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阿弥陀佛,在中心当义工,是不是也要修六和敬?人与人相处,要如何相处?
明证法师开示:这六和敬是僧团内部用的,但是这个原则,普遍地适合一切共修团体,六和敬呢,其实很简单,身、口、意 这个不用记,一说你就记住了,然后是戒,持戒的戒,见,见解的见,身、口、意、戒、见、利。身和同住这个,所以,不能叫六和敬,因为大家不住在一起,僧团住在一起,所以,那就剩五和敬了,你各回各家了,就不是共住了,最多是在道场里面,来了以后,在一起开开法会什么的, 身和同住,口和无诤,不吵架,不闹意见,不说三道四,不嚼舌头,意和同悦,大家没什么意见,和合共处,在一起修行,高兴,戒和同修,大家都持戒,如果不是都持戒,就会闹意见,大家都持戒有什么意见呢,戒律里面告诉我们不可以议论四众弟子的错误,有没有错误,有,轮不着你说,他错他负因果,跟你没关系,你管那么多闲事干嘛,谁错了,因果收拾谁,不收拾你,可是你要是说别人,你也错了,那因果也收拾你,你看看菩萨戒,不说四众弟子过错,不仅不能说师父的过错,居士的过错也不能说,唯有这居士的师父法师可以当着面,如法地说你的过错,要不然你不就翻天了吗,总得有人说,法师他是老师,老师当然可以,指出学生的错误,不过呢,我前面说了要如理如法也不能乱说,我是法师,我就可以随便骂居士,不可以的,也要如理如法,哪些在诵戒的时候说,哪些在背后悄悄地跟你说,不能当众人面说,哪些可以当众人面说没关系,能当众人面说的,被说的这个人有福报了,因为他能够忍受,能够承受得了,法师他会摄量,如果说你,你就蹦高了,他肯定不说你,没必要,弄得大家都不高兴,既然能说,你就有相当的水平了,说了没关系,你会正确对待,所以,这个人福报就现前了,因为他能忍,见和同解,这条不太容易做到,因为大家各有各的见解,如果都开悟了,都证道了,见解都一样,不会有问题,有不同的意见就是因为没证果,大家没证道,所以,就有种种的不正确的知见出来意见就有分歧,如果都证了,就没有什么大的分歧,小的分歧那都无关要紧,最后利和同均这一条呢,跟居士们也没大关系,外面来供养三宝的,供养僧团的,都是平分的,当然也不见得说都分,有些大道场富得不得了,都分了,各个成小地主了,那还了得,不是的,分一部分,因为居士就是供养僧团的,所以,可以分,分了干什么呢?分了以后,真正的修行人也不会都掖到自己腰包里,一般转手就又做功德了,一方面是为自己修福报,另外,也为供养者修福报,功德都回向给这些布施者,不贪财,出家人要那么多财干嘛,不都是挂碍吗,会有挂碍的,所以,六和敬的原则肯定适合一切共修团体,但是说到具体条目的时候,好比第一,身和同住就不符合,利和同均也不符合,因为居士不能拿供养,居士不能拿道场的钱,这是说义工,如果是在这里工作的当上班上的话,可以拿工资,因为他要日夜负责,像工作岗位一样的,义工可以随时来,也可以随时走,帮一段时间忙就离开了,他没有这种挂碍,可是固定的工作人员不同,拿了工钱就要做事,所以,这个工资是可以拿的。
人与人相处,怎么相处?这佛经里讲得太多了,如果我们大家在道场里,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要把道场建设好,发展好,利用好,大家在这里好好修行,有什么意见呢?有意见,就是我见,我执在作祟,以自我为中心,肯定是自私自利了,另外当然还有具体操作的,其他问题,好比说,没有一个长期的法师,在这里住,都是临时来看一看,基本上是居士打点,可是这些居士又没有足够的权威,有些居士搞得挺好,因为他的威信很高,房子是他奉献的,你别人说不着,这一大片房子都是他的,他无私奉献了,你说他说得着吗,房费不是他交的,根本他就不要房费,然后每次供养的时候,他比谁供养的都多,因为他有钱,他有福报,他又努力修行,也带着大众修行,他每件事情都走在前头,所以,服有威信,可是我们平常的居士,就不具这种威信,说话的时候,就缺乏威德,这要怎么办呢,就要靠你良好的修行,有了良好的修行,照样能孚众,没有问题,穷也没关系,没有房子没关系,没有钱也没关系,但要有良好的修行,如果修行跟不上,那就不行了,所以有人总结,说现在做护法呢,要有这么几个条件,这是供参考的,也不是我说的,第一,有闲,意思是你有时间,如果你天天忙着上班,路又遥远,你怎么来帮助道场,不太容易,临时来一段可以,天天在这里顶着不行,有闲的有两种人,一种,退休了,退休就不用上班了,就可以来道场了,还有一种呢,有福报,钱早就挣够了,根本就不用再工作了,几辈子的钱都够了,没事了,天天在道场里都没有问题,这是有闲;第二,有钱,作为一个领导人,你要带头,大家都掏钱,自己掏不出来,因为囊中羞涩,工资没多少,说话就不顶事,到时候人家一布施,有钱,他的数量最大,别人就没话说了,你再说他贪财,他每次贡献比谁都多,他贪你这点小钱干什么,他不会的,这是两条,已经很重要了,后面还有个要命的事情,就是要有德,没有德,没有修行,拿什么孚众,仅有闲,有钱是不够的,别人还没闹事,你那儿闹成一大堆,那怎么能领导大众呢,第四,要有才,你要领众修行,要有才能,仅有钱财不行,还要有领导才能,要有管理才能,没有大的,最起码的,小的也要有,不能什么都不懂,不懂是没法管的,如果一个道场有了这么一个人,不论是出家的还是在家的,当然出家人呢,前面有些就必要了,好比说有闲,他当然有闲,他就是做这些事的,不用再去工作,有钱,他不需要钱,出家人的钱,都在大家供养的,他管理好就行,有德是一定要的,有才也是要的,如果有这几个条件在一起,有这么一个核心人物,这事就比较好办了,如果没有,那就暂时群龙无首,吉,这是卦象,没有人是大吉,因为它缺着,那么就好,也不用着急,看因缘,再说平常的人,大家在一起相处,就要互相恭敬,因为一切众生本来都是佛,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将来必定成佛 凭什么不恭敬别人呢,对小狗,小动物都要恭敬,何况人呢? 