、道德、智慧、学问,各个尊敬,各个怕他,怕他干什么?提防他,因为他了不起的人才,对不对?怕他当得比他还大,所以很多国王呢,非常尊敬孔老夫子,没人敢用他。后来孔老夫子。为什么列游诸国?大家知道噢,列游诸国呢?就是这样。这一个国家欢迎他,又不用他,那一个国家也是欢迎他,不用他,搞到六十八岁,六十八,孔老夫子回到了鲁国,鲁国是哪里?就是山东,现在的济南,曲阜,大家好懂了吧?他下来了,不在出去,六十八岁教学,搞教育了,什么都不想搞了,政治、金钱、地位,什么都不想搞了,他搞教育,搞了五年,七十三岁离开人间。孔老夫子的教育,只有五年,了不起吧?五年的孔老夫子教育当中,在当时名气和印象根本不怎么样。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当时的教学没有像现在的录像机、磁带、书本那么方便,印刷那么方便。第二,当时的国家都比较小,而且学生的传播学习,还没有发挥那么大的作用。到孔老夫子的孙子,第三代,才了解到,了不起的圣人,孔老夫子。到他的孙子,才把孔老夫子怎么样?抬出来。至圣先师,孔老夫子。晚年搞教育,我再去研究了解道家的太上老君,大家知道,道家的经典,最主要的经典哪一本?《道德经》对不对?好,《道德经》五千多个字。我一直在看,这五千多个字,怎么一回事?后来,我到南京,读书的时候,才慢慢的找到资料,那一本资料还在我房间里。原来,太上老君呢也是,到处周游,到处游化,遇到有缘的讲一讲,没缘的就不讲。刚好那一天到幽谷关,幽谷关的大将军跟太上老君也是认识,也是朋友。他说你要到哪里?他说我要到外面走一走,什么时候回来?不知道。那为什么不在当地教化?太上老君说,因缘。他也讲因缘,那你什么时候回来?不知道。这样吧咱们是朋友关系,能不能写几个字,所谓的墨宝留给我。太上老君,好,那就来写。他随便提笔用他要离开那个地方,幽谷关写下了五千多个字,留下来成为道家主要的经典《道德经》。地点在幽谷关,他也是什么?随着因缘,随着众生的根性。所以历史有一句话,只闻来学,不闻往教。这个就是教育的师道尊严。而今天地藏王菩萨他来教育众生,释迦牟尼佛来教育众生,我们一定要知道要做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完成什么样的工作,才不会浪费这一辈子,虚度光阴。
底下这一句「证十地事」,看到,指地藏王菩萨,至证十地又能化导众生,「毕竟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事」,指地藏菩萨的愿力能帮助众生不退转成佛的道路。「毕竟成佛」所以这样,释迦牟尼佛赞叹地藏王菩萨赞叹到顶点。换句话说地藏王菩萨可以教化众生,直接教化到成佛。那这句话大家要懂了,地藏王菩萨能教化众生能成佛,那他本身是什么境界?肯定是佛的境界,对不对?内密佛道,外现菩萨身。这就好懂了,所以那赞叹的时候,感动了观世音菩萨,底下观世音菩萨站起来了,请看经文。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观世音,从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是地藏菩萨摩诃萨,具大慈悲,怜愍罪苦众生,于千万亿世界化千万亿身,所有功德及不思议威神之力,我闻世尊与十方无量诸佛,异口同音赞叹地藏菩萨,正使过去现在未来诸佛,说其功德,犹不能尽。向者又蒙世尊普告大众,欲称扬地藏菩萨利益等事,唯愿世尊,为现在未来一切众生,称扬地藏菩萨,不思议事,令天龙八部,瞻礼获福。」
看看这一段,观音菩萨在忉利天请法。诸位同修,忉利天讲什么经?《地藏经》。而观音菩萨又是西方三圣主要的一员,其中一员。现在很多人说,我念阿弥陀佛的,讲《地藏经》我不听,我念阿弥陀佛的,讲《地藏经》跟我没关系。你看观音菩萨他也是念阿弥陀佛,他也是在极乐世界,而且是西方三圣,释迦牟尼佛讲《地藏经》,他不但到现场拥护,普护正法,而且还请法。经文在这里,大家都能看得到,现在有一些念佛人,我就念一句佛号的,我是专听一个法师的,其他法师我不但不听,连看都不看,连接见都不接见,有没有这种人?太多太多了。在座同修,心地没开窍,自己给自己卡死了,自己都不知道,还以为在专心用功。去年我来到了拉拉屯,拉拉屯知道吗?我到现在还一直怀疑拉拉屯,为什么怀疑呢?你取别的名字不取,取个拉拉屯,难听死了,越拉越屯,拉什么拉,取这个名字拉拉屯。当地的都知道吧?距离这个地方不远,到这个地方也讲一课,有一个同修给我说,他们那个地方有一个人闭关,说要在房间念佛,学习锅漏匠,一句佛号念到底。这样听起来好像很好,对不对?也很用功,也看的破放的下,没想到不到三年出来了,我问他,是别人请他出来,还是自己出来?他说自己出来,我一听坏了,又要找报销公司报销一个。不到三年疯了,出来了。诸位同修,你们要注意看,念佛人不但要念佛,而且要听经。听经的目的是干什么?我举个例子,烦恼、欲望、无明,错误的观念,邪知邪见就像这样的。那我们听经,慢慢听,把这些怎么样?慢慢减少,减少以后念佛,阿弥陀佛。冲出去了。这好懂吧?没有听经不懂得道理,听说念佛很好,只要是凡夫就有欲望,这个欲望在这个地方念佛怎样么?阿弥陀佛,用阿弥陀佛顶,顶自己的烦恼,阿弥陀佛,念佛的时候怎么样?烦恼少一点,欲望放开一点,高一点对不对?突然间又不念佛了,又下来了。他是念佛来顶自己的烦恼、欲望、执着、自私自利、分别、是非、恩怨,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能懂吗?