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心地法门 第四十卷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三称)
南无忉利会上佛菩萨(三称)
好,放掌请坐。阿弥陀佛。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今天晚上来给同修报告因果故事,讲一讲一些因果典故。为什么要讲这些呢?因为我们听经确确实实,没有很多的时间,特别是大部经,而有很多同修文化不够,包括环境不允许的,都没办法听大经,在这样的情况下,现在多人学佛,有的在学什么都不知道,甚至学不明白,在佛门造业,在家庭造业,自己都不知道,而外面都报学佛的名字。所以我们利用这个时间,这个环境,来给同修讲一讲因果规律,因果报应,因果故事。让大家听起来比较容易接受,比较好懂。然后如果有长时间,再听整套的光盘,听大经大论,这样来学习,好不好呢?(大众鼓掌答,好)。
那么我们晚上要讲的,一般修行大家都知道,孝道的圆满,师道的圆满,就是成佛。而这一次我们在打地藏七,讲《地藏经》,那晚上先给大家讲一讲孝道的故事。在南方发生过一件事情,前几年,这位老和尚,到现在还在,今年八十多岁了,他有一天在道场里面,有一个在家人跑过来请老和尚帮忙,农村家庭条件,经济状况,当然一般都比不上城市,对不对?儿子结婚以后,这一个儿媳妇心地不善,总想得到婆婆的家产,有一天婆婆病了,那么诸位同修,以人道主义和孝道根本,婆婆病了,作儿媳妇的人怎么办?应该来请医生来看,对不对?侍候婆婆对不对?这个儿媳妇没这么想,她就想,找医生抓药给婆婆看病得怎样?花钱。想到花钱心就疼,但是又怕婆婆自己花钱,为什么?如果婆婆自己花钱,钱花完了,她将来得不到家产对不对?想来想去,想给婆婆害死又不敢,怕什么?法律制裁。不让她死,又心难受。后来,她想出一招,最毒的狠招,什么狠招呢?找医生,说医生,我婆婆得什么病?医生一把脉开药单,然后这位儿媳妇多厉害呢,她说,那我婆婆要注意吃一些什么?医生就说,千万不要让她吃些,什么东西,这几样吃下去,病会更严重,她知道,问了医生以后,她就专门给婆婆吃一些什么病更严重的,身体更不好的,希望婆婆怎么样呢?早早死掉,得到家产。没想到这位婆婆没死,变什么神经不正常了,吃错药了。被她儿媳妇给她弄成什么?神经病了,神经病以后,这位儿媳妇很高兴,为什么很高兴呢?就问婆婆,婆婆你黄金藏在哪里?以前那些人民币藏在哪里?希望婆婆在神经不正常的时候,把所有的宝贝藏在什么地方说出来,这位婆婆很奇怪,神经归神经,金钱不神经,金钱藏在哪个地方不说,怎么说都不说。给这儿媳妇气坏了,再问医生,说医生,我婆婆现在得了神经不正常,得吃什么药?医生就说,吃什么药能好,一般吃什么药呢?安定的药对不对?把头脑静下来,多休息,多睡觉,体力好了,阳气够了,精神慢慢就恢复了,对不对?然后注意吃什么会严重呢?这个人媳妇又开始去问医生了,医生又说,一定让她多休息,不要让她劳累,不要刺激她。她又找一些药刺激她,婆婆怎么样?更严重了。有一天婆婆找她,你不是要我那些黄金藏在哪吗?我带你去,这位儿媳妇,我的佛爷呀!千年等一回,终于等到了!她家是农村,跟我出生的地方,距离其实也不太远,要坐船直达。来讲大概三个小时,坐船,三个小时不算远,儿媳妇高兴的不得了,跟着婆婆走了,走啊走,走到农村,你们有没有发现?像我们北方,玉米杆,有没有?玉米收起来以后,玉米杆一堆一堆的,有没有?那南方稻草,有印象吧?稻草收割以后,谷米收割起来,稻草叠一堆叠在一起,婆婆就说,我的黄金宝贝就藏在这里了,这一下子儿媳妇乐坏了,三步做一步走,冲过去,手去抓,真抓住了,抓住什么,一个软软的,软软的,她一下子,这一次我可发财了,但是手是进去了,拉不出来了,这怎么回事呢?一只手强拉不出来,两只手拽出来,吓傻了,被毒蛇咬住了!诸位同修,毒蛇不捆在里面,它咬住以后强拉出来,儿媳妇吓坏了,毒蛇的口有毒对不对?它用那个嘴去吸血,一下子怎么样?毒攻心,拉到医院,死了。婆婆也不是故意的,也不知道里面就是毒蛇,儿媳妇就这样,被毒蛇给她咬死了。咬死以后,她婆婆也不懂,神经不正常,回去以后,因为儿媳妇不给她安排一些药吗?她再吃下去,她毒攻毒,神经正常了。怪不怪?神经正常了。这位婆婆反而怎么样?病好了。儿媳妇被毒蛇咬死了。这位老师父给我讲这个以后,今年这个老师父属牛的,八十几?八十四,八十五,八十四八十五了,今年八十五。这位老和尚今年还活着,给我讲在他身边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前几年的事。真人真事。如果你不信,可以带你来问这一位老师父。前几年发生的。这也叫做恶有恶报。那么诸位同修,这位儿媳妇该死不该死?不能这样说,人家不懂得孝道,不懂得道理,被毒蛇咬死就很可怜了,我们要怜悯她,要教育她,不能说该死,一点慈悲心都没有。《地藏经》怎么听呢?对不对。可怜,而以这个故事,更要来孝道自己的公婆、自己的爸妈,孝道一切众生,孝养一切众生,像孝养父母那样的孝道,这才是我们的本分,也是我们做人之道。所以诸位同修,恶报、善报都自作自受,她婆婆死掉一会才知道,原来她儿媳妇是这样的用心良苦,当然,婆婆也拿很多钱给她做超度。