不管他有什么缺点,我们只看他的优点,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那当然人人都值得尊敬,因为没有人没有优点,每个人都有优点,第一,要恭敬,第二,要相让,谁没有缺点,错误,谁没有个闪失,心量大原谅人家,要包容,能够让,能不说别人就不要说别人,说了别人,人家心里面也不舒畅,忍让一点就好了,明明知道但不张嘴,有摩擦,都是因为说得太多了,能不能就不说,如果一个人说很少的话,这个人,人人拥护,因为对他放心,你跟他说什么,他不会再说给第二个人,他值得人信任,除了互敬互让以外呢,还要互相帮助,人不可能没有求别人的时候,如果他在这里负责,到时候求到你了,这是你的好机会,要赶快来帮忙,帮得越多越好,不能该帮助却不帮助,尤其人家求到还不帮助,这就太过分了,其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在道场里边,不能议论人我是非,只说佛法的事情,只说道场如何办好法会, 别的不要说,尤其私人的问题都别管,人家的小孩怎么样了,人家夫妻两个怎么样了,这都不归你管,你知道什么也不要说,不要传闲话,不要管就完了,因为修行人心心念念要修自己,不是修理别人,修理别人你也修理不了,谁听你的,凭啥听你的,说了也没有用,起反作用的话何必要说呢,就不说,如果大家能够互相恭敬,互相忍让,互相帮助,互相包容,不说人我是非,这不就好了吗,每个人就修自己不要管他人的是非,就非常简单了,所以,一般比较严厉的道场,你没事就念佛,让你干啥,就干啥,你要不想干就别来,来了就干活,修福报,一个好道场你修福报的话,可以修很多,别说闲话,说了也不听,第一次警告你不要说,这事不能说,别人的事别在道场说,道场是修行的地方,不是说闲话的地方,再不听,就告诉你别来了,我们不缺这样的人,宁可道场没人,也不要这样的人,来了会起破坏作用,所以,严格的道场,越这样严格,来的人越多,因为人家到这里来修行的,不是打哈哈的,不是来这儿开玩笑的。
摘自明证法师《众经撰杂譬喻卷佛学问答2》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三者广修供养”:广是广大,修就是要去行,广大去修行这个供养。供养有很多种,有以身供养,有以心供养,有以身心来供养。什么是以身供养?好像出家的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1
居士:修净土的居士,在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认识与实践上,应持什么看法、做法,请指示!法师:修净土的居士,首先,要建立一个与净土念佛法门相应的心态与知见,净土法门是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问:“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与“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请问法师如何正确理解? 答:前面的一个偈子是古德所开显的,意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2006年11月6日,海南的「爱心大世界」动物园对游客开放了一个崭新园区,称为「谐趣园」,该园区在规划上所秉持的宗旨为:爱心与和谐,自然与发展。园方让一批小老虎和小白
素食资讯时间:2025-02-17
我们众生都生活在种种幻相当中,分别、执著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破四相的根本首先要破我相。 我们现在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对“我”看不破它的虚幻性。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5
在风水学上,水晶有着风水石之称。水晶生长于地心,凝聚“地气能量”。用科学来解释水晶能量与地球磁场产生互动,从而可以调节人体五行的平衡。人体五行:金、木、水、火、
DIY配饰时间:2025-02-14
《答念佛600问》191、如何理解因果是治理天下和度脱众生之大权?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人每谓现生所享受苦乐吉凶者为命,岂不知乃自己前生所作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3
佛教告诉我们:神通抵不过业力,业力抵不过愿力。不管你信不信佛,都无法逃过因果业力。佛弟子深知,即使学佛之后,也不可能事事都如意,想什么来什么,但是一定会越来越好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佛下山游说佛法,在一家店铺看到一尊佛像,形体逼真,神态安然。佛大悦,欲买之,店铺老板要价5000元,分文不能少,加上见佛如此钟爱它,更加咬定原价不放。佛回到寺里对众僧谈起此
禅宗公案时间:2025-02-02
与人相处当中,要怎么去圆融?如果家人不能同意,那你就不要来, 这是很重要的! 因为这一方面不能圆融的话,连生活中都会有问题,菩提道怎么走上去呢?刚才讲的「观照、照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6
真正修行人远离名利不为名利动摇其心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参禅的人,参到火候的时候,绝对不发脾气,不与人争论,到了无诤三昧的境界。也不求名,也不求利,看富贵成为花间的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4
【2011年农历十月初五讲于广东化州南山寺念佛七法会】佛在鹿野苑三转法轮,为五比丘说法,讲的是四谛法苦、集、灭、道。四中真谛中,第一真谛就是苦谛。我们来到人世,每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3
每年的岁末年初,总能听到很多人谈论“生肖和犯太岁”的话题。提到“太岁”,很多人都会想到“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当头坐,无灾恐有祸”等民间流传的老话。在中国几千年的
