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品菩提心利益
一、明菩提心所依
(一)思惟暇身难得
4.暇满人身极难得,
闲暇而又圆满的人身是非常难得的,
既得能办人生利,
如今既已获得这成办人生利乐的机会,
倘若今生利未办,
倘若不利用它来促成自他的究竟利益,
后世怎得此圆满?
来生怎可能再获得暇满的人身呢?
(二)思修善心难生
5.犹于乌云暗夜中,
就像在乌云笼罩的黑夜当中,
刹那闪电极明亮;
刹那的闪电显得非常明亮,照彻了大地;
如是因佛威德力,
同样,因为佛陀威德力的感召,
世人暂萌修福意。
许多人才暂时萌生了修习善法的意念。
二、思惟菩提心利益
(一)总明菩提心利益
1.能消重罪
6.以是善行恒微弱,
通常,世间人的善行总是微弱而短暂的,
罪恶力大极难堪,
而罪恶的势力又非常强大而持久;
舍此圆满菩提心,
除了殊胜圆满的菩提心以外,
何有余善能胜彼?
还有什么其它的善行能胜过这些罪恶呢?
2.能获妙乐
7.佛于多劫深思惟,
长久以来,诸佛一直深思着该如何利生,
见此觉心最饶益。
他们发现菩提心的利益最为广大。
无量众生依于此,
如果众生都能依止菩提心去修学佛法,
顺利能获最胜乐。
那么必定会顺利获得最胜妙的安乐。
3.能办所求
8.欲灭三有百般苦,
因此,如果有人想消灭三界种种的痛苦,
及除有情众不安,
想要去除一切有情众多的不安,
欲享百种快乐者,
以及想要享受种种的幸福与快乐,
恒常莫舍菩提心。
那么永远都不该舍弃志求菩提的决心。
4.名至敬归
9.生死狱系苦有情,
即使是系缚在生死牢狱中的苦难众生,
若生真实菩提心,
只要能生起由思或修所生的真实菩提心,①
即刻得名诸佛子,
那么立刻就可以尊称为诸佛如来之子,
世间人天应礼敬。
世间的人和天都应该向他们礼敬。①
(二)总喻菩提心利益
1.转劣为胜喻
10.犹如最胜冶金料,
菩提心就像最殊胜的冶金材料一样,
垢身得此将转成
污浊的凡夫垢体一旦加进它来冶炼,
无价之宝佛陀身;
一定会逐渐转成无价之宝的清净佛身;
故应坚持菩提心。
所以应该善为引发并坚持菩提心。
2.珍贵难得喻
11.众生导师以慧观
众生唯一的导师以无量的智慧观察时,
彻见彼心极珍贵;
发现菩提心非常的珍贵;
诸欲出离三界者,
因此,所有想要脱离六道轮回的众生,
宜善坚持菩提心。
都应该牢牢地持守珍贵的菩提心。
3.得果无尽喻
12.其余善行如芭蕉,
菩提心以外的善行就像芭蕉树一样,
果实生已终枯槁;
长出果实以后就会枯萎而死;
菩提心树恒生果,
菩提心树却能经常生出益人的珍果;
非仅不尽反增茂。
它不但不会枯萎,反而更欣欣向荣。①
4.能除恐惧喻
13.如人虽犯极重罪,
好比一个身犯重罪的人,四处被人追捕,
然依勇士得除畏;
后来因为投靠勇士才消除了内心的恐惧;
若有速令解脱者,
如果菩提心可使依止的人迅速获得解脱,
畏罪之人何不依?
那么害怕罪报的人为何不去依止呢?