所以诸位同修,金钱是毒蛇,释迦牟尼佛传里面也讲到,有一天释迦牟尼佛走啊走,出去外面弘法,回来的时候跟阿难尊者两个,释迦牟尼佛喊一句:毒蛇啊毒蛇!阿难尊者说,没有毒蛇。他去看一看,看到了,阿难尊者也喊:毒蛇啊毒蛇!阿难尊者跟着释迦牟尼佛走,后面第三个人,两位和尚喊什么毒蛇呢?他好奇,过去看一看,一看,不对呀!哪来的毒蛇?一堆黄金!他高兴的不得了,你们和尚看它是毒蛇,毒蛇对我有用,我愿意被毒蛇咬死。把黄金抱回家,回家以后高兴的不得了,这一次成为什么?这一下子成为暴发户了!发财了!没想到金钱还没花出去,被官府查到了。原来是什么?国库里面的宝贝被别人偷出来,然后抓住以后,就问,你用什么方法偷了国库?第三个人说,我是冤枉的,我是捡的。官方说,为什么别人捡不到?你就能捡到。怎样解释,解释不清楚。到最后判他:判斩首示众。这一位捡黄金的人怎么样?什么冤枉都不喊了,什么救命都不喊了,跪在那个地方,毒蛇啊毒蛇,喊毒蛇。他现在懂得,黄金是毒蛇。很奇怪的,在这个时候,他心也不慌,心也不忙,只喊毒蛇。刽子手觉得怪怪的,一般被砍头,全身都瘫痪了,对不对?站都站不住,跪也跪不住,怎么这个人不慌不忙,喊毒蛇呢?他就问,你是怎么回事?人家喊冤枉,喊救命,你怎么喊毒蛇呢?他说,我是第三个人看到的黄金。第一个释迦牟尼佛,第二阿难尊者。我看到呢,不相信,给它捡回家。当时释迦牟尼佛喊毒蛇,我不相信。阿难尊者也喊毒蛇提醒我,我还不相信。现在知道了。那这位刽子手就说了,你请释迦牟尼佛、阿难尊者作证明,你是第三个看到的,不行了吗?我找不到他,只有死路一条。刽子手说,我知道,释迦牟尼佛现在在哪里。赶快跑回去给监斩官说,这一条案有冤案,先不要砍他,经过请释迦牟尼佛、阿难尊者来以后,有佛陀作证明,确确实实,他是第三个看到的,不是偷来的,不是外面打劫的,后来放开他,没有罪了,释放无罪。回家以后还喊毒蛇啊毒蛇,然后,突然间想起来,今天佛陀救了我的命,后来皈依三宝了。懂得黄金是毒蛇,(大众鼓掌)。在座的同修,广东多少女孩子,都挂金耳环、金项链。走出去的时候,耳朵没有了,被别人水果刀割掉了,黄金拿起来,耳朵扔在路边。你们耳朵有没有挂黄金、耳环,有没有?最好没有,有的话还是放在家里,安全一点。还有那一种金戒子,有的手都被砍断了,扔在路边,这样金戒子拿走了,广东经常发生。所以诸位同修,金钱要用得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要去为了自己的欲望,连良心都没有了。不孝公婆、不孝父母,埋没了自己的良心,到最后被毒蛇咬死。这是前几年发生的事。
再讲一个比较早一点的。应该是哪一年呢?清朝末年,大家知道,清朝末年我们中国这个地区穷人很多对不对?那个时代,这些老菩萨你都知道,有一家穷到什么程度呢?三餐过不去,虽然结婚了,那个时候结婚没几块钱,现在年轻人结婚很多钱,得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对不对?清朝末年花十来块,几块钱就够了。而那个时候的金钱和现在的还不一样。结婚以后,生一个小孩,刚刚生不到几天,突然间妈妈病了,病了以后,家贫穷如洗,一无所有。只能挖一些野菜,其它没东西可治疗,更没有金钱、营养品。后来儿子非常的伤心,跪在那个地方,痛哭流涕我得怎样来救我的妈妈?妈妈病了,他哭哇哭哇,在那个地方,儿媳妇,就他的妻子,说一声,相公,你不要伤心,我有办法救婆婆。他说我都没办法,我是一家之男人都没办法救我妈妈,你当儿媳妇用什么方法来救婆婆?嫁妆该花的都花完了,以前叫做当铺,当铺的都当完了,还有什么可救我的妈妈?她说,我们两个结婚,小孩刚出生我有乳水,来给婆婆吃。那老公就问,那小孩呢,她说我们两个结婚年龄小,小孩如果饿死了,我们可以再生小孩,但是,婆婆、妈妈,只有一个。老公听了以后,抱住妻子,痛哭流泪,就决定了。决定自己的小孩,不让吃乳水,那么以前时代,不像现在的什么奶粉,什么样三鹿奶粉,四鹿奶粉,有没有?五鹿奶粉都不好使。明白吗?那个时候没有。然后决定以后,这位儿媳妇,就用自己的乳水,挤出来给他妈妈、婆婆喝。以前的病是怎样病呢?没营养、劳累过度的病,稍一点点的营养,稍一点点的饮食,病就好了,恢复了。你信不信?不像现在那些毒症,毒瘤、癌症,没有那一些,有也特别少。这位婆婆慢慢吃,慢慢喝,一天比一天好。可是,这个刚出生几天的小孩,一天不如一天,到第三天小孩已经不行了,灌水也不行,没办法的情况之下,夫妻流着眼泪,拖着沉重的脚步,上山干什么?要将小孩埋掉。已经死了。饿死了。那样的心情,那样的家境,我们就不需要讲详细,大家能够体会的,对不对?你说哪一位父母不爱自己的儿女?当然,婆婆是不知道。婆婆要知道,她宁愿自己病死,也不要让她小孙子饿死。对不对?婆婆不知道。这一对夫妻抱着小孩,拿着锄头,锄头你们看过没有?北方也有。老公扛着锄头,太太抱着小孩上山,挖了一个坑,要将小孩埋葬。你想一想,那时候男人再大的体力,也没有力气,人的体力来自于精神,来自于信念,信不信?他挖土的时候,慢慢挖,无精打采,妻子那个时候,连哭都不会哭了。诸位同修,伤心的时候还能哭出来,还有体力。证明伤心还不够严重。伤心到过度的时候,泪水也没有了,哭也哭不出来,坐在那个地方,像什么样?傻人一样,话也没有了。但是男人毕竟还是坚强一点点,那个锄头在刨地,慢慢刨,突然间,刨到一个硬硬的东西,刨到什么?北方有没有那个鼎?煮饭的那个锅,那个鼎,有没有?翻过来那一种大锅。一般讲大锅。锄头,刨到锅底,那个圆锥的那个地方,翻过来圆锥那个地方,老公也没兴趣,究竟怎么回事呢?他把锄头将土都刨开,把那个大鼎,所谓大锅,翻开一看,吓了一跳!统统是黄金,那有多少?算现在的重量,应该超过百斤!一百斤。那么在清朝末年时代的,百斤黄金,不少了,对不对?