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遗嘱《佛遗教经》
---正如法师讲于纽约青年佛教中心
诸位法师、居士:
阿弥陀佛!首先,向诸位合十问好!非常欢喜,从今天开始的每个周六下午,我们将聚会在这里共同学习《佛遗教经》。在此,向成就此次讲经法会的各位法师、居士,表示敬意!
礼敬三宝请法住世
稽首大觉遗教经,和南布道众圣贤;
莫悲末法指当代,遵行圣言佛日辉。
古德先贤,在造论讲经之前,说上一首诗偈,称颂三宝功德。如明代四大高德之一的藕益大师著《佛遗教经解》,文首一偈语说:“归命常住大悲尊,应病与药权实法,亦礼天亲造论主,为顺初机重解释。”本人深感而发,愿以拙文,奉献如上一偈,礼敬三宝,供养大家,功德回向一切众生。
学习《遗教经》的重要意义
佛法号称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法海汪洋,从哪里进入佛法大海呢?从哪个“码头”出港呢?我们今天就选择从这个码头,乘坐这艘法船出港,入佛“无上甚深微妙法”海。码头与法船,它的鼎鼎大名就叫《佛遗教经》。我们今天就从这里出发。但是,在还没有出发,还没有学习《遗教经》之前,我想先作三点说明。
一、学习佛法的迫切性
经云:人身难得。各类众生无量无数,仅一窝蚂蚁也有成千上万,人类相对于他类众生来说,实在是“稀有动物”。经中有个故事,说明了得人身的不容易。故事说,汪汪大海之中,漂流着一节竹子,这节竹子有一个孔洞。一只盲龟,在汪汪大海之中,要找到这节漂流的竹子,并要钻进这节竹子的唯一的孔洞。钻进竹孔,这就是得人身。可见,得人身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但是,人身易失,而且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得人身如指甲上土,失人身如大地土。”这不可不知。人身难得,我们已经得到。
佛法难信。在这个世界上,人有60多亿,可是,相信佛法的,如今虽然日益增多,然而相对而言,还是不多。佛法难信,我们已经相信,这就说明了我们具有“善根福德”。就凭这一点,千万不可小看自已,说自己是“业障鬼”。
皈依三宝难啊!在座的可能大部分都已皈依三宝了。大家看信佛的人虽多,但懂得皈依三宝的还是不多。所以经中说,皈依三宝也是件不容易的事。皈依三宝后,就是正式的佛教徒。皈依三宝,是走向成佛的开始。《优婆塞戒经》上说:“三皈依,乃是一切无量善法,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根本。” 又说:“若人皈依三宝,将获广大福德,不可穷尽。”皈依三宝了,你就是佛教徒,可是你不了解佛法,不知如何实践佛法,不能履行一个佛教徒的职责,甚至背道而弛,做出违背佛陀教义的事,这就是不称职了,又造罪业了。
有许多不幸的是,连最基本的佛教教义都不了解。李老居士归依佛教已有十年。一天老师父上街办事,就对他说:“李老居士!我出去一下,你帮忙看看殿堂。”十分钟后,来了个香客烧了香,拜完佛,就顺便请教李老居士。
“老先生!那个是什么佛?”
“南无东方药师佛。”李老居士回答。
香客又问:“东方药师佛哪国人?”
李老居士回答:“东方人。”
香客不明地问:“东方是哪国?”
李老居士回答:“应该是中东一带吧!”