5.能灭重罪喻
14.菩提心如劫末火,
菩提心好比劫末的猛火,
刹那能毁诸重罪。
它能在刹那间烧毁各种重罪。①
(三)引经证成
智者弥勒谕善财:
《华严经》中,睿智的弥勒菩萨对善财说:
觉心利益无限量。
菩提心的利益广大无量。②
(四)别明菩提心利益
1.菩提心之种类
15.略摄菩提心,
如果简要地加以归纳,
当知有二种:
应知菩提心有两种:
愿求菩提心、
即愿求菩提的愿心
趣行菩提心。
和行向菩提的行心。
16.如人尽了知,
好比一般人都能了解,
欲行正行别;
心中想去某处和已经动身上路的差别;
如是智者知,
同样,有智慧的人也应该知道,
二心次第别。
愿、行两种菩提心是有先后之别的。①
2.愿心与行心之利益
(1)愿心利益
17.愿心于生死,
在尚未获得解脱的生死轮回期间,
虽生广大果,
愿菩提心虽然可以生出极大的果报,
犹不如行心,
但是却不能像行菩提心一样,
相续增福德。
相续不断地增长广大的福德。①
(2)行心利益
18.何时为度尽
无论是什么人,从什么时候开始,
无边众有情,
只要是为了彻底解救无边的众生,
立志不退转,
而兴起永不退转的意志,
受持此行心;
真正地去受持行菩提心;
19.即自彼时起,
那么就从那时候起,
纵眠或放逸,
这个人纵然在昏睡或放逸之中,
福德相续生,
他的福德仍将不断地滋生,
量多等虚空。
而且广大得就像无边的虚空一样。②
三、菩提心利益之依据
(一)引经证明
20.为信小乘者,
为了使信仰小乘的行者回小向大,
妙臂问经中,
在《妙臂请问经》里,
如来自说故;
如来曾经亲自如此宣说过;
其益极应理。
所以菩提心获益无边是正确合理的。①
(二)以理成立
1.愿心获益之理
(1)福缘广大
21.若仅思疗愈
如果有人仅仅想到:
有情诸头疾,
我要设法疗除一切有情头疼的疾病,
具此饶益心,
具有这种饶益众生的广大善心,
获福无穷尽。
那么他就能得到无量的福德。
22.况欲除有情
何况菩萨一心想要解除
无量不安乐,
芸芸众生的无量不安,
乃至欲成就
甚至想促成一一有情的无量功德,
有情无量德。
这种愿心的福德当然就更不用说了。
(2)无与伦比
23.是父抑或母,
是父亲或是母亲,
谁具此心耶?
或者还有谁有这样饶益众生的心呢?
是仙或欲天,
是欲天还是诸仙,
梵天有此耶?
难道修四无量的梵天发得起这种愿心吗?
(3)珍贵难生
24.彼等为自利,
上述那些人,即使是为了自身的利益,
尚且未梦及,
尚且不曾在梦中梦见
况为他有情,
自己发起如此广大的饶益心,
生此饶益心?
何况是为了利他而生起这种愿心呢?
25.他人为自利,
一般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情况下,
尚且未能发;
尚且不曾生起刹那如此饶益的善心;
生此珍贵心,
如果有人能为利他而发起珍贵的愿心,
稀有诚空前!
那真是空前的稀有难得啊!
26.珍贵菩提心,
这种珍贵的菩提心,
众生安乐因,
是一切众生欢乐的主因,
除苦妙甘霖,
也是涤除一切痛苦的甘霖,
其福何能量?
它所蕴含的广大福德怎能度量呢?
2.行心获益之理
27.仅思利众生,
如果一个人仅仅想到要利益一切众生,
福胜供诸佛,
他的福德就远胜以广大的宝物供养诸佛;
何况勤精进
那么菩萨实际努力去利乐一切有情,
利乐诸有情。
他所得的福德当然就更不用说了。
28.众生欲除苦,
虽然众生都想解除苦难,
奈何苦更增。
无奈总是惯于造作罪业,自讨苦吃。
愚人虽求乐,
虽然都想追求快乐,却因为愚痴,
毁乐如灭仇。
白白把自己的幸福当仇敌一样消灭了。
29.于诸乏乐者,
对于那些缺乏安乐
多苦诸众生,
以及充满痛苦的世间人,
足以众安乐,
行菩提心能满足他们所需求的众多安乐,
断彼一切苦,
帮助他们断除一切痛苦,
30.更复尽其痴;
并彻底化解他们的愚痴;
宁有等此善?
在这世间上,哪有和这相等的善行呢?
安得似此友?
哪里找得到像这样的善知识呢?
岂有如此福?
哪有比菩提心更广大的福德呢?