但就现在也不少,但是这一对夫妻,并没有高兴,为什么不高兴?小孩已经饿死了,他把黄金一个一个的扔在土的上面,刚好底下还有一个大锅,就两个大锅盖在一起的那一种。然后把小孩放在锅里面。突然间下一阵小雨,下小雨以后,雨水是冰凉的对不对?下在小孩的脸上,他夫妻肯定得坐一会,不可能马上将土埋掉,对不对?下小雨的时候,突然间听到小孩的哭声,他也不敢相信,难道是想得过度,心疼得过度,耳朵那一种幻觉对不对?但注意听确确实实是小孩声音,眼睛一看,小孩还在动!当妈妈的这个时候力量来了,这个时候精神就来了,扑过去,将小孩抱住,赶快给他喝了乳水,喝了乳水小孩怎么样呢?没死,再捡了黄金,兴高采烈的回家。晚上做个梦,你们夫妻的孝道,感动苍天,那一阵是甘露水,(大众鼓掌)。甘露水。以正常来讲,那小孩怎么样?已经不行了,甘露水喷下去,用我们现在比较好懂,有点什么?带神话一点点,还魂的那样的意思。这个小孩又活过来了,那么又有了黄金那么多,他就懂得了行善,懂得了行孝,懂得了孝养父母,夫妻一辈子,包括这个小孩怎样孝道,怎样利益社会。你想一下,穷并不是他一家穷,后来把黄金怎么样?挨家挨户的,一家给一个。发生在清朝末年,孝道感动天,婆孙复活一个公案。那么在座同修,你想一下,不孝的人被毒蛇咬死,大孝道的人刨地捡到黄金。那这样说起来,孝和不孝,这两条路就在一念心。在座的诸位同修,我们学佛了,要选择哪一条道路?是孝道还是不孝?一定要选择孝道。《弟子规》第一点,也就讲到了孝道。《地藏经》讲婆罗门女,讲光母女,讲地藏王菩萨,也是讲到孝道。孝道的圆满,师道的圆满,就是成佛。
所以诸位同修,学佛不能忽略了孝道,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前几天有简单的向诸位同修报告,那么我们已经好懂了,要修行得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对不对?现在要孝养公婆、孝养父母,在这个基础上,要孝养三宝,孝养一切众生。现在从这个基础上,来走进了三宝门中,但是,这一段路不是那么好走的。为什么?现在芸芸众生,个人观念太强了,人生当中花样太多了,你一定要把握好自己。今天五月五号,对不对?五月一号到五月三号,这样几天,一二三,这三天当中,全国发生车祸的,到三号就死掉三百五十人。这五一的时间,只有三天,还不到今天。一号到三号,交通局统计一下,三天死掉三百五十人。现在不是都能够,那个地方发生交通车祸,马上有登记对不对?一登记都有档案的。你看大家,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只要放假,只要有点时间,上酒店、上歌舞厅,吃、喝。你要了解,五一时间杀生杀多少?你能算得出来吗?算不出来。所以三天的时间,单单车祸,就死掉三百五十人。你想一想,损失多少?在座同修,在这个时代,这样的人心,你来选择走进了佛门,可要注意,你要在佛门当中,求清净、求解脱,一定要会求,如果你不会求,你会在佛门造业!怎么这样说呢?道场的人多,还是家里的人多?当然是道场人多。人多是非多,人多烦恼多,人多欲望多,人多执着多,那么在道场里面,只有调伏自己的心,来达到清净而解脱。并不是要求道场的六和,并不是要求道场的清净,如果要求道场清净的,要求道场是和合的,要求道场怎么样,怎么样的,这是错误的。要求什么?要求自己是和合的,要求自己是什么?清净。只要我们一清净,到哪个地方都清净。只要我们不清净,走到清净的地方,我们也不清净。举个例子,当我们烦恼的时候,睡农村的地方也睡不着,睡城市的地方也睡不着,睡宾馆的地方也睡不着,这个地方,不能论外面的环境,论自己的烦恼而睡不着觉,这能懂吗?如果自己是清净的,没烦恼的,地下一躺都睡着了。所以走进了佛门当中,要注意,现在的出家和现在的在家,龙蛇混杂,相当的复杂。
在这个复杂的情况当中,我给大家讲一段《百业经》里面记载的公案:一只母狗,讲这一个公案,当然我讲这些公案,都是真实存在的,刚才那两个,一个孝道,一个不孝,也是真实存在的。在座同修,我们对因果要了解一下,这样修行当中,你才能得到启发,得到帮助。这有记载,佛陀在印度的时候,灵鹫山这个大家都知道,有一位大施主,家庭条件特别好,有权、又有钱,那么结婚以后,生一个小孩,这个小孩非常聪明,当然,有钱人的小孩,和没有钱人就不一样,吃、喝、玩、乐,什么都具足,对不对?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这一个小孩子一出生,最喜欢狗,那么父母亲有钱有权,就将外面,挑了一条最好的狗,是一只母狗。那么母狗买回来以后,跟这一位小孩玩耍。可是,这个地方很奇怪,这一家庭特别喜欢外道,什么叫外道呢?心外求法,求平安、求保佑、求算命、抽签、问挂,这一方面问吉凶、求发财,这一方面的。一般有钱人都这样对不对?你叫他诵经、念佛、吃素,不干!那么这一个家庭有这样的情况,经常跟外道的人来往,为什么?物以类聚,人与群分。可是让人家不了解,就是说,只要外道的人来到家里,这一条小狗就咬他,外面哇哇叫,声音很大,甚至会不听主人的话,出去咬这些人。如果是出家人,来到他家里非常高兴,很远就去迎接,摇头摆尾。给这位主人觉得这一条狗怪怪的,那怎么回事呢?有一天,突然间,看到这一只母狗跑出去了,迎接谁?舍利弗。舍利弗来的时候,这一只母狗非常高兴,又迎接,兴高采烈的,舔舔舍利弗的脚。这一位主人就想,这一条狗这么恭敬,这位出家人有点来历,他既然这么想,内心就想,狗都出去迎接,我是它的主人应该怎么样?