最近,可能是有关中东海湾的新闻比较多,李老居士对中东印象比较深,所以,脱口而出“药师佛是中东人”的笑活。
广东籍的某居士移民美国20多年,皈依佛教整整17年。某日,我在街上碰见她,我问:“你匆匆忙忙到哪里去?”她答:“我到某寺拜神去!”到寺是拜佛,怎么可以叫做拜神呢?佛不是神,佛神不分。
又,佛学与世间文学,也有区别。你只要汉语古文好,读唐诗宋词古文是能理解的,比如李白诗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你一读便能理解而入诗境。但是,你没有佛学修养,汉语古文虽好,读了佛经、佛诗,未必能领会。比方佛诗言:“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走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手明明是拿着锄头,怎能说是“空手”呢?跨下明明是骑着水牛,怎么说是在“步行” 呢?明明是水流桥不动,他却说是“桥流水不流”。因此,除了有很深的汉语古文功底,还必须要对佛法下些功夫,才能理解佛理。
对佛教徒来说,佛法如眼目,你了解了佛法,就像一个人有了眼睛,才好走路,才懂得修行,否则,盲修瞎炼,后果严重。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你掌握了佛法,就可以弘扬佛法,将你的“心得”自利利他,自觉觉他,否则,自误误人,罪过无边。所以,凡是正信佛教徒都要发心学习佛法,深深认识到学习佛法的迫切需要。
二、学习佛法的三种心
我们拜读过《无量寿经》。经中,第十八願告诉我们求生净土,要有“至心”,“信乐心”,“欲生心”。《维摩经》中也提到菩萨在“自利利他”过程中的三种心。它是“直心”、“深心”、“大乘心”。这里,我们学习佛法,也要具备三种心。那就是:恭敬心、精进心、自他利心。
(一)恭敬心
《礼记·曲礼》中说:“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敬是礼的根本。儒学非常重视“敬”。何为恭敬?一般的解释是自谦,而尊重敬礼他人。
《十住毗婆沙论》说:“恭敬,名念其功德,尊重其人。” “念其功德,尊重其人”,他有功德,因此,我们要对他恭敬。首先,要深信他有“功德”。有“信”而有恭敬。也就是说,有信心而有恭敬心。假如说,你对这个人一点都“信不过”,能对他起“恭敬心”吗?能。那么这“恭敬心”应该是不真实的。“恭敬心”,包含信心、欢喜心、诚心、专心等等。
我们这里所讲的恭敬,不仅是指要恭敬人,恭敬僧,恭敬善知识,恭敬佛,还特别指要“恭敬法”。
一颗恭敬心,是弥足珍贵的,它是学好一切学问技能的原动力。缺少了它,任何学问技能都很难学好学精。我们平常所说的“敬业精神”,也就是指一个人对工作的一种精神风貌。要想学好佛法也不例外,她更需要学者一颗恭敬虔诚之心。恭敬虔诚之心,也是我们通向成佛的主观心理上的最根本的要素。
印光法师在《文钞正编·复邓伯诚书》中如此写道:“余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无恭敬而致亵慢,则罪业愈增,而福慧愈减矣!”
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是“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类化身”,是娑婆世界大觉悟者,是我们的教主,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涅槃经》告诉我们:“法是佛母,佛从法生。” 伟大的佛陀是从“法”中诞生的。没有法的,就不可能有佛的出现。
佛陀离开这个世界,至今已有2500多年。我们业障深重,未能见到佛,但是,我们业障深重之中,还是有些善根。看到佛经,闻到佛法这就是善根。佛经是佛说的,佛经就是佛。“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这是《金刚经》中的名句。
佛入灭后,佛的大弟子们将佛讲的言教结集归类起来,成为一本本的“经”。此后,高僧大德从中国到印度取经,或由印度来到中国传道,将梵文经文翻译成中文。从中国到印度取经也好,或由印度来到中国传播佛法也好,那都不是闹着玩的,那是经历千辛万苦的,那是要冒生命危险的,那必须要有菩萨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从中国到印度,路途遥远,沙漠茫茫,步行需要上把年头。在当时交通落后,物质贫乏,环境恶劣,又彼国无亲朋好友的情况下,其艰辛,用文字实在是无法形容。
现在,我们到美国来,是事先联系好,这边有寺院给我们作担保,坐上飞机就跑了。还有,那边有人送,这边有人接你走。虽然轻松,但是,我们要知道前人跨国“弘法”的艰苦。
大家有没有看过《西游记》?唐僧师徒4人克服了81难,最后才取到佛经。小说虽是虚构的,但它却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唐代玄奘法师取经求法的宏大願力和艰险历程。
唐朝义净法师,也到过印度取经,并也奏凯回国。他深有感触,并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一首广为流传的诗:
晋宋梁齐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
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焉知前者难?