在这个地方顶来顶去,你顶不出去的,你没有那个根器,也不懂念佛的好处。明白的人,一边念佛要一边听经,念佛明白了我有烦恼,听经去掉,去掉,剩下什么?阿弥陀佛,出去了。就是这样了,这样就没事了。所以在座的同修,现在有很多念佛为什么出毛病的,出问题的?搞到家破人亡的,被人家骗的,搞到身体出问题的,神经病的,很多原因,就在不听经的缘故。而听经也很麻烦,你听个人的经,什么叫个人的经知道吗?听人的经,不听佛讲的经。佛讲的是三藏十二部,就是经藏,不听佛而来听人,所以这个地方,观音菩萨代表给我们看,不但是娑婆世界三圣其中之一,也是西方三圣其中之一,他念佛又来到地藏法会,忉利会上听《地藏经》,又请法,怎么说呢?「具大慈悲,怜悯罪苦众生」,说地藏王菩萨赞叹「我闻世尊,与十方无量诸佛」看看,这个地方,十方无量诸佛,有没有包括阿弥陀佛?都在。异口同音赞叹地藏王菩萨。所以诸位同修,要讲地藏王菩萨的功德,说不尽,道不完,从这里很清楚了,佛佛道同,一佛称赞,十方诸佛,佛佛同赞。就像《阿弥陀经》「十方诸佛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称赞西方极乐世界,称赞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有没有?不可思议功德,那你要知道,十方诸佛称赞阿弥陀佛,那么十方诸佛,有没有称赞释迦牟尼佛?一样的道理。所以,一者 礼敬诸佛,二者 称赞如来,广修供养,记住,不是别人来供养我们,是我们供养一切众生。做到了,应该,又是本分。做不到怎么样?第四条 忏悔业障。做不到就得改过,忏悔。看到所有的善事,只要是善事、好事,特别是弘法利生的工作,随喜赞叹。只要是讲法的,请转*轮,请佛住世。最后一句,千万不要学偏了,不要学习错了,常随佛学,就这么简单,恒顺众生,普皆回向。大家要记住,恒顺众生的觉悟,让众生走上菩提道路,并不是恒顺众生的烦恼习气。从这里前一段时间,我们就听说了,有个男众要闭关,找不到人护关,有个女众说,那我就帮忙你给你护关,两年以后,这一个男众出来,带两个出来,护关的女众嫁给他生个小孩,两年变三个了,大家说修得可好了,你说什么办法?护关,护关,护到最后嫁给他,那小孩出生,门一打开,三个出来了,全家圆满了,全家都往生极乐世界,或者成佛了,或者开悟了,或者开智慧了,他全家圆满。你说有什么办法?没功夫不要装圣人,没功夫就没功夫,学佛人平平常常,地地道道,累了学习一下,有能力多去做,做本分的工作,做自己的工作,非常简单。不要搞那些神通,搞那些感应,搞那些奇奇怪怪的,到最后着魔了,着魔以后谁都救不了。希望诸位同修,看到这段经文,诸佛异口同音,赞叹地藏王菩萨,为什么赞叹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只有利益众生,在千万亿世界,化身无量,度众无量,悲心无量,智慧无量,方便、方法统统是无量,功德也无量。那么观世音菩萨又说了,「向者又蒙世尊普告大众」就是说刚才又看到释迦牟尼佛世尊您,从顶门放种种大毫相光,预备,「又称扬地藏菩萨利益人天等事」,那么惟愿慈悲的世尊为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说地藏王菩萨不可思议的神力,怎样利益人天,利益众生,令天龙八部,一切鬼神,众生听了以后,听了以后怎么样?依教奉行,瞻礼获福。释迦牟尼佛看到观音菩萨这样请法,非常高兴。为什么这样说?底下经文向我们说明。
「佛告观世音菩萨:汝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若天若龙,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众生,闻汝名者,见汝形者,恋慕汝者,赞叹汝者,是诸众生,于无上道,必不退转,常生人天,具受妙乐,因果将熟,遇佛授记。汝今具大慈悲怜愍众生及天龙八部,听吾宣说地藏菩萨不思议利益之事,汝当谛听,吾今说之。观世音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看看这段经文以后,诸位同修,观音菩萨了不起,地藏王菩萨了不起,观音菩萨也了不起,他於娑婆世界的众生有什么?特别大的因缘。那这样说起来,地狱的众生跟地藏王菩萨特别有因缘。娑婆世界跟观音菩萨大有因缘。所以释迦牟尼佛这个地方赞叹,观世音菩萨在普门品里面有明确的记载。《楞严经》里面第二十五圣圆通,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而耳根圆通章和普门品流通很大,大家都熟悉,甚至有人不了解释迦牟尼佛,有人不了解阿弥陀佛,不了解地藏王菩萨,了解谁?观世音菩萨。其他的宗教,有的人也有供观音菩萨,所以观音菩萨的因缘,跟娑婆世界众生特别深,地藏王菩萨跟幽冥界的,跟地狱里面因缘比较深。所以诸位同修,我们今天不但要有地藏王菩萨的心地,更要有观世音菩萨的悲心,这样来念佛求生净土,好不好呢?那我们现在先下课,休息一下,再来讲底下经文,南无地藏菩萨。
回向
法界一元即心如
无上功德普回向
师承孝道圆九有
悟本心明法性空
仅供参考 欢迎流通