佛答时间:2025-01-23
在你的生活中,或许见过这样的人:他们的长相不算好看,却会莫名给人带来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和他们相处会感到一股平静喜悦、简单纯粹的能量。同样,你的生活中或许也遇到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居士甲: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下手修学,方得真实利益? 法师:初学净土者,宜以培植坚固信愿为要务。信有事信与理信二种。事信(或曰仰信)是相信二有,即《阿弥陀经》所云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8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静波法师:一点亏都不能吃的人最终会如何?“吃些亏处原无碍”,吃了点亏,有什么障碍呢?佛菩萨吃亏吃大了,释迦牟尼佛曾经有过九种灾难,有成就的修行人不也有这样或者那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13
清明,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几乎与佛教的历史一样久远。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0
编者按:再过几天是清明节,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有很多传统习俗,当然主要还是祭奠已故亲人。原本清明节与佛教并无直接联系,但一个孝字将两者紧密相连。虽然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0
体光老和尚禅七开示十二古代的佛教徒,现代的佛教徒,古代的佛教徒他在心地上聪明、有智慧,现在的佛教徒在外边聪明,能说能讲,所得的受益跟古代不同。古代得受益是实际的,现在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7
如何灭堕胎罪问:《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上说,堕胎是罪业极大的杀生罪,果报也重。您写的《现代因果实录》里为何没有这方面的实例?答:做流产(堕胎)是夫妻间的杀生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07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惟贤法师答:这个你就不要着相,要因机施教,在名句上不要执着,那就是辩才,因机施教就叫辩才。懂文学的人来问,你要跟他说内行话,要通达文学;一个做生意的人来问,你要有商业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惟贤法师答:静坐中保持静心,保持真实心,保持如来心,这样就可以起观。以静心、如来心摄持一切,那就小中有大,大中有小,一中有多,多中有一,众人即我,我即众人,空间、时间、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佛教讲修行的道路,离不开信解行证,什么是信解行证呢?一、信在佛教四众弟子里边,在家信众约占百分之九十,出家僧众只占百分之十,是少数。出家僧众专门讲修学佛法,就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理搞清楚了,我们相信会有这种现象产生,我们不怀疑了。所以在这个世间,有人衰老得很快,有人衰老得很慢,什么原因?古人有句话说「忧能使人老」。忧虑就是烦恼,有忧虑的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如何发起大悲心?观六道众生受苦如亲人想!大悲心等5种发心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薄伽梵告慈氏菩萨摩诃萨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为有情修大乘行。欲度有情置大涅槃
佛教知识时间:2025-01-01
为了区分品质高低,沉香经常被划分成多个等级,这是在市场中沉香较难以辨别的原因之一。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分级杂乱,甚至不同品类之间也有很大差异。那么,常见的分
沉香知识时间:2024-12-21
弟子:如何能在每个当下、在在处处都能直入解脱境?上师:时时都能说是“解脱处”,就是进入到一个“很平静的状态”,你首先在座上要多下些功夫。这两天也有很多人都在问:
文殊花开时间:2024-12-19
观音是爱与慈悲的化身。我们的内在已经具备了爱与慈悲的种子─爱自己以及他人!爱与慈悲之种的反面就是仇恨之种,如果我们要对两者加以区分的话,可以说仇恨是破坏性的,而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7
如何诵经 梦参你若是读《普门品》,《普门品》是赞叹观世音菩萨功德,赞叹观世音菩萨说,你遇到什么灾难,只要一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能救苦救难。经文上是这样说,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7
有人认为念佛一定要念很久之後,功夫才会够用,或是认为念佛资历长的人功夫一定比较好,这是不一定的。因为念佛是看我们「当下这一念的用心」,并不是看年资和履历表。我们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黄念祖: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问: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 黄老答:现在念佛散乱,这也是必然的。这个不要怕,夏老师有两句诗:“任他妄想纷飞,听我念佛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08