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障力疲殚;
后贤若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
诗语数字,勾描出取经的艰难险阻和惊心动魂的画面。
今天,我们读到的佛经,是来之不易的。它是如来化身,它是无数高僧大德用生命换取来的。我们看到佛经、阅读佛经都要作“难遭遇”想,生信心,起恭敬心,方能受益,方能进入佛法宝藏,得宝受用。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第81卷中说:“恭敬听法,现前能证利益、安乐故。”又说:“恭敬听法,能令众生捨恶趣故;得善趣故;速能引摄涅槃因故。如是三事,要由恭敬听闻方得。”
(二)精进心
要想学好佛法,或所谓“深入经藏”,有恭敬心之后,还必须要有“精进心”。学好世间的学问技能,都要有恒心,都要勤奋努力,何况是学习出世间的佛法?
找到“门”路后,必须一门深入,精进不懈,努力上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有可能“梅花扑鼻香”,取得大成就。“老鼠咬棺材”的精神,是不足以效法的。
有一公案叫做“老鼠咬棺材”,始终没咬开。话说,有只老鼠,找到一副装有尸体的棺材。老鼠就咬棺材,咬呀!咬呀!将要咬穿棺材时,它便放弃,到这边来咬。咬呀!咬呀!又将要咬穿棺材时,它又放弃,到那边去咬,就这样半途而止,来来去去地咬,咬了一个夜晚,咬了许多的洞,但始终没能咬到尸体。棺材里是有尸体,问题是老鼠半途而罢,未能一门深入,精进到底。
佛教非常重视“精进”,它不仅被列入菩萨成佛的必修的课程之一,更被贯穿到整个佛教的各个层面。诸如,37道品中有精进,六度中有精进,等等。
精进,是佛教的特有词语,我翻查了1999年中国“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厚达1722页的《现代汉语词典》,还没有“精进”这个词组。那么,精进的含义是什么呢?据佛教说法,由于学修证果层次不同,精进的程度也有多种,但相同的一点都有“精勤不懈,不断进取”的意思。佛教所讲的精进,它的最明显特征是“精进修集善法,精进断除恶法”。假如说,有人勤于半夜三更作贼偷东面,干坏事,这个不能叫做精进。佛教所讲的精进,它关键还在“精”字,要精、要专、要对自他有益,然后前进。所以,精进与一般所讲的努力、勤奋,又有所区别。
《六度经》中云:“有四种精进,具足智慧。何等为四?一勤于多闻;二勤于总持;三勤于乐说;四勤于正行。”诸经中,有关于“精进”的用语很多,本《遗教经》更是大力“开发”精进之能源。
关于“精进”一词,在《遗教经》中出现的次数相当多,如说:
“是故比丘,当勤精进,折伏汝心。”
“汝等比丘,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
“大悲世尊所说利益,皆已究竟,汝等但当‘勤\’而行之。”
“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是故汝等当勤精进。譬如小水长流,则能穿石。”等等,不胜枚举。
(三)自他利心
目前,整个佛教可以划分为“三大语系”,这就是“巴利语系佛教”、“藏文语系佛教”,和“汉文语系佛教”。这是现在佛教界普遍的说法。我们学修的佛法,属于汉语系佛教。
汉语系佛教,自称“大乘佛教”。所谓“大乘佛教”,就是说,学修人,不但已从佛教中获得“自利”,他更重视于“利他”方面。利他,就是利益大众。比方说,你明白了今天所讲的道理,然后你告诉他人,这就是“自利利他”。再比方说,你觉得这个道理很好,而去发动大家来共沾法益,这就是“大乘佛教”精神。“大乘佛教”的行者,大家都熟悉,你们说他是谁?他的名字叫“菩萨”。
“大乘佛教”以利他为重点。大的我们不说,最基本的,你学习佛法之后,你要利益你的家人,要让你的家人为你而感动,为你信佛学佛而高兴,度你的家人也信佛学佛,走全家信佛成佛的道路。然后,将此扩展到利益你的亲戚、朋友……。让人间少一件恶事多一件善事,少一齣悲剧多一齣喜剧。让佛灯一盏点燃十盏,十盏点亮百盏,以至无穷无尽,最终“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利他”又是“自利”。“自利利他”,也就是学习佛法的真正目的所在。
三、学习本经的重要性
张太太皈依了佛教以后,在本来就很窄的家里又设立佛坛,又24小时不停地点油灯,又早晚烧大把大把地香,把新装修的房子薰得黑黄。不知内情的人进入他家,还以为这里是神庙。他老公、儿子相当反对。因此,他老公、儿子经常跟她吵架,一吵就是不开心。