也要迎接。那么迎接了舍利弗到家里,又顶礼,又吃饭,又请客,用现在好懂。给舍利弗请客。舍利弗也同意了,后来,请教佛法了,舍利弗慢慢给他讲,大家知道,舍利弗是什么身份?阿罗汉。对不对?又是古佛来示现的,一观察这位在家人施主的根基。讲什么他最相应的法,得利的。因为舍利弗是智慧第一,讲啊讲,讲到这一位施主明白了,明白以后,外道就不学了。就是说,舍妄归真、舍外向内、舍小求大,他在不断的努力和修行当中,有一天,证果了。证果以后第一个感恩是谁?不是舍利弗,那一条狗。没有狗的接引,他认识不了舍利弗。对这一条狗特别关心,有一天,这一条狗病了,快要死了,去问舍利弗,怎么办?舍利弗说,你不要埋葬它,将它骨头藏起来。藏起来以后,过一段时间有作用。没想到这一条狗死掉以后,投胎这一位施主妻子里面当女儿。这一点要注意,那一条狗死掉没有离开,倒回来投主人肚子里面进去,当什么?女儿。那这样说起来,上一辈子是狗,这一辈子变什么?女儿。这一点一定要注意,现在很多女众,很多女孩子可喜欢养狗了,有没有?养宠物。如果宠物死掉会不会投胎到你肚子里面进去?你可得要注意。也许同修说,师父,我都老了,投不了什么东西了,还有儿女子孙,还有家里的人。我在南方北方看到很多,甚至也有道场养很多狗,养很多宠物。在菩萨戒经里面,是不允许的。有没有?为什么菩萨戒经不允许养这些?我先把这个故事还没讲完, 给大家讲一下,有一个老人临终之前,特别交代他儿子、孙子,我们家千万不要养猫。问老人为什么?老人没说。一定要遵守的!不可以养猫!那么儿子,以前人比较遵守对不对?父亲的遗嘱,孙子也遵守了。没想到第三代孙子的时候,有一个孙子想不开,上吊自杀,在自杀的时候没人救,刚刚好,家里很多老鼠,为什么很多老鼠?因为他家三代不养猫,老鼠就很多对不对?全部跑出来将上面那一条绳子咬断了,孙子从绳子上掉下来,没有死。突然间想起爷爷那一句话,我们家里绝不可以养猫!到第三代怎么样?果报现前了。到第三代。所以在菩萨戒经里面讲得很清楚,不可以养宠物。现在很多佛教徒,包括道场养狗、养猫、养宠物,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养法不养,养道不养,养德不养,养猫养狗,莫名其妙的。所以这个地方讲到,这一条狗再来投胎主人家里当女儿。但是诸位同修,人也好,畜牲也好,一投胎隔阴之迷,她当女孩子,因为家有钱,娇生惯养,什么都不会放在眼里,变这样的任性、这样的骄傲,然后舍利弗来了,叫她听经。听啥经?听有什么好听的,我们这个时候不吃喝玩乐,干什么?劝不进去。舍利弗劝她也劝不进去。诸位同修你就懂了,没有一定的根基,没有一定的因缘,听经听不懂,也不想接受,也不想修持。在这也没办法的时候,舍利弗给这位主人说,施主,把那个狗的骨头给我拿出来。这个小女孩一直看啊看,看到狗的骨头,有一种什么?记忆力。慢慢回想,慢慢想,突然间想起来了,不得了。我是那一条母狗来投胎的,投胎为女孩子身。一直忏悔,忏悔以后,现在就喜欢听经了,因为知道舍利弗帮她忙,父母亲来学佛法,她听经以后,受过舍利弗调教、修学,有一天证果了,初果阿罗汉。证果以后,她看得更清楚看得更明白,不结婚,干什么?要出家。那么父母亲很高兴、很欢喜。同意这位女孩子出家。出家以后,那变什么?比丘尼。这位比丘尼感恩了舍利弗,感恩了父母,只要见到了舍利弗就顶礼,见到就顶礼。僧团就觉得怪怪的,这么多人为什么不拜,专拜舍利弗呢?舍利弗就说,前一段时间有个大施主,经常来供养有没有?有啊!他家有条狗,有没有?有啊!就那一条狗来投胎的这一位比丘尼。明白自己的前因后果,她拼命的修行、用功,证到阿罗汉果。然后僧团里面很多人就觉得不了解,问释迦牟尼佛,她是什么样的原因,造了什么业,能够这样的堕落,又能这样的觉悟,又能这样的证果?释迦牟尼佛说凡夫只看现在,阿罗汉看五百世,而佛陀看什么?究竟的、看圆满。大家知道,释迦牟尼佛第四尊佛,对不对?第三尊佛迦叶佛时代,这一位现在的比丘尼,在迦叶佛时代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比丘尼。不但是比丘尼,精通戒律、精通佛法、精通三藏十二部,不但这样,而且非常用功修行,广修供养,这了不起吧?(大众鼓掌)。这位比丘尼,但是这位比丘尼,唯一的地方就是,心地所求的地方错误。求什么?希望我死掉以后,来生能得为大富贵之家,大庄严之相,大福报之相,大圆满之相。她没有求说我当生成佛,我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所以她到处也是做很多好事,文学才高八斗,唯独心地对佛的真谛没领悟。换句话说,她所领悟的,都是文化知识,并不是心性自在的解脱、自性的流露。这样所求,求偏了。有一天,这位比丘尼把所得到的供养,因为太多了,帮忙了很多男众比丘僧团,再有一次,她家里有问题,出现问题的时候,请比丘帮忙,所有的比丘没有一个人发心。不管她。这位比丘尼非常的生气,骂了这些比丘。我供养你们这么多年,不如供一条母狗。骂这一句。其他的出家人出来了,你是什么人?我们又是什么人?这位比丘尼说,你们是出家人,我也是出家人,而且我对佛法很精通,广修善事,我也是出家人。这位男众比丘给她说,你虽然是比丘尼,虽然是出家人,但是,你是凡夫还没开悟。而我们这里有阿罗汉。你骂这些男众,骂这些比丘,说供养我们不如供一条母狗。你的生生世世要堕落畜生道、地狱。这位比丘尼一听了吓坏了,毕竟她是精通佛学对不对?