四、敬叹菩萨
31.若人酬恩施,
如果一个人知恩能报,
尚且应称赞;
尚且值得世人称许赞叹;
何况未受托
那么未受请托而热心助人的菩萨
菩萨自乐为。
当然就更值得我们恭敬和赞叹了。
32.偶备微劣食,
有的人偶而预备了一点家常便食,
嗟施少众生,
轻蔑地施给少数几位饥饿的众生,
令得半日饱,
使他们获得半天的温饱;
人敬为善士。
仅仅如此,就被人恭敬地称为善士。
33.何况恒施与
何况菩萨尽未来际以种种布施
无边有情众
圆满人们心中一切福善的意愿,
善逝无上乐,
甚至帮助无边的有情众生
满彼一切愿。
获得圆成佛道的无上妙乐。
34.博施诸佛子,
像这样发心博施济众的菩萨,
若人生恶心,
如果有人对他生起狠毒的瞋害心,
佛言彼堕狱,
佛说:此人将长期陷住地狱受苦,而且
久如心数劫。
时间长得就像所生邪恶心数的劫期一般。
35.若人生净信,
反之,如果有人对菩萨生起清净的信心,
得果较前增;
他所得善报广大长久的程度将远胜前者;①
佛子虽逢难,
菩萨行善时虽然也会遭遇重重难关,
善增罪不生。
但是不仅不生罪过,反而因此增长善行。②
36.何人生此心,
有谁已经生起这种最珍贵的菩提心,
我礼彼人身!
我就恭恭敬敬地礼敬这位菩萨!
谁令怨敌乐,
谁能以德报怨,使仇害者获得安乐,
归敬彼乐源!
我愿归依这使一切众生安乐的泉源!
①慧有三种:闻所生、思所生和修所生慧。慈心、悲心和菩提心也不例外,它们不能无因无缘而生,同样须经由闻、思、修的过程才能产生,所以有闻所生菩提心、思所生菩提心和修所生菩提心三种。其中,由听闻经教等暂时促发的闻所生菩提心,非常脆弱,极易退失,所以不算真正的菩提心。须是久经思惟,获得定解,不再依靠名言,不需外加作意,一见苦难众生,自然由衷生起欲成佛度众生的强烈意愿。这种思所生菩提心,才算是真正名符其实的“初发世俗菩提心”。此心一发,即名佛子,入大乘菩萨资粮道位。若是已得定者观修,其所生之菩提心,则为修所生菩提心。以上说明系根据哲蚌寺·果茫学院教材,嘉木漾·协巴(’Jam dbyangs bshad pa’i rdo rje,1648~1722)著,《入中论探微——阐明教理宝藏深义之福缘正道》(dBu-ma ’jug-pa’i mtha’-dpyod lung-rings gter-mdzod zab-don kun-gsal skad-bzang ’jug-ngogs)“初品”忆述,出处叶数已佚。又,西藏噶举派祖师——冈波巴的传记里,有一段关于修习菩提心的记载。该传说:冈波巴初习禅定不久,即能一定十三天。后来,他续修菩提道次第七个月,终于生起如量的世俗菩提心。自此以后,冈波巴就未曾一时一刻忘失过菩提心(《冈波巴大师全集选译》,页2)。这是“修所生世俗菩提心”圆满成就的一个典范;值得留意,值得效法。
①第9颂3、4两句,大概出于《宝积经》,如云:“迦叶!譬如转轮圣王而有千子,未有一人有圣王相,圣王于中不生子想……初发心菩萨亦如是,虽未具足诸菩萨根,如胎王子,诸天神王深心尊重,过于八解大阿罗汉。所以者何?如是菩萨名绍尊位,不断佛种……譬如大王夫人生子之日,小王群臣皆来拜谒。菩萨亦尔,初发心时,诸天世人皆当礼敬。”参见印顺著,《宝积经讲记》页146、152。
①一粒小水滴飘落大海后,立刻与大海水溶合一味,无二无别;海水不枯,雨滴不竭。同理,区区善行功德,一旦回向无上菩提,或由菩提心所摄持,随即尽虚空,遍法界。虚空无尽故,众生无尽;众生无尽故,菩提无尽;菩提无尽故,回入菩提大海之福德,亦永无穷尽。如《大集经·无尽意菩萨品》说;“譬如天雨一滴之水堕大海中,其滴虽微,终无灭尽。菩萨善根愿向菩提,亦复如是,无有灭尽。”(大正,13,192下)比起“菩提心树喻”,“雨滴入海喻”似乎更能说明菩提心得果无尽的功德。
①此半颂大概出自《学集》“清净品”所引《慈氏解脱经》(大正,32,110中);另见《经集》所引《华严经》(汉译《大乘宝要义论》,大正,32,51下);另见《宝树经》:“犹如大地,菩提心能消融一切不善法;如劫终之火,菩提心能焚毁一切罪业。”(《冈波巴大师全集选译》,页225。)
②参见《学集》初品(大正,32,76上~中;10,429中~430中)。又,《菩提道灯难处释》亦曾引用此段经文(《阿底峡与菩提道灯释》,页115)。
①参见《学集》初品(大正,32,77上;另见SS:p.9。又,寂天以后,几乎所有讨论到“发心类别”的印藏论著都少不了引用《入行》的第15、16两颂(《现观庄严论初探》,页198~201;《阿底峡与菩提道灯释》,页127。)
①参见《学集》初品所引《善谏经》(《教诫国王经》)一段(大正,32,77中);另见SS:p.10。又,《菩提道灯难处释》亦曾引用此段经文(页123)。
②愿心是行心之始,行心乃愿心之成。有意愿未必有实际之行动,一旦付诸行动,意愿早已被相当程度地强化,且深深渗入潜意识中了。此外,一个在强烈意愿推动之下誓受行菩提心戒的菩萨,他所持守的戒誓、所行的六度四摄和所发的愿心,必然会有相辅相成的效果。因此,纵然初学菩萨有时会现出昏睡或放逸的行为,但是他们潜意识中利益众生的意行功德,依然会相续不断的增长。例如念佛已经串习成片的念佛人,虽然在昏睡或放逸中,心中的佛号依然相续不断一样。又,第18、19两颂大概出自龙树的《宝鬘论》:“此无边众生,菩萨依大悲,从苦而拔济,愿彼般涅槃,从发此坚心,行住及卧觉,或时小放逸,无量福恒流。”(汉译《宝行王正论》,大正,32,498上~中。)
①参见大正,18,748下~749上。
①参见《经集》所引《信力入印法门经》:“若或有人于菩萨所随以何缘起欺慢心生忿恚者,由是恶业堕大号叫地狱……”(汉译《大乘宝要义论》,大正,32,54上);又,《入定不定印经》说:“若复有人于信解大乘菩萨所发清净心暂一观视者,如是福蕴倍胜于前阿僧祇数……”(同上,大正,32,54下)。
