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首要听闻佛法、看经典,然后进入正思维,正思维之后,把它变成修行的方法,然后按照方法如实去修,修到有所开悟、修到能够证果。那么,到底在学佛过程中,我们有没有按这个步骤去修?应该怎么进入闻思修?如何从听闻变成实修?如何超越这些问题?可以说都是学佛过程中,从听闻佛法而进入思维,经由思维后,再去修行的经验累积。
外道吐痰
现在举例说明:
有一次佛陀升座说法时,突然来了一个外道,看到佛陀就很生气的喀!呸!把痰吐在佛陀的脸上,当时佛陀一点也没生气,只是把痰轻轻擦掉,然后问这位外道:请问你还有没有更多的话要跟我讲?这时,佛陀的弟子非常生气,要冲过去对外道报复,佛陀阻止他的弟子:不可以这样!外道看到佛陀被他吐痰后的表现,觉得很惭愧,什么话也没讲就回去了。
一、接受果报
外道回去后,弟子就问佛陀:为什么我们要让他好看,你却阻止我们?佛陀告诉弟子:你们要想想,外道会来这里向我吐痰,一定是他对我所说的法,透过别人的转达而让他产生很大的误解,因而造成他的愤怒,愤怒到他没办法用语言文字来骂我,只好用吐痰来表达他的愤怒。所以,这是因为我过去生或者今生所造作的没办法让他完全了解的因,而导致他生气,来向我吐痰。既然这个不好的因,产生了不好的果,而显现在我的眼前,这时,我如果不这样思维,不穿透这现象,反而生气报复,这样,在因果报复下,我就不能欣喜接受果报,使我在承受果报的同时,又再造作了另一个新的恶因。这样这个恶缘就会越结越深,将来的果报就会越滚越大,越来越不好!
经佛陀解释,弟子才了解。外道回去后,整晚翻来覆去的睡不著,一直在想:为什么佛陀能够修到我向他吐痰,他还问我:你还有什么话要讲?各位,假定现在有人向你吐痰,你是问他你还有什么话要跟我讲?还是,很生气地朝他的脸多吐几口痰呢?你一定是气得不得了,等他离开后,就像小学生一样,在地上画个圈,把他的名字写在圈圈里,然后吐口痰在那边拼命地踩!是不是?但是,佛陀没有这样做!佛陀知道要如何接受现前的果报,这样,才能够让过去造作的因和误会消除,这就是佛陀有办法从闻进入思维,佛陀具备了这种思维能力,可以穿透表相,看到外道吐痰的真正原因,而不是只看到吐痰的表相。
人之所以会烦恼痛苦,是因为只看到当下外表幻化的现象而已,而没穿透能力,去看到真正的原因,才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烦恼和痛苦。当你有正思维的时候,你就有办法穿透表相,进入事相真正的核心。
请问各位,假定现在有人打你一掌,你晚上睡得著吗?但是,佛陀就是在果报现前时马上接受,果报马上就消失,因为他没继续造作另一个新的恶因。因此,原来误会的因,在这个果报开花结果后就消失了。
为什么凡夫就不是这样?果报现前的时候,我们会继续造作恶因,因此把旧因和新造作的恶因结合起来,越滚越大,果报就越来越不好,而造成今天不高兴,明天不高兴;今天愤怒,明天更愤怒;今天的抱怨滚到明天,明天比今天更抱怨??。假定你一直恨一个人,本来只恨一点点,多讲给几个人听后,越讲情绪就越激动,说完你会更恨,因为,你一直在造作新的恶因,果报就会一直滚下去。然而佛陀没这样,他活在当下,当下的境界过去就没有了,因此,他睡得很好。
二、流水说法
第二天,外道来求见佛陀,希望佛陀原谅他。各位想想!假定人家打你一巴掌,第二天来跟你道歉,你会有什么反应?