忏悔、磕头,求:希望我死掉以后,不要恶报现前,希望我死掉以后能遇到第四尊佛,释迦牟尼佛修成正果。虽然这样发愿,还没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长时间也老了,死掉以后,狗报之身现前了,投胎五百世狗身,都是母狗。骂出家人,诸位同修这样一句话,如果她没有忏悔,没有更认真精进,她会堕地狱的。五百世到最后这一世,才遇到释迦牟尼佛,才遇到了舍利弗,这样说起来,这位比丘尼两个错误的地方:第一有求之心行布施,有求之心行供养。如果她认识到我的布施、我的供养、我的行善是我的本分,这就没事了对不对?是本分就没事了。她是有所求之心,希望在座同修,我们走到哪个地方行善、花钱、积功累德,为什么?没为什么,本来就这样做,所以对方帮忙我们是什么?给我们的面子。对方不帮忙,也是对方的本分。这样我们的心就平了。多少现在出家和在家对这个问题,一直没搞清楚。我帮你,你帮我,谁帮谁,我帮你,你帮我,变对立。能懂吗?千万不要有所求之心,有这个心,行善事本分,孝道是本分。这样去做,这位比丘尼没悟明心性,第一个错误。第二个错误,她临终发愿大福报、大庄严,然后发愿,在释迦牟尼佛时代修成正果。没有发愿当下当生,当念这一辈子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第二个错误的观念,所以由于这个错误的观念,她现在堕落为狗身。狗身成熟了,受完报了,遇到舍利弗,再遇到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出了这一个骂僧人,叫恶口骂僧,轮回狗身,这一个报应。而今天在我们佛门当中,有很多在家人在佛门,很容易犯这个罪。看出家人不修行,看出家人有是非,出家人修行不修行,关我们什么事?对不对?出家人有是非,又关我们什么事?我们是出来修行的,还是要出来管是非的?我们是出来修行的对不对?出来积功累德,出来断恶修善。举个例子,诸位同修你们现在眼睛看到我这个地方来,看到现在的我,我们讲凡夫的话,我修得好不好?你们说良心的话,我现在坐在这个地方报告,修得好不好?(大众鼓掌)。我再讲一句,关你什么事?我修得好跟你没关系。那我就修不好,我要堕落,我要痛苦,我要遭到报应,又关你什么事?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我修好和修不好,我往生或者下去,跟你没关系。既然没关系,为什么不修好自己,调伏自心,自净其意,为什么不来看好自己?前面经文都讲了,还看道场的是非,还看出家人的是非,干什么?有人肯定有是非,有道场肯定有是非,在这个人多是非多,修炼到自己无是无非,无对无错,无高无低,锻炼自己的清净平等觉,这才叫做解脱。这能懂吗?(大众鼓掌)。
所以在座同修,这位比丘尼本来她在迦叶佛时代就要出去,一念不正,方向一点点偏,她明经、好施、好事。知见不正,最大的悲哀。《无量寿经》讲了「邪见业王」。所以同修,了解到这个道理以后,你已经懂了,孝养父母公婆的基础上,走进了佛门,只有调伏自己,不管他人瓦上霜。这一句话注意,不管他人瓦上霜意思就是说,不见他人是与非,调伏自己心性,性净明体,当下流露。这个道理要搞清楚,所做的善事都是本分,所回向的都是西方极乐世界,千万不要在佛门再造业了。否则一句恶言骂出家人,说,我供养你这么多,不如供养条母狗,五百世当母狗,这不是小事情。同修看到这样的因果关系,因果报应,因果故事,能不能警觉一点?(大众鼓掌)。那么我们佛教徒是不是更认真的付出,更认真的积功累德。《无量寿经》「积功累德第八、圆满成就第九、皆愿作佛第十」所以有很多人修行当中,自以为是,就得这样修,就得那样修,以念佛为主,拼命的念。以佛为因,因果是同时的,这样我们走到哪个地方,都没是非。有能力,做大的能力,没能力做自己的能力,就这么简单。有财就财布施,没有身外之财,当义工,诵诵经,干干活,多轻松,对不对?有智慧,用智慧。没智慧,多印经,多刻碟。这帮助别人。有一个要自杀,听我们讲《无量寿经》的光盘,听完以后不自杀了。诸位同修,一套光碟,我们不要说母盘,说刻录出来那一种,一套光碟几十块。她听了以后不自杀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看你怎么做?所以诸位同修,该发心了,发心干什么?多创造讲经的条件,讲经的因缘。打个比方,一个人去找好道场,看条件比较具足的,手续都具足的,一个人如果发一千块,十个人一万块就够了,给道场的吃的住的,买香花水果够不够?够了。然后请出家师父也好,在家同修也好,讲讲经,讲讲法,让大家知道,当然这个地方注意,讲法也要讲正法,不能讲迷信,讲邪法,要讲迷信,讲邪法,也是麻烦事。所以多创造讲经的条件、讲经的因缘。让我们明白这些道理,这个就是晚上给大家报告几个公案了?一个孝道,一个不孝,对不对?一个恶口骂僧人,堕落为狗身,后来再遇到佛陀得度了。那么讲这样的因果报应,我们以后慢慢讲,一集一集的讲,主题为因果故事,希望这样的讲解,这样的因果能够带给大家更高的警觉,更大的注意。好不好?(大众鼓掌答,好)。
回向
法界一元即心如
无上功德普回向
师承孝道圆九有
悟本心明法性空
仅供参考 欢迎流通