朋友林先生的太太要去皈依佛教,林先生一听连说:“不行!不行!你看张太太原来好好的,很正常。自从皈依佛教后,家里天天吵架。佛教不好!” 张太太自已走错路了,还断送他人的学佛慧命,这罪很重。看看《遗教经》就明白那有叫你这样烧香。因不明佛法,误解佛教,而给家庭、生活、工作带来困惑的,类似这样的例子有许多。
有人学习了一点佛法之后,就高傲自满,瞧不起别人,目空一切。还有人看了几本佛经,就固执己见,轻视他宗,不能圆融佛法,应众生之机施教,等等,这些都是偏离了佛法。
学习《佛遗教经》,就是正确无误理解佛法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一点从本经的经题中就可以领略到。《遗教经》是释迦牟尼佛临终前的嘱咐,是佛陀一代时教的总结性经典。
我们翻开《大藏经·释经论部》可以读到天亲菩萨在《遗教经论》中对本经的推崇,他说:
为彼诸菩萨,令知方便道。
以知彼道故,佛法得久住。
灭除凡圣过,成就自他利。
怎样才能让“佛法得久住”呢?这就必须“知彼道”,理解实行“彼道”。什么是“彼道”?彼道,就是《遗教经》。要想“灭除”我们凡夫的过错、烦恼、业障,和避免对圣人圣教的误解、偏见、冒犯,这也必须“知彼道”。菩萨要想成就“自利利他”,这也必须“知彼道”。
藕益大师,读此《遗教经》,心明目亮,心血澎湃,感动泪流。他在《遗教经解·跋语》中写道:“旭未出家时,读此遗教,便知字字血泪。”遗嘱的言语,确确实实是血与泪组合。曾子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一般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何况佛陀将涅槃,其言必更“善”。
高僧大德重视本经,就连帝王将相读了本经也推崇备至。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其中的一位。为了推行学习《遗教经》,他颁发诏书。在《文馆辞林》中,我们看到他的《施行遗教经敕》。敕中有这样说道:“《遗教经》是佛临涅槃所说,诫勒弟子,甚为详要。末俗缁素,并不崇奉。大道将隐,微言且绝。永怀圣教,用思弘阐,宜令所司,差书手十人,多写经本,务尽施行。所须纸笔墨等,有司准给。其官宦五品已上,及诸州刺史,各付一卷。”弘法利生,帝王比我们还着急。身为佛教徒读到此文,应该感触甚深。
后世,有古寺大刹以《遗教经》为每日念诵功课,常住僧众必须背诵。有名寺梵刹以《遗教经》为日常生活行为准则,等等。足以看出《遗教经》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遗教经》是每一位佛教徒必须要学习的。
三十多年以来,我本人在闻思修行的过程当中,密法是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每一次灌顶的力量的加持,好像比听课还多得多。有时候,一灌完顶之后,相续当中很多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4-11-18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姜见龙居士,字元标,江苏吴县人。曾经提倡设置免费提供贫民埋葬的义冢,以埋葬许多暴露于外的尸骨。有一年饥荒,损献钱财以赈灾,家道于是中衰,后来学习眼科来养活生计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29
卐的读音及其意义卐(Wan,万)字在梵文中作Sr1vatsa(室利靺蹉),意为吉祥之所集,它是佛和十地菩萨胸部之吉祥相,为佛的三十二相之一。菩提流支译此语为万字,玄奘则译作德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禅之和谐观的历史内蕴与现代意义以《坛经》中的惠能禅思想为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图书馆馆长 洪修平禅源于印度,但兴盛于中国,不仅在后来千百年的发展中成为中国文化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9
黑龙江大庆市佛教协会举办第二届学习佛法交流会交流会现场法喜充满2012年7月14日至15日,黑龙江省大庆市佛教协会第二届学习佛法交流会在大庆市净觉寺隆重举行。大庆市佛教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0
一个青年去寻访住在深山里的智者,想向他请教一些人生问题。“请问大师,在人的一生中哪一天最重要?是生日还是死日?是初恋开始的那一天,还是事业成功的那一天?”青年问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6
