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言密教探源》1.2《真言密教演进史〈佛陀前后的咒术〉》
佛陀出世弘道时,禁止咒术和波罗门的宗教仪礼,这是原始佛教的基本性格。初期佛教团体极力改革旧有的宗教信仰,也是基于佛陀的主张,以彻底的自悟为依止,又当时社会上民族的交流频繁,社会发达,波罗门教的传统拘束力渐渐崩溃,阶级制度瓦解,加以佛教和六师外道的影响,可以说咒术的宗教仪礼被一般予以否拒。但是在佛陀的教说中,所谓明者意则究极之智慧,或用学问、科学的智慧为明。后来大乘佛教中,则有菩萨在五明学处的论调和主张。惟在密教里,所谓明咒,却有咒术的生产智识,或原始科学的意义,然咒术的样式,其根底是具有佛陀的自内证,而不失其所谓确实有志向于究极之明的立场,故密教的咒则深关乎佛陀智慧的基本性格。
佛陀时代,都市部分虽然排斥咒术仪礼,但是农村部分对于咒术的信仰却不能免,遂而使教团方面软化其禁止念诵咒术的立场。但杂咒依然禁止,然一方面却对于护身的咒颂则默然认许,这在巴利语佛典中可以窥见一斑。现今南方佛教圈里,其有二十九种的除灾明咒,诸如除蛇害的键度咒,护身孔雀咒、帝释之战阿修罗幢首咒、宝经等等,在其律藏小品、键度本生经、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第二十六、四分律第四十二、摩诃僧祗律第二十、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第六、杂阿含第九、堕勇尊者经和僧伽婆罗译、义净译、不空译之三种孔雀经及大吉祥义神咒经,均可看到。
西历纪元后,欧洲文明进入印度,佛教遂也演化而具大乘思想,对于天文医学、理论之学说大为兴隆。此外,由于受到美术文明的输入所影响,而开始雕刻纯印度式的佛像。后汉之支娄迦讖翻译的《般舟三昧经》中有欲得菩萨三昧第一课要塑像的说法。历史发展的结果,却使佛菩萨像的塑造与礼拜仪礼,密不可分。二世纪前后,大概都在佛像前供以香花灯灼,并举行陀罗尼念诵仪礼,其礼是摄取波罗门仪式而规定了佛教精致庄严的礼拜法。在中国从事佛典汉译的安世高、支娄迦讖、支谦、康僧铠、竺法护和帛尸梨密多罗等,都是出生于中央亚细亚,所以大乘佛典的在中国的翻译也有受其中亚游牧民族的咒术影响,具有咒术倾向的大乘佛典在中国翻译流传的却是不少。一方面南印度在西历前二世纪有安多罗王朝,大为保护波罗门教,确立了纯印度文化,佛教中大众部系统也极繁荣,遂成大乘佛教境地。初期大乘经典之一的般若经也在这时成立,龙树也出生于南印度,后成为大乘八大宗王,又是真言密集的开祖(东密)。西历前二世纪,波罗门势力大张,对于社会文化宗教大力强调其教礼,亚利安文化自此包摄部族信仰与民间信仰而灿烂一时,而在都市民众心底之土著思想也渐而露出表面,遂使原亚利安民族的文化与非亚利安的原土著文化,自然混融而成为印度教。大乘佛教也因此受波罗门教仪礼和印度教的民间信仰所影响,也出现了仪礼和咒术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原来的佛教经典中是没有宗教仪礼、神话和咒术的神秘思想,所以,这些只能视为后世的附加物。在佛教史中,视为密教的产品而除外者居多。可是大乘佛教成立的当时就已经拥有上述的要素。今举出一二之列,作为参考。先从大乘经典所述的陀罗尼来看,诸如古代印度人所谓天灾地变、饥馑、疾病、横死的不测危难,或国王的压迫苛政、盗贼的攘夺、政治的社会的灾难、鬼神和恶灵的危害,都视为外来的咒诅所为,所以便采取波罗门祭祀者的咒术来除害避凶,转祸为福。咒文的除厄,自古佛教教团就有。初期佛教教团的咒文除灾的依靠对象,多尊崇过去七佛与四大天王,但是大乘佛教的思想兴起后,由于隆盛的大乘佛教所拥有的多彩神格所压制,七佛信仰渐次薄弱,但于密教鼎盛期间民众依然有着根深蒂固的信仰。南传系之巴利多同时,北传系于佛灭后三百年顷,上座部系之化他部分派之法藏部中,都已有咒藏集成。法藏部立经律论而加咒藏与菩萨藏,所以可以看出法藏部与大乘佛教是有密切关系的,大概它是与西历一世纪的般若经同时成立的。以后大乘经典中之除厄咒文非常多,云无讖翻译的《大般涅磐经》第一卷,法显翻译的《大般泥恒经》第一卷中所说之守护咒也是其中一例。又最后连没有咒文的经典也渐次加了咒文。如三世纪初竺律炎和支谦共同翻译的《摩登迦经》都加上了咒文,二世纪安世高翻译的《摩登迦经》中没有咒文,求那跋陀罗翻译的《楞伽啊跋多罗宝经》中也都没有咒,直至七十年后菩提流支翻译的《入楞伽经》就有多罗尼品并有保护持者二咒。又大乘经典极力推荐经之书写、听闻和读诵功德可以除厄增福的说法。大乘经典初期的《法华经》、《般若经》也并提及。大约于四世纪顷,成立的《金刚明经》,其除去经典读诵的功德外,大半都失去制作经典的意义,民众对于大乘经典的高深哲理以为解脱目的的信仰却反不如经典书写、读诵、除灾为重了。本来陀罗尼在印度老早就是瑜伽修法之一的执持为其起源,用以统一精神和集中意志为目的。佛教是取之用于总持妄动之精神,以进入三昧的手段,般若经小品类之古译《道行经》第八品有持的名词,又《贤愚经》第十四卷,阿难总持品,《华积陀罗尼神咒经》中也言及要忆持释尊之说教或忆持经文而说陀罗尼。本来用于精神统一为目的的咒文,却又变成忆持经文所必要之物了。又陀罗尼可以看成经典内容之结晶,经与大乘经典之读诵信仰互为交错,即转成为赞颂读诵陀罗尼的功德,且多引入于大乘经典中。唯有这些功能都不离古咒文之除灾解厄的实质信仰。佛教之明咒有咒文与智慧二义,大乘兴起的同时,陀罗尼与明咒都视同一物。如般若经中大胆的说,般若波罗蜜的智慧即是大神咒,即是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龙树《大智度论》第五十八卷中有:外道为满足众生欲望而人人尊重咒术之语。但般若波罗蜜的咒是颇诸多执着而得佛智,所以同是咒,佛教的咒是无上、无等等的咒云云。