佛陀静静地对外道说:好!我带你去河边坐一坐。到了河边,佛陀就对外道说:你们就看著流水。然后佛陀坐一边,外道也坐另一边,两个人一坐,从早上坐到夕阳西下,外道又对佛陀说:请佛陀慈悲!原谅我向你吐痰!也请你收我为弟子!佛陀对外道说:你看!你早上看的流水和现在看的流水,一样吗?外道说:不一样!早上的水流过去,和现在的水不同!
这时,佛陀就因机施教,趁机向外道说法。佛陀说:没有错!早上的流水,跟下午的流水,已经不一样了。所以,昨天被你吐痰的那个人,跟现在站在你面前的这个人,已经不同了,现在站在你面前的这个人,已经没有权利,可以来原谅任何一个人;而现在站在这里的你,跟昨天吐痰的那个你也不一样,所以你也不必要请求原谅。你看,佛陀就会掌握机会,马上藉流水教导外道佛法。
三、深信因果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总是说:啊!那只有佛陀才做得到!我可做不到。我又还没成佛,怎么做得到?在还没成佛之前,别人向我吐一口痰,我就向他吐三口;别人打我一下,我就打他十下。大家都是这样,是不是?
听了这个故事以后,你有没有进入思维?你思维到什么?佛陀在宣示什么法?佛陀教弟子不可报复,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佛陀在讲一个很重要的因果关系。在这之前,因为佛陀说法没办法直接让外道听到,而是经过别人转述而让外道产生误会,所以造作了这个没办法让外道完全了解的因,有这个误会的因,然后才产生被吐痰的恶果报,这就是因果关系,这时候佛陀就告诉我们要深信因果。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佛陀告诉我们:一要深信因果,二当果报现前,不管是好或是坏,统统要欢喜接受。
我们要穿透到,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果报?要了解:过去讲了一句让人误解的话;或做了让人家不能谅解的事;有这种因,现在才会产生这种果。这时,我们要用欣喜的心来接受果报,接受之后才能让过去造作的因,因为接受果报而消散掉,这样,这个因才不会延续到将来,而滚出越来越大越不好的果报。
问题是,当过去造作的因现前的时候,我们往往逃避,不接受,要不然就是生气或抱怨,这时,就造作了另一个新的恶因。因上加因,恶因会加重,累积成更多不好的果报,于是果报就越滚越大,没完没了,只好轮回受生到三恶道去了!
在这个故事里,佛陀告诉我们要深信因果,之后又告诉我们如何消除果报,不再造作新因,才能消灾解厄。有人到寺院里,写个牌位超荐某人或超荐某人的冤亲债主,认为写了一个消灾牌位就会闪避灾厄,但是,当果报现前,如果没像佛陀这样去思修的话,就是让你闪一千年,让你写一万张牌位也没有用!我们听了这个故事,就要知道佛陀是在宣示如何把恶因消除,不让它继续产生恶的果报。
四、活在当下
故事里的外道回去睡不著,而佛陀睡得著,这是告诉我们--活在当下。不要活在过去,也不要活在未来,而是活在当下。佛陀被吐痰的时候,他活在当下,把痰擦掉以后就没有了,所以,他晚上睡得著。但是,我们都活在过去。譬如,先生一年前曾跟你吵架,现在两人又吵起来,你会把去年吵架的、前年吵架的旧帐通通翻出来,然后跟他正面削、反面刮,对不对?这样,你的恶果报就会越来越大,最后难以收拾。很多夫妻吵架,都不是为了什么了不起的原因,而是彼此翻旧帐,才会弄得很糟糕。
有一次,一位女众菩萨来参加禅修,我在讲开示的时候,她就一直掉眼泪,我觉得奇怪就问:为什么你在流泪?她答:我想到我先生,越想越心疼,所以掉泪。我说:我在这里教你活在当下,你不好好观照自己的心,想你先生做什么?她答:我们结婚三十几年,两人没离开过,这次我来禅修,一直担心没人做饭给他吃,叫他一起来禅修,他又不肯,我真担心万一我成了佛,他要去轮回,怎么办?她就这样,越想越难过,所以才掉眼泪。
人之所以会痛苦,都是因为活在过去,或活在未来而没活在当下!佛陀告诉我们:要修行,只能活在当下,不能忆念过去,不然就像在捡坟墓里的骨头一样,死都死了,捡有什么用?也不能想未来,想未来就是在做虚幻的白日梦。既然是虚幻的,想又有什么用?