②参见《学集》第十八“念三宝品”:“诸菩萨或以因缘遇诸难事,正念对治,不生惊怖。如《般若经》说:菩萨摩诃萨设于恶兽难中……于怨贼难中……于渴乏难中……于饥馑难中,不生惊怖……作如是念;今此众生受饥馑苦,深可怜愍。愿我当成……菩提时,国土无有饥馑之名……。如是所作,则能增长广大福因。”(大正,32,142上~中)。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何谓菩萨行?要了解什么是「菩萨行」,就得先弄清楚什么是「菩萨」?我们看到经典的记载,菩萨没有一定的身分;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前,曾为出家比丘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来不及的悔恨在汉朝韩婴所著《韩诗外传》卷九中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人子希望侍奉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无法尽孝。来不及侍奉父母,真是遗憾的人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8
从感恩开始一个好的社会是由无数个好的家庭凝聚而成,好家庭则奠基于良好的亲子关系,所以儒教重视修心、齐家,才可以治国、平天下。每一个人要先好好修养自己,培养慈爱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第十地 法云地菩萨道看来好像很遥远,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去实行,再怎么远的路,总有到达的一天。虽然凡夫很渺小、圣人很伟大,不过,要从渺小变成伟大并不困难,只要有心、有愿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学佛即是「学佛的生活」,如果能把心照顾好,净土就在我们身边,天堂即现在我们的面前;而可怕、可恶的人生──像地狱般的苦难,同样地也是由一念心所造成的。一念之差 地狱天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对人一定要平等,而且要尊重别人,如果有了贡高我慢,时常都以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别人能干,那就大错了。但是若因某些工作自己学不会时,就认为「能干是你的事,学不会是我的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生活贫困的人,但是,也有贫中之富的人。当时有一户人家是属于贫中之贫的人,他们的生活向来已经很贫穷,而夫妻俩又非常悭贪,佛陀为了感化这户人家,于是,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经中有一则小 故事 ,有对老夫妻没有子女、亲戚,住在一个山城小镇外,没有什么邻居,只有两老相依为命,虽然生活贫困,但是生活中充满着爱的意境与满心的善解。心中有爱 贫穷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次,佛陀的弟子们在外看到人家在办丧事,为了祭拜亡者,杀了许多生灵,因此个个表情悲戚。佛陀知道后,悲悯地说:「这就是众生的颠倒啊!殊不知人死了,屠杀生灵的行为对亡者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头大象,体型强健、性格温顺,国王非常喜爱牠,特地为牠建造一间舒适的象舍。一群强盗看中象舍周围静僻隐密,接连好几个晚上悄悄聚集在象舍旁,商量抢劫的计划,像是如何破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在世,真正过不去的是自己,最恶毒的敌人是自己的心,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反观自性,不要让恶念浮上心头。世间没有过不去的事,切勿轻视自己的生命。培养开阔心胸 预防心病良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中篇》五浊恶世度有情佛陀的苦行因缘每个人与生具来皆有那分能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会分辨不清、错失良机,因而招来很多障碍自己的缘。在佛经里有这样的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某一个时候,佛在一村落里,那个村落的东庄与南庄隔着一条河,东庄约有五百户人家,庄内的众生常造诸恶业,没机会听闻佛法,每天总是在吃喝玩乐、安逸懈怠中度过。佛陀怜悯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守财狗通常静坐是为了训练自己精神集中,洗涤习气,每天若以一点点的时间来训练,慢慢地累积,就能养成很好的思考习惯,调伏向外奔驰的「心念」。佛陀最关心众生的心念,所以应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最美的心境一位老先生怀抱我家门前清洁,别人家门前也该干净的心念,每天都去打扫街道。他以实际的行动来爱乡里、爱别人。二、三十年来,不管是刮风、下雨,从未曾间断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不明事理徒恼乱心中若有一点疑惑,不要累积成恼或是怨,凡事用智慧分析、摒弃先入为主的观念,才能照顾好心念。