又同第八十五卷中,有陀罗尼有闻持陀罗尼与诸法实相陀罗尼二种。住于两陀罗尼者得无碍智云云。又《生经》第三卷中的总持第二十二,也有人请佛总持之法,成广大圣觉云。咒或陀罗尼不外是究极智慧的般若波罗蜜。由此可以看出三秦时代失译的《大乘悲分陀利经》之四念处、七支觉、十二因缘等之初期佛教的基本教说,都取用陀罗尼来提示。云无讖翻译的《大集经》第一卷举了四种璎珞庄严之外,也说陀罗尼与戒定慧并为大乘菩萨十地修习的陀罗尼,以陀罗尼来提示十地的内容,建立了陀罗尼在大乘佛教乃至菩萨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六世纪初,曼荼罗仙与僧伽婆罗共同翻译的《大乘宝云经》第四卷陀罗尼品中云,说此经典或闻此经典得辩才明了无尽。并可获得诸天保护免除灾厄以及最后成佛的咒。但如此之类陀罗尼,其内容与分类于四世纪中就已经具备。《瑜伽师地论》之菩萨地中,分陀罗尼为法、义、咒、得菩萨忍四种。《大乘庄严论》中陀罗尼配十地分三种,此除菩萨地四种中的咒陀罗尼外,其他三种意义相同,此中法陀罗尼是陀罗尼忆持,义陀罗尼是陀罗尼之意义,咒陀罗尼是除厄,得菩萨忍是指智慧,由此可以了知陀罗尼的各项机能于其中都已经明确的整理和调配了。
陀罗尼是构成密教的基本要素之一,也在大乘佛教中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密教的陀罗尼的特色是具有并包容大乘佛教的本质,而融汇于密教的仪礼之中。
1、与佛有缘,一切生命平等受用有友问了一个问题,俺就这样为您作答吧。先认识什么叫佛教?佛教——是佛陀对生命的教诲而不是仅对佛教徒。所以,若信佛、若敬佛、若学佛、若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7
第五章 马哈咖沙巴与佛陀的关系我们已看到马哈咖沙巴(Mahakassapa)尊者与佛陀之间有深刻的内在关系。根据传统资料,这关系在他们的前世中就已缔结了。根据本生故事,马哈咖
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4-11-14
第四章 马哈咖沙巴如何遇上佛陀继续我们的故事,现在要回来看马哈咖沙巴(Mahakassapa)。㈠在他来到十字路口之后,他去了哪里?如前述,当两个沙门分手时,大地被他们的出离
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4-11-14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世尊的开示:警惕——若谤法师即是谤佛 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恶业过彼挖一切众生眼罪聚看到多有一些学佛的同修,言语极其的随意、浅薄无智、斗争坚固,真的是造业无量,自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观世音菩萨以大慈大悲著称于世,立于诸菩萨之林,慈悲几乎成了观世音菩萨的代名词。观世音菩萨是以无尽悲心和无边愿力,在无量劫前就发下救度一切苦难众生的深广誓愿,因此
心经感应故事时间:2024-11-02
法师品第十此品明五种法师: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大论(大智度论)明六种法师:一信力故受,二念力故持,三看文为读。四不忘为诵,五宣传为说,六圣人经书难解须解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用心,不贪财,不恋色,这就叫修行。常时观身体是无常的,是不干净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这样观,你的烦恼就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1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佛陀最初的侍从目前大部分寺院的大雄宝殿的中央,莲座上佛陀圣像的旁边,总是左面站着大迦叶,右面站着阿难陀,但佛陀最初弘法的时候,却不是这样。佛陀成道的最初两年中,
十大弟子传时间:2024-10-19
佛陀亲为缝三衣瞎了眼睛的阿那律,在僧团中生活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尤其对于乞食和缝衣,最感到困难。不过僧团中很友爱,健康的人,在外面托钵回来,总将余下来的分给有病
十大弟子传时间:2024-10-19
第六章 佛与佛身观本觉.始觉.究竟觉现在再把佛字的主要概念讲一讲。印度话佛陀,汉译为‘觉者’,佛者觉也。觉的内容有三:第一,本觉,即众生本有的觉性。这个觉性是人
流浪者群歌时间:2024-10-18
【解】因果相背,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一条,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疑惑的,“十力”这个摆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印度密教管窥唐普式一、印度密教的建立,与显密二教名称的来由约在公元二、三世纪间,被称为中国八宗之祖,印度禅宗第十四代祖的龙猛菩萨,持诵大日如来受用身真言,用白芥子七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1