其实,佛教是不兴烧戒疤的,佛教的戒律中,并没有在受教人头顶上烧戒疤的规定。因此,除了汉地的和尚以外,世界各国和中国少数民族的和尚是看不到戒疤的;即使是中国汉族
禅理故事时间:2024-10-05
1 “请转法轮”非常重要,什么原因?如果没人请转法轮,佛法就灭掉;有人请转法轮,佛法,也就是正法,才能够常住世间。2 我们建道场,目的在哪里?就是请这些法师、大德来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7
黄念祖老居士:火烧功德林的真实意义!黄念祖: 修行人常犯轻敌之病,常以为自己一用功便能克制烦恼,一切太平,这实是不符合实际的主观愿望。应知贪嗔痴三毒,多劫以来,
布衣百姓时间:2024-09-25
在当代唯识学研究领域,隐然有一种现象,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那就是对玄奘所译传的有相唯识学持一种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玄奘所译传乃至创宗的法相唯识宗,在中国可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4
对于有志于大乘的一切佛弟子而言,发菩提心是极为重要的,故大乘诸经一再强调,尤其是《大般若经》,所说最为详尽。首先,诸菩萨唯有为求一切智智发菩提心,并且不执着如是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3
东方文化与文明的重要支柱张文良佛教传入汉地,时间最长,发展变化最多,影响也最为广远。这一历史经验很值得我们认真进行深入的研究。大体说来佛教与汉民族文化的结合是沿着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2
邪YIN万万不可犯的重要原因!以下是本人觉得写的不错的一篇关于邪淫的解读,相信对有缘看到此文章的人有益处。希望大家对邪淫的事情有个了解,在学佛的路上有个参考。 关于
戒邪淫故事时间:2024-09-12
1我们在这个世间,要不学佛,不接受佛陀的教育,这一世白过了;不但是白过了,这一世还造无量无边的罪业,将来还有无穷的苦报自己要承当,这多麻烦、多可怜!2“心常谛住度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04
南无阿弥陀佛!愿一切有情离苦得乐究竟解脱得自在“然种种灯”:然,就是点燃。燃种种灯就不是只燃一种灯。燃种种灯有什么好处呢?在佛前点灯来供佛,主于眼目明亮,因为你让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1
香、灯、烛、花、果、水等供具的表法意义是什么 我国最早的寺院本来就是教学的场所,是专门研究从国外引进的佛学经典著作并实施佛学教育的。因此,寺院里几乎没有一样不可
布衣百姓时间:2024-08-30
文:一诚长老佛不是万能的,拜佛也不是实现愿望的方便快捷的法门。佛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发现心中的宝藏,一旦你发现了自己的强大,发现了自我的潜能,那么无论应对什么样的
学佛导航号时间:2024-08-18
过去有一位年轻的修行者,在深山里的道场打坐用功。他的师父常常教诫弟子们说:‘你们若想修行,首先要戒止五欲之心;如果能够降服五欲,心不被外境引诱,才可以真正达到修
佛答时间:2024-08-15
1佛在经上讲,持戒念佛。落实《弟子规》是持戒;有持戒,念佛这才能往生。因为落实《弟子规》,你就是善人。2你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是善男子、善女人。《弟子规》都做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15
1 佛在《法鼓经》里面告诉我们,念佛的人临命终的时候,身体虚弱,这一句佛号都念不出来,这个不要紧,只要他心里确确实实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心里真的想往生,真想亲
向生净土时间:2024-07-25
1 阿弥陀佛给我们说明念佛的利益,念佛人的好处、念佛人无比殊胜的成就,第十八愿、第十九愿是因,修因;第二十愿是果报,修因证果。发愿念佛,发愿是第十九愿,念佛是第十
向生净土时间:2024-07-15