谢谢观看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 〈十〉南亭法师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十一愿。“厄难”,范围甚广,诸如王难、盗贼难、水火难、毒蛇猛兽难、山行迷路难。如果我们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二)逐妄执:吾人内之身心,外之器界,无不唯心所现,如空花水月,本无实体。众生迷而不知,随逐妄想,执我执法;如阿难七番妄执,计心在内、在外、在中间,乃至推穷寻逐,名之为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十七)南亭法师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行脚僧见到“无忧林”。无忧,草名。草多则以林名之。人处无忧林,可以忘忧。而出家人“永”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九〉南亭法师妻子集会,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著。第三愿由父母说到妻、子。“妻”是妻室,“子”是子女。《中庸》上说:“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二卷南亭法师此文殊师利菩萨赞美智首菩萨提出来的问题,其利益之广大、深远,非可言喻。善哉,赞美之辞。饶益、安隐,皆利益之相也。哀愍世间,所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九)本生:是说及佛与弟子等,本因地中,曾生何处,作何佛事。如须菩提云: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舍利弗亦云: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以上总明相妄。或问:九界之相,可谓虚妄;佛界妙相,全由修得,云何亦名虚妄。佛顶文句云:对迷说悟,对染说净;其体虽真,其名则妄。譬如演若达多,忽悟本头,非从外得;头虽是实,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7
原文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觅安下处,却出干事,抵暮昏黑,则有投宿之地。先觅安下处者,修净土之谓也;抵暮昏黑者,大限到来之谓也;有投宿之地者,生莲华中,不落恶趣之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此明缘生性空,即假即中,以是舌识,非根自生,非他尘生,非空非共生之故,当知根尘识三处都无实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见觉指眼识,舍利弗,虽然生生世世心见清净,于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即通,获无障碍,但未得圆明。今再见佛闻法,顿断思惑,识精得以圆明,不但成阿罗汉,且具足总持,知根,决疑,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且今与汝,坐只陀林,遍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举手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壬二破斥汝言二句是佛按情执。世间虚空是依报,水陆飞行是正报;依正二报,所有物象,名为一切。为在为无,应是为有为无。佛告阿难,汝言分别觉知之心,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此佛嘱阿难,转教末世初心修学三摩提者,亦即修习耳门圆通者,必须先断淫心,不但身不行淫,心亦不起淫念。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佛问圆通以下,是结答。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是了妄,悟菩提心,入三摩地,是证真。菩萨由定慧力,妄尽真现,从此得入三摩地。契合十方诸佛,所传妙觉明心。如前文佛告文殊:十方如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癸二正示审详分二。子初立喻初三句喻妄,后五句喻真。世间解结之人,喻修菩提欲断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及诸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如是乃至有二义,一菩萨行门甚多,何止六度。法华经云: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华严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又云: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初神通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七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为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第三章 阿那律尊者天眼第一阿那律阿那律是甘露饭王的次子,又译为阿冕楼陀,汉译无贫、如意。