人会有烦恼,就是因为累积不如意的事;然而世间事,十之八九都是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习气 可爱与可厌的分界同样是患了老人痴呆症的老人,一位令人心生欢喜,另一位却让人心起烦恼!年轻时心念的养成,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晚年境遇。有位中年妇人来看我,诉说家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无价之宝方为贵我们要好好用心,把心清净之后,要善于环保,保持清净的心,切勿再染上世俗贵贱的心态;有真正超然的道心,万事万物自然无贵贱之分,而且能圆融无碍。人生忙忙碌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辑四 至爱篇人生有爱无憾事罹患癌症的慈诚队队员,在队友的细心照顾下,生理与心理上都获得了一股温馨的暖流。人与人之间,若能彼此扶持、相互关怀,社会便能呈现一片祥和!慈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学佛的好处是看开和原谅,老法师开示。不能造业,不能造业这句话容易说,不容易做到。我们试问一问,能不能原谅一个陷害我的人,羞辱我的人,毁谤我的人?能不能?不能,不能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
善解包容要善解、包容,对人要懂得善解,即使对方有意伤人,只要我们无心接受,就很容易善解;对事不要存有成见,若能打开心门事事包容,内心必然轻安自在。我常说要善解、包容,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体会证悟道理明白后,倘若还是放不下,就无法体会。所以,只要真正体会了真理之后,就会很欢喜地去做,这就是证果,证得欢喜的果报,心无烦恼、很自在,就是彻底觉悟的欢喜心。最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心灵的资粮佛陀在世时,曾说过一段染布的譬喻有一天,佛陀和弟子们来到王舍城托钵。城里有一条街道十分热闹,开了各种贩卖生活用具的商店,有打铁店、制桶店、布店等等。佛陀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回归本性一个人是否高贵,并非自我标榜;而是需要好好地努力,回归自己的本性自然,才能达到真正的高尚。人的本性是自然、平等的,世间上之所以有分别,就是因为有我,而且自以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地藏经》是一部荐亡易诵的经典,在教界有佛门孝经的美誉,是佛陀在忉利天为其生母摩耶夫人所宣说的经典,主要内容是叙说地藏菩萨「因地」的孝行故事;本生的大愿大行--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2-13
「所生之处,果报追随,相从不舍」,这几句要记住,三句。我们的一生记住这句话,天天所遇到的,是果报追随,相从不舍。果报要受,受都不放在心上,都不会引起分别执着,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如何发起愿菩提心愿菩提心,就是我要帮助一切众生出离轮回的愿望。对凡夫来说,这一愿望并不容易生起。可以说,我们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愿望。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从未帮助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世尊。我观未来及现在众生。于所住处。于南方清洁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龛室。是中能塑画。乃至金银铜铁作地藏形像。烧香供养。瞻礼赞叹。是人居处。即得十种利益。何等为十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2-06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第二节 劝说出家的利益这一部分,律祖引用《华手经》、《大智度论》等经论,进一步阐述劝说或辅佐他人出家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为什么护持网站为护持正法呢?在以前年代,由于没有网络,所以经书及法宝都以手抄或印刷为主。现在网络普及很快,而且大大降低了佛法传播的成本,印一本佛书或许要几元钱一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03
地藏菩萨的威神力量实在不可思议,如果有按照上面所说断恶修善的善男子善女人听到这部《地藏经》及地藏菩萨的名号,或者是恭恭敬敬瞻仰,经常的诚心毕恭毕敬礼拜地藏王菩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03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在我们学习实践当中,最主要是僧宝,先是依僧宝而闻法,以开智慧而见佛。所以佛法一代一代传下来,非常的不容易的,除了内在有浓浓的那份情感,那种信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2