佛陀的醒世格言1.宁静一、宁静来自内心,勿向外寻求!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耽忧未来,不执著现在,你的内心就会平静。三、不嫉妒、不贪婪、没有私欲,在所有情况下,内心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7
第九十七、谁先见佛陀有一次,佛陀住在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南郊的祇树给孤独园。一天,三十三天的统领释提桓因来见佛陀,劝请佛陀到三十三天为佛陀的母亲说法,得到佛陀的默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4
佛宝网讯 近日,首届海峡两岸佛门书画艺术展作品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目前已陆续收到很多书法家、画家作品,投稿作品题材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佳作精彩纷呈。现选
文化资讯时间:2024-09-27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不说一般的道友,我们出家弟子对这种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1在因果法则里面是不成立的。作善就在自己心田里落下善种子(善因),作恶就在心田里落下恶种子(恶因),善种子和恶种子不能互相抵消,到它们因缘成熟时,各结各的果报,不会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一个大灾难来了,许许多多人丧失了生命财产,但是还有少数人很平安,没有受到大灾难。这些人,你仔细去观察,你去做一个统计,然后你就晓得,从统计上看到,绝大多数心行善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所谓伦理,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是人伦道德之理的略称,为人际相处道德准则之总和。汉代思想家贾谊说:商君违礼仪,弃伦理。[1]朱熹老夫子也曾教诲过弟子:正家之道在于正伦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3
今年五月四日,我们迎来了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的纪念日。五四运动作为一场政治运动,无疑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而作为一场文化运动,则是对于传统中国文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2
近行定与安止定慈济瓦法师讲郑栢青译按:慈济瓦(Sujiva舍弃我)法师是一位马来西亚籍佛教上座部比丘,献身于佛法内观的教导。法师在1975年完成大学学业不久后,就出家。在修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9
佛陀的“应该”[作者]坦尼沙罗尊者[中译]良稹The Buddha’s Shouldsby Ven. Thanissaro Bhikkhu正定构成了道的核心。圣道的其它要素,作用有两个。一个是使你入定; 另一个是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7
你相信因果吗?什么是因果呢?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有众多条件引起的,这些条件就是因,由这些因产生的事物就是果。佛陀也无法逃脱因果,受了风寒引起了背部疼痛的痼疾,所以我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7
财富是你命里有的,不用去争,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争也争不来,所以你要跟人竞争那岂不冤枉?《了凡四训》把这一桩事情讲得透彻、明白,把《了凡四训》多看几遍,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7
《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诸佛子。是四十八轻戒。汝等受持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3
第二章 四圣谛在佛陀的教法中,四圣谛可算是其中的心要了。他在波罗奈附近的鹿野苑(今印度沙纳特地方),向他的老同修----五苦行者作第一次说法时﹝注一﹞,所讲的就是这个。这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0
1. 总论这世间上的一般人常认为可以从财富、权力和社交活动中得到快乐、安祥与调和,也想由家庭关系、职位、朋友和感官得到快乐。他们试着运用各种方法来改变自己的物质、社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8
世尊正觉悟,广说解脱法;殷勤劝出离,犹如慈母心。《中部》在世界所有宗教导师中,佛陀可以被认为是精力最充沛,行化最活跃的宗教领袖。除了照应身体需要外,他整天都在为弘法利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7
佛陀的遗教是什么?佛使比丘答:众所皆知,遗言就是一个人临终前所交待的话。佛陀临入灭时,说出最后的遗言:一切因缘和合法,必定败坏,大家应自精勤,不要放逸!所有事物只是不断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6