过去世以裨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乐,故名。他是摩诃男的亲弟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第二章 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的目犍连目犍连为婆罗门姓,因姓立名。本名拘律陀,树名,祷树神得子,因以为名 传说目犍连住过去世中,是一个捕鱼为生的渔夫。一天看到一位辟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土法门法师《金刚般若研习报告》这几天报纸上你们看到有很多贪污的,非法得到许许多多钱财的,这都犯法。有人来问我,他们得到的这些钱,将来在因果上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9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不但世间,出世间统统离不开因果定律。世间为什么乱?世间为什么这么苦?如果诸位很冷静的去观察,一定可以找到它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 编号:03-05-01这次我从新加坡回来,新加坡有个同修告诉我,他是个做生意的人,他说现在生意很难做,伙计不听话。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你想想看,银河对齐这个事情,科学家知道,束手无策,佛法知道有办法改变它,为什么?整个宇宙是我们自己心现识变的,我要想改正它一点毛病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我能创造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5
什么是真念佛?在家自修。世间第一道场现在社会变化跟从前不一样了,变化之大、变化的快速没有人能想像得到,在这个时候找一个同参道友都不容易。所以我们修行自己一定要发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所以宇宙出现不是爆炸,大爆炸讲不通。佛讲的是一念不觉,就是这个波动现象出现了,一出现的时候,整个宇宙同时现前,叫一时顿现,没有时间间隔的。照弥勒菩萨讲,这速度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发菩提心重要,菩提心,真诚心是菩提心的体,真诚心就是真心,就是自性,就是法性,就是诸法实相,就是常寂光。它起作用,对自己自受用,就是我们经题上所说的「清净平等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西方极乐世界绝对不是释迦牟尼佛的理想国,它是事实。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介绍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也许有人要问:十方世界无量无边,像阿弥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佛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云栖云:一句阿弥陀佛,该罗八教,圆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学佛,无论出家在家,最重要的是修清净心。你要是懂得修清净心,一切时、一切处,不迷惑、不染污,远离邪知邪见,你就幸福,你就快乐。幸福和快乐,不是说你财富多、地位高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我们看到老化,加速度的老化是在什么时候?退休。因为没有退休的时候,他有工作,每天忙着工作,上下班很辛苦,他忘记了,没有想到他老。这一退休,没工作干了,他想到老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世间第一等的福报是什么?修行!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这是真正的福报!有机缘天天听经、念佛,是天下最有福报的人!真正修道人,生活朴实节俭、随缘自在,诸佛护念,所以要知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1 人生苦短,人生太苦了,人生太短暂了,愈是年岁大愈容易体会。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整个社会反常。