谢谢观看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 〈十〉南亭法师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十一愿。“厄难”,范围甚广,诸如王难、盗贼难、水火难、毒蛇猛兽难、山行迷路难。如果我们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二)逐妄执:吾人内之身心,外之器界,无不唯心所现,如空花水月,本无实体。众生迷而不知,随逐妄想,执我执法;如阿难七番妄执,计心在内、在外、在中间,乃至推穷寻逐,名之为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十七)南亭法师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行脚僧见到“无忧林”。无忧,草名。草多则以林名之。人处无忧林,可以忘忧。而出家人“永”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九〉南亭法师妻子集会,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著。第三愿由父母说到妻、子。“妻”是妻室,“子”是子女。《中庸》上说:“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二卷南亭法师此文殊师利菩萨赞美智首菩萨提出来的问题,其利益之广大、深远,非可言喻。善哉,赞美之辞。饶益、安隐,皆利益之相也。哀愍世间,所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九)本生:是说及佛与弟子等,本因地中,曾生何处,作何佛事。如须菩提云: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舍利弗亦云: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以上总明相妄。或问:九界之相,可谓虚妄;佛界妙相,全由修得,云何亦名虚妄。佛顶文句云:对迷说悟,对染说净;其体虽真,其名则妄。譬如演若达多,忽悟本头,非从外得;头虽是实,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7
原文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觅安下处,却出干事,抵暮昏黑,则有投宿之地。先觅安下处者,修净土之谓也;抵暮昏黑者,大限到来之谓也;有投宿之地者,生莲华中,不落恶趣之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此明缘生性空,即假即中,以是舌识,非根自生,非他尘生,非空非共生之故,当知根尘识三处都无实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见觉指眼识,舍利弗,虽然生生世世心见清净,于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即通,获无障碍,但未得圆明。今再见佛闻法,顿断思惑,识精得以圆明,不但成阿罗汉,且具足总持,知根,决疑,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且今与汝,坐只陀林,遍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举手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壬二破斥汝言二句是佛按情执。世间虚空是依报,水陆飞行是正报;依正二报,所有物象,名为一切。为在为无,应是为有为无。佛告阿难,汝言分别觉知之心,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此佛嘱阿难,转教末世初心修学三摩提者,亦即修习耳门圆通者,必须先断淫心,不但身不行淫,心亦不起淫念。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佛问圆通以下,是结答。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是了妄,悟菩提心,入三摩地,是证真。菩萨由定慧力,妄尽真现,从此得入三摩地。契合十方诸佛,所传妙觉明心。如前文佛告文殊:十方如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癸二正示审详分二。子初立喻初三句喻妄,后五句喻真。世间解结之人,喻修菩提欲断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及诸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如是乃至有二义,一菩萨行门甚多,何止六度。法华经云: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华严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又云: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初神通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七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为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第三章 阿那律尊者天眼第一阿那律阿那律是甘露饭王的次子,又译为阿冕楼陀,汉译无贫、如意。