如何发起愿菩提心愿菩提心,就是我要帮助一切众生出离轮回的愿望。对凡夫来说,这一愿望并不容易生起。可以说,我们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愿望。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从未帮助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痛苦,有身体上的、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痛苦。所以我们要给人体贴的爱和关心,因为你所散发出的关怀和喜乐会带给身处痛苦之中的人极大的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1
人,为什么会痛苦?为什么会烦恼?我们认为金钱可以代表地位,但金钱带给我们的烦恼也很多。我们认为赌博可以带来快乐,但为了赌博自杀或家庭破碎的事,却时有所闻。谈恋爱卿卿我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7
信众:阿弥陀佛!师父您好。就是我想问一下,每年过年我会念《地藏经》,念到清明这段时间,念几十遍回向给我去世的亲人。今年就是前天念到四十九遍,我听说念完《地藏经》还要有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1-27
护持三宝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定位要准确。居士要把自己放在护持位上,恭恭敬敬的对待三宝,尽心尽力的做好该做的一切。三宝给了我们成就的机会,给了我们因缘,是我们的福田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1-24
第四章 马哈咖沙巴如何遇上佛陀继续我们的故事,现在要回来看马哈咖沙巴(Mahakassapa)。㈠在他来到十字路口之后,他去了哪里?如前述,当两个沙门分手时,大地被他们的出离
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4-11-14
弘一法师:如何改习惯?吾人因多生以来之夙习,及以今生自幼所受环境之熏染,而自然现于身口者,名曰习惯。习惯有善有不善,今且言其不善者。常人对于不善之习惯,而略称之曰习惯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2
经言:人之谤我也,出初一字时,后字未生;出后一字时,初字已灭。是乃风气鼓动,全无真实。若因此发嗔,则鹊噪鸦鸣,皆应发嗔矣!其说甚妙。而或谓: 设彼作为谤书,则一览之下,字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从前有位虔诚的佛弟子,每天都从自己的花园里摘来鲜花用以供佛,法师见了,非常欣喜地告诉她,常常用香花供佛的人,来世会有庄严的相貌。这位佛弟子听了也很欢喜,她说: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请看世尊往昔是如何放生救生的 金光明经卷第四流水长者子品第十六 佛告树神。尔时流水长者子。于天自在光王国内。治一切众生无量苦患已。令其身体平复如本。受诸快乐。以
戒杀放生时间:2024-11-05
首先,你必须认清一点,香道不是香薰,不是买一盒你最喜欢的香水或精油来熏房子的,香道是品尝各种天然香木发出的香味的变化的。所以只要是沉檀原味香,都是可以值得买来慢
香道道具时间:2024-11-02
单品香要选择用料纯正,不含化学粘合剂等化学成份的为好。真正的天然单品香在燃烧的过程中没有明显的香气,不使用亮丽的色彩(染料中含有甲醛)。从传统香品制作工艺及功效
香道培训时间:2024-10-27
五欲把灵魂弄丢了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世人都迷于财色名食睡,岂知那是地狱五条根。第一是嗜财如命,刚才已讲过。第二是好色。在很多家庭里,丈夫有不少女朋友,妻子也结交很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7
香道,亦如茶道般,有一套繁琐的工具与礼节。其实,焚香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如果进入欣赏的层次,甚或成为纯粹的艺术,就会变得严肃起来。繁复的香道仪式不仅成为了一门艺
香道与生活时间:2024-10-21
觅善知识,得有缘!你若想希望什么样才算是善知识?佛在世的时候,以佛所说的历来因缘,一个字,自己不认识,问到别人,别人跟我说,这就是善知识;一件事我自己不明了,别人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0
禅之和谐观的历史内蕴与现代意义以《坛经》中的惠能禅思想为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图书馆馆长 洪修平禅源于印度,但兴盛于中国,不仅在后来千百年的发展中成为中国文化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9
隋唐时期产生的佛教宗派,对以後佛教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持久、深刻的影响:其中,那些因为在创宗建派过程中有突㈩贡献而被奉为各派祖师的人物,对唐中期以後的佛教演变影响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