禅修的时候,我会带学员去墓仔埔行禅,让他们看著坟墓,看著看著,我就问:你看,坟墓里的人,以前也曾风光一时,现在躺在那里,不过是一堆骨头!能怎么样?我们人活著的时候自我意识强烈,因此一直制造是非,制造问题,为了要增强自我的存在,就一直在争夺!这样自己辛苦,别人也辛苦,大家都辛苦,这有什么用?都没有用的,死了以后只是白骨一堆!就是再给你几百万,又有什么用?死了,都没用了!
佛陀告诉我们,要活在当下,人,若经常回忆过去,苦就会越来越多,甚至做白日梦也一样!当下活得很快乐,下一分才能快乐;当下活得不高兴,下一分一定更不高兴。所以,要活在当下!
五、体悟生灭
当外道来求佛陀原谅的时候,佛陀的表现是应机施教。但是,换上我们就不是了!我们会马上报复,报复的时候,你的怨气、对方的怨气都会加强。所以,佛陀就教外道看流水,这流水宣说著一去不复返的生灭法!而法,教我们要体悟生灭。但是,各位听完这个故事,有没有想到佛陀竟教导我们这么多法呢?都没有吧?所以,你们仍停留在闻的阶段,还没有进入思维!没进入思维,怎么修呢?
六、不动之动
不要小看流水,流水也可以告诉我们很多法。禅七的时候,我经常带学员到外双溪步道做山水禅,然后在溪边走来走去,再听瀑布的声音,教他们看,看流水在告诉我们什么?
你们有没有去过溪旁?有看过流水吗?有!你是否想到,流水就是法?没有!你是不是想,这有什么法?流水还不是和我家的自来水一样,只是哗啦啦的流!是不是?听瀑布的声音,也和上净房拉马桶的声音差不多!这样就不能让大自然来告诉我们法了。
事实上,流水也能告诉我们法!你注意看流水,流水是不屈不挠的,你在这里用石头阻挡它,它绕过石头仍继续地流,没地方绕就往地下渗透,即使渗透不下去,也会慢慢流,等到流满了,再满溢过去。这是不是在告诉我们,要以不屈不挠的精神来修持佛法?
流水一直流、流到水库里,水坝挡著流水,猛然一看,这流水怎么停在那边,好像不动了?别以为水挡在那边就没作用了。不是的!你注意看!它的不动,是在告诉我们,因为它的不动,是能够贮藏更多的能量,当贮存满了以后,可以用来发电、灌溉、提供自来水。所以,不要小看不动的水,它的不动是要让它产生更大的功能。
连流水都能教导我们许多重要的法,同样的,我们参禅打坐,静止,坐著不动,很多人说:你们参禅打坐的人,整天坐在那边,就能开悟?他不知道这个坐著不动,跟水库的水静止不动是同样的道理,会让你储蓄很大的能量,让你在生活中,运用这些能量来应付日常发生的事情。我们打坐要能把定力保任延续到日常生活里,要能在每一分每一秒的动态中,都能任运自如,这才真正有用,而不是打坐时有定力,下坐时就没定力。
我经常问跟我学打坐的人:你最近有没有打坐?
师父,我现在好认真。
那你坐得好不好?
哇!我现在进步很多!
你怎么进步?