过去世以裨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乐,故名。他是摩诃男的亲弟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第二章 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的目犍连目犍连为婆罗门姓,因姓立名。本名拘律陀,树名,祷树神得子,因以为名 传说目犍连住过去世中,是一个捕鱼为生的渔夫。一天看到一位辟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土法门法师《金刚般若研习报告》这几天报纸上你们看到有很多贪污的,非法得到许许多多钱财的,这都犯法。有人来问我,他们得到的这些钱,将来在因果上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9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不但世间,出世间统统离不开因果定律。世间为什么乱?世间为什么这么苦?如果诸位很冷静的去观察,一定可以找到它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 编号:03-05-01这次我从新加坡回来,新加坡有个同修告诉我,他是个做生意的人,他说现在生意很难做,伙计不听话。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你想想看,银河对齐这个事情,科学家知道,束手无策,佛法知道有办法改变它,为什么?整个宇宙是我们自己心现识变的,我要想改正它一点毛病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我能创造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5
什么是真念佛?在家自修。世间第一道场现在社会变化跟从前不一样了,变化之大、变化的快速没有人能想像得到,在这个时候找一个同参道友都不容易。所以我们修行自己一定要发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所以宇宙出现不是爆炸,大爆炸讲不通。佛讲的是一念不觉,就是这个波动现象出现了,一出现的时候,整个宇宙同时现前,叫一时顿现,没有时间间隔的。照弥勒菩萨讲,这速度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发菩提心重要,菩提心,真诚心是菩提心的体,真诚心就是真心,就是自性,就是法性,就是诸法实相,就是常寂光。它起作用,对自己自受用,就是我们经题上所说的「清净平等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西方极乐世界绝对不是释迦牟尼佛的理想国,它是事实。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介绍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也许有人要问:十方世界无量无边,像阿弥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佛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云栖云:一句阿弥陀佛,该罗八教,圆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学佛,无论出家在家,最重要的是修清净心。你要是懂得修清净心,一切时、一切处,不迷惑、不染污,远离邪知邪见,你就幸福,你就快乐。幸福和快乐,不是说你财富多、地位高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我们看到老化,加速度的老化是在什么时候?退休。因为没有退休的时候,他有工作,每天忙着工作,上下班很辛苦,他忘记了,没有想到他老。这一退休,没工作干了,他想到老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世间第一等的福报是什么?修行!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这是真正的福报!有机缘天天听经、念佛,是天下最有福报的人!真正修道人,生活朴实节俭、随缘自在,诸佛护念,所以要知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1 人生苦短,人生太苦了,人生太短暂了,愈是年岁大愈容易体会。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整个社会反常。