反常就是违背了自性,这是从咱们佛家来说;如果从世法来说,违背了伦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往生论》里头讲到「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也是说这一桩事情。我们讲安住,实在讲也是安住在「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一句里头最重要的是「无为」,如果你有为,法身就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念佛法门 不可思议蕅益大师示王心葵法华一经,殷勤称叹方便;须知有世间方便:布施、爱语,孝、悌、忠、信等,是也。有出世间方便:苦、空、无常、无我、不净、数息、因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2
1我们今天学佛,我们念佛,为什么念佛?为清净心念佛。清净心现前,清净心就生智慧,然后你念佛,这个佛号才得力、才有力量。2我们的心为什么不清净?杂念太多。杂念,不管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禅定是清净心,六根面对外面六尘境界,「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叫禅定,这是真正修禅定。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被外头境界勾引、还会起心动念,完了!真正的功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学佛一定是越学越欢喜,所谓法喜充满、破迷开悟、离苦得乐!2 迷惑、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这总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点,一个月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后面这一句很重要,明白之后就不至於发生误会,没有得一心以为得一心。得一心是什么样子,至少要了解一些。「七日不乱后,更无趋惑造业之事」,这才叫真正得一心。打佛七,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是修心地清净。大家要牢牢记住六祖大师的教训,“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我们要常常看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过失。看到自己的过失自己会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缘是什么?外缘。你要想修清净心,你必须要离开外缘。这个外缘是常常在诱惑你,常常在扰乱你,你要把这些诱惑、干扰把它离开。所以古时候佛门的道场都建立在深山,为什么建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摘自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03集 2015年6月24日 我们修净土,真正能得受用是清净心现前,得小受用;平等心现前得大受用。清净心现前,生凡圣同居土;平等心现前生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无论用什么法门,法门无量,修行方向目标是一个,就是清净平等觉。终极的目标就是见阿弥陀佛,生极乐世界。「及彼国土」,经念熟了,想经中的境界,就是想念极乐世界。「盖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示容玉居士古德有言: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佛者觉也,乃吾人本然天真之觉性,尤见性之第一妙门也。原夫此性,先天地而不为老,后天地而不为终,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智慧、德能、相好,无量大法都从自性流出来,只要见性全都现前,那就成佛作祖了,不需要多学,放下就是。在哪里放下?眼在色尘放下,耳在声尘放下,让六根对六尘的时候不起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供佛,供养佛,什么是真供养?要用心去供养,这是真的。要用心去修行,真修。凡是有生有灭都是假的,不生不灭是真的。佛用水做比喻,我们看海水、江水、湖水,有染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身有病痛,这是讲内忍,有内忍,功夫不错,但是如何把这些病痛化解这更重要。病痛的化解就是从念头,错误的念头、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要放下,要把它修正过来,心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