师父,我现在在家里打坐,儿子电视开得很大声,我也不会生气了!我先生看我在打坐,关门就关得碰碰响,我也比较不会生气了。我想我在打坐,是有定力的人,不能和他们生气,等我下坐,再找他们算帐!。
你看,这样有没有定力?要知道,水贮存不动,是要发电、要灌溉、要做自来水,都很有用,要是水坝崩溃是会氾滥成灾,会淹死人的。打坐一下坐就没定力,后果就像水坝崩溃做水灾一样。所以,禅修是动静一如,要配合好。
从这个故事自我检讨一下,就知道当我们听到这个故事,有没有进入思维,佛陀要告诉我们什么法?这个思维出来的法,有没有在日常生活,在待人接物中显露出来?如实奉行、修行,到有一点悟境而证果?没有吧!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要闻、?思、?修,但事实上都只是停留在闻的阶段,没进入正思维、没进入修行、开悟、更没进入证果,这样修行佛法,修再久也没有用!
野狐闻禅
再讲另外一个故事:百丈禅师经常讲经说法,有一位白发老人常坐在法堂后座听开示,每次听完,他都随大家离去。有一次,百丈禅师开示后,大家都散去了,但老人仍然坐在后座,百丈禅师就问:大家都走了,你怎么不走?老人答:不瞒禅师,我是这座山的修行人,五百世以前就在这里修行。当时因为修行不错,已经修到有神通。有一次,我的弟子问我:师父啊?你修得这么好,到底修到什么境界了?我就回答说:我已经修到不落因果!
因为他把法教错了,以为自己的神通已经可以达到造作任何因,都不必接受任何的果报,所以他往生后就堕落到畜生道,变成一只狐狸--生生世世都是狐狸,轮回了五百世!你看,讲法说教只错了一点字,就堕落五百世,还好碰到百丈禅师在这里开山,升座讲法,他才有因缘请教百丈禅师,给他一个转语。百丈禅师就对他说:不昧因果。不昧因果的意思,就是要深信因果。他一听马上就开悟,一开悟就脱离狐狸身的束缚,接著他请求百丈禅师:是不是可以把我当成一位修行人来做佛事?禅师说:可以!老人就回去了。
第二天,用午斋的时候,百丈禅师向大众宣布,用斋后到后山替一位有修行的人做佛事。大众都觉得莫名其妙,心想:如意寮没人生病,也没有病人来挂单,到底是谁往生了?大众都议论纷纷。
大众到后山,拼命找尸体都找不到,百丈禅师就从草丛中挑起一只死狐狸,大众都很惊讶:居然将一只死狐狸当做有修行的人!还要给他做佛事!。这时,百丈禅师才把整个经过讲给大众听。
这个故事你们虽听过很多次,但是,请问各位,你们是否进入思维?是否按照思维出来的法去修?有没有?
一、神通有限
首先我们思维,堕为狐狸,为什么会变成老人在那儿?这位修行人是修到有神通,他的神通还在,但是,堕入畜生道后,他还是脱离不了畜生道,只是暂时化现为人的形貌,所以才能到法堂听百丈禅师说法,这就告诉我们,神通是有限的,只能做到如此而已,要了脱生死、开智慧是办不到的。
二、不昧因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位修行人只说了一句不落因果,就堕到狐狸身五百世。想想看,学佛的人假定不深信因果、不遵循因果的话,一堕落、一失人身后,不晓得要经过多少劫,才能再得到人身!这一点就在告诉我们,因果是很重要的,这也是在讲因果法!
三、六道可修
这位修行人虽堕为狐狸,化现为老人请法,听到不昧因果,马上能脱离狐狸身而转生,甚至都可以成佛。这就告诉我们:即使在畜生道,或任何一道,都一样可以修行,可以升华,也可以转化到人道再成佛,并不是畜生就不能修!畜生道可以修,地狱道也可以修!但是他们修得比人道慢,甚至要先恢复人身,才能修行成佛。这点就是告诉我们,如果从人道堕落下去,要先修到再得人身后,才有希望成佛,不然是很难的!