反常就是违背了自性,这是从咱们佛家来说;如果从世法来说,违背了伦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往生论》里头讲到「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也是说这一桩事情。我们讲安住,实在讲也是安住在「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一句里头最重要的是「无为」,如果你有为,法身就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念佛法门 不可思议蕅益大师示王心葵法华一经,殷勤称叹方便;须知有世间方便:布施、爱语,孝、悌、忠、信等,是也。有出世间方便:苦、空、无常、无我、不净、数息、因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2
1我们今天学佛,我们念佛,为什么念佛?为清净心念佛。清净心现前,清净心就生智慧,然后你念佛,这个佛号才得力、才有力量。2我们的心为什么不清净?杂念太多。杂念,不管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禅定是清净心,六根面对外面六尘境界,「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叫禅定,这是真正修禅定。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被外头境界勾引、还会起心动念,完了!真正的功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学佛一定是越学越欢喜,所谓法喜充满、破迷开悟、离苦得乐!2 迷惑、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这总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点,一个月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后面这一句很重要,明白之后就不至於发生误会,没有得一心以为得一心。得一心是什么样子,至少要了解一些。「七日不乱后,更无趋惑造业之事」,这才叫真正得一心。打佛七,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是修心地清净。大家要牢牢记住六祖大师的教训,“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我们要常常看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过失。看到自己的过失自己会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缘是什么?外缘。你要想修清净心,你必须要离开外缘。这个外缘是常常在诱惑你,常常在扰乱你,你要把这些诱惑、干扰把它离开。所以古时候佛门的道场都建立在深山,为什么建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摘自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03集 2015年6月24日 我们修净土,真正能得受用是清净心现前,得小受用;平等心现前得大受用。清净心现前,生凡圣同居土;平等心现前生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无论用什么法门,法门无量,修行方向目标是一个,就是清净平等觉。终极的目标就是见阿弥陀佛,生极乐世界。「及彼国土」,经念熟了,想经中的境界,就是想念极乐世界。「盖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示容玉居士古德有言: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佛者觉也,乃吾人本然天真之觉性,尤见性之第一妙门也。原夫此性,先天地而不为老,后天地而不为终,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智慧、德能、相好,无量大法都从自性流出来,只要见性全都现前,那就成佛作祖了,不需要多学,放下就是。在哪里放下?眼在色尘放下,耳在声尘放下,让六根对六尘的时候不起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供佛,供养佛,什么是真供养?要用心去供养,这是真的。要用心去修行,真修。凡是有生有灭都是假的,不生不灭是真的。佛用水做比喻,我们看海水、江水、湖水,有染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身有病痛,这是讲内忍,有内忍,功夫不错,但是如何把这些病痛化解这更重要。病痛的化解就是从念头,错误的念头、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要放下,要把它修正过来,心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