《七俱胝佛母准提大陀罗尼经》的记载 据《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所记载。诵持准提陀罗尼,能得到光明独照。所有罪障尽皆消灭。寿命延长。福德智慧增进。并得致诸佛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02
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痛苦,有身体上的、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痛苦。所以我们要给人体贴的爱和关心,因为你所散发出的关怀和喜乐会带给身处痛苦之中的人极大的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1
菩萨行与新生活运动──二十九年四月在星洲中正中学讲──中国平常人的观念,以为菩萨就是偶像的代名词,其实偶像很多不是菩苈,菩萨也不一定有偶像;立像不过表示恭敬的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1、与佛有缘,一切生命平等受用有友问了一个问题,俺就这样为您作答吧。先认识什么叫佛教?佛教——是佛陀对生命的教诲而不是仅对佛教徒。所以,若信佛、若敬佛、若学佛、若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7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世尊的开示:警惕——若谤法师即是谤佛 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恶业过彼挖一切众生眼罪聚看到多有一些学佛的同修,言语极其的随意、浅薄无智、斗争坚固,真的是造业无量,自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法师品第十此品明五种法师: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大论(大智度论)明六种法师:一信力故受,二念力故持,三看文为读。四不忘为诵,五宣传为说,六圣人经书难解须解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用心,不贪财,不恋色,这就叫修行。常时观身体是无常的,是不干净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这样观,你的烦恼就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1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解】因果相背,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一条,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疑惑的,“十力”这个摆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经行的利益十诵律云:“经行有五利:一剿健(剿音巢轻捷也),二有力,三不病,四消食,五意坚固。”三千威仪经:“有五处可经行:一闲处,二户前,三讲堂前,四塔下,五阁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9
佛宝网讯 近日,首届海峡两岸佛门书画艺术展作品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目前已陆续收到很多书法家、画家作品,投稿作品题材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佳作精彩纷呈。现选
文化资讯时间:2024-09-27
成唯识论译注卷三作者:韩廷杰释译星云大师总监修卷三译文第八识与几心所相应呢?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阿赖耶识自无始以来,至未成佛以前,在一切位永远与这五位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5
成唯识论译注卷一作者:韩廷杰释译星云大师总监修卷一向万法唯识的佛法致敬!向完全清净的佛陀致敬!向部分清净的菩萨致敬!我(十大论师)现在解释世亲菩萨的《唯识三十颂》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5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不说一般的道友,我们出家弟子对这种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达真堪布:会供的殊胜功德利益略说会供是我们经常修的一种法。会供不仅仅是一种供养,其中也有很多殊胜的修法。整个会供的内容可以分为加持供品、迎请、供养、忏悔、斩魔、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09-23
1在因果法则里面是不成立的。作善就在自己心田里落下善种子(善因),作恶就在心田里落下恶种子(恶因),善种子和恶种子不能互相抵消,到它们因缘成熟时,各结各的果报,不会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