你看,任何一道都可以修行佛法,有些人就奇怪,六道怎么可以修?鸡、狗能不能修?你看到流浪狗,得皮肤病,脏兮兮的,在你家门口,你一脚就把它踢出去,这一脚啊,你造作的因,将来会怎样,你知不知道?这就很难讲了!是不是?
从狐狸闻禅的故事,我们知道,畜生道是可以修行佛法的,任何地方都可以修持佛法,甚至连地狱道也可以修行,因为,地藏王菩萨发愿到地狱去度众生--佛法是广大无边、是遍虚空、遍十法界的。
四、正念修行
百丈禅师给老人一个转语,让他脱离狐狸身。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修持佛法最重要的是-正知正见正念,没有正知正见正念,不管你怎么修行,一定会走偏的,就像你在台中,说要去高雄,也买了往高雄的自强号车票,结果到了车站,你却上了北上的自强号,还说:我有买票,为什么没到高雄?奇怪,怎么到了台北呢!你没上正道嘛!因为你没有正知正见正念,没办法上正道啊!所以,走偏了自己还不知道!
五、无常转机
每次听法,老人都跟大家一起来、一起走,为什么那天不走?平时他和大一起来、一起走,就是告诉我们常,突然有一天他不走了,就是无常,对不对?这里就在告诉我们诸行无常。
大家都害怕无常,每个人一听到无常,都说︰唉唷!我会死耶!无常实在很不好!其实,这只狐狸就是因为无常才得到转机,才能脱离狐狸身再去转生。所以,无常是很好的,我们不要害怕无常。我们要去接受无常、体验无常,并且知道无常是佛法的真理、是佛法的奥义。
六、修行可贵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只要能够修行,不管那一道,都会受到人人敬仰,得到人天护持。像老人一脱离狐狸身,百丈禅师照样以最有修行的人给他做佛事,并没因他前世一句话堕到畜生道,就否定他的修行。
七、了生脱死
百丈禅师给这只狐狸一个转语,它即刻可以脱离躯体的束缚,而脱离狐狸身。人也一样,要修到什么程度,才能不执著自己的身体--不执著身体的束缚才能了生脱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修持佛法最重要的,就是要了生脱死,能够了生脱死,才能打开般若智慧,否则在那边争夺,争得再多而生死未了,也是枉然;争得再多,死了以后,也装不进棺材、也带不走!
闻思修法
我们看故事、经典,要注意自己是否进入闻、?思、?修。我在学佛的过程中,不论是比喻的故事、或经典,我都用闻、?思、?修的方式去修持。听闻之后进入思维,思维出这个故事或经典,到底在宣示什么法?这个法我是否在日常生活中,在起心动念时拿出来用?为什么有时用得上,有时明明想用,却用不上?那就是定慧的力量不足、持戒的不够清净,才会用不出来,才会落入听闻的阶段,而没办法进入思维跟修行,更不必谈开悟了。连修行都不会修,怎么谈开悟?谈证果呢?