异地恋,现在是越来越普遍了,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能有更好的发展,选择到更适合的城市求学、求职。有很多异地的恋人既要饱受相思之苦,还要随时面临被分手的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4
分手后挽回爱人是一件特别正常的事情,也许有人觉得这样的举动让人丢面子,上一秒刚放狠话以后不会再联系,下一秒又甜腻地复合在一起。其实呢,爱情就是这样飘渺,为了爱情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3
女生在感情当中一般都是比较感性的动物,很多的男生往往是大大咧咧的,在日常的相处中很多都会忽视对女朋友细节的关心和呵护,这个时候我们的女朋友难免会感觉到自己不受重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3
爱情就像一盒巧克力,看着很诱人,但是真正尝到嘴里后就会发现,既有苦也有甜。两个人相处久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就来了,要是没有及时的沟通解除掉误会的话,那嫌隙就开始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3
中国现在十几亿的人口,两个人能走到一起,那是一种缘分。两个陌生的人刚开始在一起的时候,因为不懂得如何经营爱情,就会慢慢的产生隔阂,也会发生争吵。次数多了以后,就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3
在我们婚姻遭遇第三者的时候,就可以去选择找道长做斩桃花的术法,那么这个时候做完了法事后,斩桃花符放在哪里相当重要!要向道长问清楚,如果放的地方不对,可能是不能顺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1
相爱的两个人在一起,他们的感情也会有身体一切,对于真正相爱的两个人来说,他们的感情都会比较深,偶尔出现吵架的时候,可能他们就会说是要面临着分手的现象。很多的情侣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05
古往今来《佛说阿弥陀经》有诸多的注疏,这些注解里面有三部我们要加以注意。第一是莲池大师的《阿弥陀经疏钞》,第二部是幽溪传灯大师《阿弥陀经略解圆中钞》,第三是蕅益
大安法师时间:2024-07-05
两个人在一起因为种种原因而分手,许多人在分手想要挽回而急于求成。最后死缠烂打,说话也特别难听,沟通却导致了你们难以再复合的导火线。其实想要挽回爱情,需要有一个正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02
在当今的社会当中,可能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轻松又体面。所以作为白领,会是很多人都崇尚的一种职业。那么这样的话,你平时的工作当中带得较多的地方就是你的办公室了。你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02
学习佛法需要靠悟。没有悟,很难深入真正的佛法。因为,佛陀、菩萨讲的,都是一种境界,表面看似是语言,实际是内心的一种境界、内心的一种感受。他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书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30
了解经文的意义世间的凡夫只修习了一部分禅法,知道一些数息观和不净观的观法,虽然记住了经文,却没能深入了解经文的意义。对禅观的种种方法并没有实际掌握,却自己说自己
佛典故事时间:2024-06-28
我们知道传统意义的结婚指的是举办婚礼,而在当今社会,领了结婚证就算是结婚了。因为领结婚证和举办婚礼一般是分开进行的,所以,就会出现两个日子。那么,选好日子领结婚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5
我们中国人向来都注重择日,也就是挑日子、看日子,图个吉利。我们都知道黄历上也有破土、开市、搬移、远行、嫁娶、结婚等词且有标注宜忌,不少人只根据它来选,其实这种择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4
第六章 取相忏的意义第一节 礼佛罪灭的征象在国内,可能有不少的佛教徒,以为只要礼佛、持咒,就可以消除业障、灭除罪业。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它,这是有经典可作根据的。然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3