来看省庵大师的一首净土诗: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但执妄心居在内(若言十万亿佛国之西方是外求者,则认方寸妄心居内,便同阿难所计七处之一),不知真性体全收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没有出离心能往生吗?这是绝大多数净业行人非常关心的问题。当然这里要注意,我们以下根据《观经四帖疏》疏文作的分析,虽然是在讲中品下生是否要求出离心的问题,实际上,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元朝至顺(元文宗年号,13301333年)庚午年间,浙江西部连年饥荒,当时杭州城中有许多人饿死。于是官府就雇人把这些尸体丢到六和塔后山的大坑中。其中有一个老太婆的尸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三主要道佛教的经典非常的多,如果你现在去寺庙的藏经阁,或者图书馆,佛教的书整个屋子都摆不完。如果你学的是天主教、基督教,事情还好办,也就一本圣经;偏偏你接触的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学习奉献自己,要用智慧去奉献自己,把最美好的自己奉献出去,奉献给你最亲爱的人,奉献给在这个世界跟我们有缘的人,甚至奉献给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喜欢的敌人。这个奉献自己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平衡的自在当心和外在的事物互动的过程能够保持平衡,自在才会生起。种种不满足的心、嫉妒的心、傲慢的心,当你有这些心念的时候你就会痛苦啊!是不是?我们现在生活里面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2
护念众生一个菩萨去观照众生苦的时候,就像是看着一个迷路的小孩。他跟我们一样,想要得到一个最圆满、平安的快乐,想要远离所有人间的烦恼和痛苦,但是用错方法了,一直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2
请问:打坐过程中该怎样呼吸,才能对打坐更有帮助?法清法师:对于佛家的打坐来说,开始的时候,只是数息就可以了。就是说,你的意识要顺着呼吸走,只注意你的吸气跟呼气。但是,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0
请问:在家里如何供佛?法清法师:大家在家里供佛,如果有专门的房间当然很好,如果没有,可以供在书房。供在书房很好。如果没有书房,供在客厅也可以。如果房间很小,没有客厅,那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0
请问:法师今天讲到出家修道就要“断爱去欲”,爱有大爱小爱之分,断爱去欲断的应该是小爱吧。经常也听到一些人说,人如果没有爱和欲了,是不是就会变得冷酷无情?法清法师:这里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0
他不修行,你也不修了?皈依僧,是皈依整个僧团,不是皈依某个僧人。任何一位僧人的言行,都不能代替整个僧团。不必因看不惯个别出家人而退失学佛的信心,除非你觉得所有的出家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9
从搁置的电子表突然走动谈起我的一位学生送给我一只新加坡出产的电子表,据他说,价格不贵却耐用,走时也准,换上新电池,至少可用两年。可是到了我的手上,换上新电池,仅使用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9
常听一些学佛的居士说:某某人的脸色又白又亮,所以她修的好;某某人的脸色发黑,所以她业障现前,修的不好,因为相由心生。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相由心生是很正确的道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经常教人家打坐,主要是按照智者大师《小止观》一书中来讲的。在与很多亲朋好友的联系中,自己也常常要他们学学打坐。但是,他们往往因缘不具足,不能来寺院,自己就没有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自己很喜欢禅修,所以也经常带领别人禅修,所以通过禅修后的人得到的好处自己是经常能看得见的。身体的好转、疾病的减轻、记忆力增强、专注力的提高、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减轻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第八觉知原文: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八大心普济觉我们学佛皆知「依惑必造业,依业必造报」,有业报果报身即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随境转,心就会变质 师父说:我们常常喜欢用心生气,用心烦恼,又用心谈恋爱,用心做事业,用心做善事。 我们一直在用心呀!怎么会找不到呢?原来是你在烦恼,心一烦,念头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