譬如说,以楞严经来讲,当你看完楞严经之后,你有没有思维为什么佛陀要讲楞严经?讲楞严经-是因为阿难发生什么问题,然后请示佛法?阿难是多闻第一,为什么境界现前,他没办法应付,仍然会被迷惑?因为阿难只停留在多闻的层次,所以佛陀才告诉阿难行的重要,告诉阿难如何克服修行的不足。如果没有从闻思进入修的话,根本没办法行,只停留在解而已,这样修持佛法是没有用的。
许多高僧大德的语录或经典,都是讲修行的结果,我们听闻了这些语录或经典,要能够进入思维,思维佛陀为什么要讲这部经?讲这部经的因缘,以及要对治什么困难?要用什么方法来修行?有多少人依法修行?修行中会遭遇到什么困难?你要思维,不要只看结果,要还原到最根本的地方,然后再依法如实的修,修到和经典所讲的果证一样,这时你才能是真正的闻、?思、?修。否则,都不是。目前很多人都落入一个只要听闻就好,其他的通通不管。这样就没办法进入闻、?思、?修。
听闻佛法就必须这样进入闻思修悟证,这才是真正学佛的正道,才能一路安稳地修下去,不然走偏了,自己都不知道,还坚持自己的法是最好的,这样就很难修了。所以,不能够只停留在听闻的层次,只听闻而不思修是一点用都没有的。
各位这么发心学佛,白天工作,还要操劳家事,再赶来这里闻法,实在很辛苦。但是要能在听闻后进入思维,并融入日常生活中,这样才会有小小的体悟,小小的体悟才能累积成为大开悟的资粮,才可能了生脱死,这样对生死才会有把握。
本期用这两个故事,向大家说明如何进入闻思修悟证,但是,本期讲的闻思修要领,只是脑筋层面的闻思修,也就是一般做学问的,有系统的逻辑分析方法而已,而真正的闻思修,是必须经过证悟并超越脑筋思维的层面,产生不思维的思维,这种思维才具备有穿透幻化表相的力量,才能证悟见实相。希望大家早日证悟。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三者广修供养”:广是广大,修就是要去行,广大去修行这个供养。供养有很多种,有以身供养,有以心供养,有以身心来供养。什么是以身供养?好像出家的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1
居士:修净土的居士,在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认识与实践上,应持什么看法、做法,请指示!法师:修净土的居士,首先,要建立一个与净土念佛法门相应的心态与知见,净土法门是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问:“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与“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请问法师如何正确理解? 答:前面的一个偈子是古德所开显的,意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我们众生都生活在种种幻相当中,分别、执著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破四相的根本首先要破我相。 我们现在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对“我”看不破它的虚幻性。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5
在风水学上,水晶有着风水石之称。水晶生长于地心,凝聚“地气能量”。用科学来解释水晶能量与地球磁场产生互动,从而可以调节人体五行的平衡。人体五行:金、木、水、火、
DIY配饰时间:2025-02-14
《答念佛600问》191、如何理解因果是治理天下和度脱众生之大权?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人每谓现生所享受苦乐吉凶者为命,岂不知乃自己前生所作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3
佛教告诉我们:神通抵不过业力,业力抵不过愿力。不管你信不信佛,都无法逃过因果业力。佛弟子深知,即使学佛之后,也不可能事事都如意,想什么来什么,但是一定会越来越好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佛下山游说佛法,在一家店铺看到一尊佛像,形体逼真,神态安然。佛大悦,欲买之,店铺老板要价5000元,分文不能少,加上见佛如此钟爱它,更加咬定原价不放。佛回到寺里对众僧谈起此
禅宗公案时间:2025-02-02
【2011年农历十月初五讲于广东化州南山寺念佛七法会】佛在鹿野苑三转法轮,为五比丘说法,讲的是四谛法苦、集、灭、道。四中真谛中,第一真谛就是苦谛。我们来到人世,每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3
每年的岁末年初,总能听到很多人谈论“生肖和犯太岁”的话题。提到“太岁”,很多人都会想到“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当头坐,无灾恐有祸”等民间流传的老话。在中国几千年的
佛答时间:2025-01-23
在你的生活中,或许见过这样的人:他们的长相不算好看,却会莫名给人带来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和他们相处会感到一股平静喜悦、简单纯粹的能量。同样,你的生活中或许也遇到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居士甲: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下手修学,方得真实利益? 法师:初学净土者,宜以培植坚固信愿为要务。信有事信与理信二种。事信(或曰仰信)是相信二有,即《阿弥陀经》所云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8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静波法师:一点亏都不能吃的人最终会如何?“吃些亏处原无碍”,吃了点亏,有什么障碍呢?佛菩萨吃亏吃大了,释迦牟尼佛曾经有过九种灾难,有成就的修行人不也有这样或者那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13