改革开放之初,有位教授对我说,他到佛殿,真想拜佛,但不敢拜,怕被笑话。去年,我看李总信佛虔诚,就送他一串佛珠,他欣然就戴在手腕上。我说,现在是宗教信仰自由,戴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3
孝,是中华道德根本,古训曰:百善孝为先。孝,佛教称之为上等善,《佛说未生冤经》云:夫善之极者,莫大于孝;恶之大者,其唯害亲也。西方人也讲孝,不是不讲,而且也是非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3
我们知道传统意义的结婚指的是举办婚礼,而在当今社会,领了结婚证就算是结婚了。因为领结婚证和举办婚礼一般是分开进行的,所以,就会出现两个日子。那么,选好日子领结婚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2
对于剖腹产还是顺产,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争议,关于剖腹产看时辰有意义吗?有的人认为:如果一味的通过择日子再选择出生,就算为孩子选择优质八字的日子来进行生产的话,那么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0
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的炊烟来源于灶台。许多家庭当中,相信都会遇到做灶台的事情,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所以,每个地方做灶台都有不一样的习俗,那么做灶台选日子要怎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0
如本法师答:人类出生在世间,必然终归要死亡一次,平等无有特权,这是生死(梵语samsaya)业报的定律,若现世不修证不得果,平时又无念佛功夫,临命终之际,必然随业投胎受生,漂流万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7
禅宗是佛教几大宗派之一,其教义礼法讲究的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并且对其信奉者有着极高的人文主义要求。而关于禅宗思想的理解,我们也可以用禅宗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6
(一)我慢礼有人虽然是拜佛,但我相不除,却是拜的不自然,总觉得:“我拜佛做什么呢?我何必拜他呢?”叩头叩的很勉强,或者看见他人拜,而我不拜,觉得不好意思,所以我也跟
佛教知识时间:2024-06-15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佛教的盂兰盆节,在道教中称中元节,民间称鬼节、七月半等,是我国重要的祭祀节日。而盂兰盆节在佛教的观念传统当中更添了提倡民族孝道的盂兰盆会意义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1
在佛教理念当中,如理如法的放生活动其实质是集合众人愿力,消业最速的一种行为。因为自己本愿所发之慈悲心而自己出资买命放生救渡一些即将被人类宰杀吞食畜道众生予以放生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0
佛教文化的创始者是释迦摩尼想必这个是众所周知的一件事情,但是我们日常所说的释迦摩尼到底在佛教理念之中有着什么样的特殊含义,而对于释迦摩尼的俗名也是我们考究一个一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0
禅宗思想观念是非常浓厚的,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之下,便于信徒进行理解,都会将一些禅宗基本的思想观念编作禅宗故事。而今天想要与大家分享的,就是这样的一则禅宗故事,也希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0
三论宗是我们国家本土的一个佛教宗派文化,虽然其思想是起源于印度,但是成宗和发展其实都在中国本土被进行。但是因为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以及自身的原由,三论宗在隋朝盛行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