清明,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几乎与佛教的历史一样久远。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0
编者按:再过几天是清明节,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有很多传统习俗,当然主要还是祭奠已故亲人。原本清明节与佛教并无直接联系,但一个孝字将两者紧密相连。虽然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0
体光老和尚禅七开示十二古代的佛教徒,现代的佛教徒,古代的佛教徒他在心地上聪明、有智慧,现在的佛教徒在外边聪明,能说能讲,所得的受益跟古代不同。古代得受益是实际的,现在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7
如何灭堕胎罪问:《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上说,堕胎是罪业极大的杀生罪,果报也重。您写的《现代因果实录》里为何没有这方面的实例?答:做流产(堕胎)是夫妻间的杀生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07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惟贤法师答:这个你就不要着相,要因机施教,在名句上不要执着,那就是辩才,因机施教就叫辩才。懂文学的人来问,你要跟他说内行话,要通达文学;一个做生意的人来问,你要有商业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惟贤法师答:静坐中保持静心,保持真实心,保持如来心,这样就可以起观。以静心、如来心摄持一切,那就小中有大,大中有小,一中有多,多中有一,众人即我,我即众人,空间、时间、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佛教讲修行的道路,离不开信解行证,什么是信解行证呢?一、信在佛教四众弟子里边,在家信众约占百分之九十,出家僧众只占百分之十,是少数。出家僧众专门讲修学佛法,就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理搞清楚了,我们相信会有这种现象产生,我们不怀疑了。所以在这个世间,有人衰老得很快,有人衰老得很慢,什么原因?古人有句话说「忧能使人老」。忧虑就是烦恼,有忧虑的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如何发起大悲心?观六道众生受苦如亲人想!大悲心等5种发心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薄伽梵告慈氏菩萨摩诃萨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为有情修大乘行。欲度有情置大涅槃
佛教知识时间:2025-01-01
为了区分品质高低,沉香经常被划分成多个等级,这是在市场中沉香较难以辨别的原因之一。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分级杂乱,甚至不同品类之间也有很大差异。那么,常见的分
沉香知识时间:2024-12-21
弟子:如何能在每个当下、在在处处都能直入解脱境?上师:时时都能说是“解脱处”,就是进入到一个“很平静的状态”,你首先在座上要多下些功夫。这两天也有很多人都在问:
文殊花开时间:2024-12-19
观音是爱与慈悲的化身。我们的内在已经具备了爱与慈悲的种子─爱自己以及他人!爱与慈悲之种的反面就是仇恨之种,如果我们要对两者加以区分的话,可以说仇恨是破坏性的,而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7
如何诵经 梦参你若是读《普门品》,《普门品》是赞叹观世音菩萨功德,赞叹观世音菩萨说,你遇到什么灾难,只要一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能救苦救难。经文上是这样说,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7
黄念祖: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问: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 黄老答:现在念佛散乱,这也是必然的。这个不要怕,夏老师有两句诗:“任他妄想纷飞,听我念佛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08
如何发起愿菩提心愿菩提心,就是我要帮助一切众生出离轮回的愿望。对凡夫来说,这一愿望并不容易生起。可以说,我们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愿望。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从未帮助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痛苦,有身体上的、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痛苦。所以我们要给人体贴的爱和关心,因为你所散发出的关怀和喜乐会带给身处痛苦之中的人极大的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1
人,为什么会痛苦?为什么会烦恼?我们认为金钱可以代表地位,但金钱带给我们的烦恼也很多。我们认为赌博可以带来快乐,但为了赌博自杀或家庭破碎的事,却时有所闻。谈恋爱卿卿我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7
信众:阿弥陀佛!师父您好。就是我想问一下,每年过年我会念《地藏经》,念到清明这段时间,念几十遍回向给我去世的亲人。今年就是前天念到四十九遍,我听说念完《地藏经》还要有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1-27
护持三宝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定位要准确。居士要把自己放在护持位上,恭恭敬敬的对待三宝,尽心尽力的做好该做的一切。三宝给了我们成就的机会,给了我们因缘,是我们的福田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1-24
第四章 马哈咖沙巴如何遇上佛陀继续我们的故事,现在要回来看马哈咖沙巴(Mahakassapa)。㈠在他来到十字路口之后,他去了哪里?如前述,当两个沙门分手时,大地被他们的出离
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4-11-14
弘一法师:如何改习惯?吾人因多生以来之夙习,及以今生自幼所受环境之熏染,而自然现于身口者,名曰习惯。习惯有善有不善,今且言其不善者。常人对于不善之习惯,而略称之曰习惯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2
经言:人之谤我也,出初一字时,后字未生;出后一字时,初字已灭。是乃风气鼓动,全无真实。若因此发嗔,则鹊噪鸦鸣,皆应发嗔矣!其说甚妙。而或谓: 设彼作为谤书,则一览之下,字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从前有位虔诚的佛弟子,每天都从自己的花园里摘来鲜花用以供佛,法师见了,非常欣喜地告诉她,常常用香花供佛的人,来世会有庄严的相貌。这位佛弟子听了也很欢喜,她说: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请看世尊往昔是如何放生救生的 金光明经卷第四流水长者子品第十六 佛告树神。尔时流水长者子。于天自在光王国内。治一切众生无量苦患已。令其身体平复如本。受诸快乐。以
戒杀放生时间:2024-11-05
首先,你必须认清一点,香道不是香薰,不是买一盒你最喜欢的香水或精油来熏房子的,香道是品尝各种天然香木发出的香味的变化的。所以只要是沉檀原味香,都是可以值得买来慢
香道道具时间:2024-11-02
单品香要选择用料纯正,不含化学粘合剂等化学成份的为好。真正的天然单品香在燃烧的过程中没有明显的香气,不使用亮丽的色彩(染料中含有甲醛)。从传统香品制作工艺及功效
香道培训时间:2024-10-27
五欲把灵魂弄丢了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世人都迷于财色名食睡,岂知那是地狱五条根。第一是嗜财如命,刚才已讲过。第二是好色。在很多家庭里,丈夫有不少女朋友,妻子也结交很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7
香道,亦如茶道般,有一套繁琐的工具与礼节。其实,焚香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如果进入欣赏的层次,甚或成为纯粹的艺术,就会变得严肃起来。繁复的香道仪式不仅成为了一门艺
香道与生活时间:2024-10-21
觅善知识,得有缘!你若想希望什么样才算是善知识?佛在世的时候,以佛所说的历来因缘,一个字,自己不认识,问到别人,别人跟我说,这就是善知识;一件事我自己不明了,别人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0
第一章、佛教如何看待宇宙有乃空现,莫讳空而执有;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本章副标题中的后一句(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是江味农居士所著《金刚经讲义》卷三第37页的一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问题】顶礼嘎玛仁波切!请活佛开示,从佛法因果角度来看,应该如何理解犯太岁和本命年?【嘎玛仁波切答】总体来讲,犯太岁、伤太岁等,是依照道教的说法。藏传佛教里面,一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6
问:三灾到时,天地亦坏,唯四禅天不坏。此时四禅天以下至阿鼻地狱之灵魂如何。范古农答:火灾坏初禅,水灾坏二禅,风灾坏三禅。此火水风三灾,仍自心三毒所感,不从外来。到此之时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7
我们去访问基督教所办的社会慈善福利机构,他们照顾乐龄老人、孤儿,这个功德很大。在佛法来说,如果着相,做这些慈善事业是修三界的福报;如果离相修善,就是无量功德。功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5
你有心想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要放在心上,老老实实一心念佛就行了。如果念佛,还想学这个,还想学那个,你就放不下了。特别是世间最关紧要的,就是是非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5
在学佛之后。很多道友总感觉自己所学的不够。了解的不够透彻。经典看的不够丰富。以念经来说,念一部经嫌少,念两部经又嫌太长,听说《华严经》最圆满,就只念《华严经》。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