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存在的价值,在提供人民自在、快乐、幸福的生活为目的,如果社会能够提供物质满足与心灵建设平衡的发展,即为国家得以永续经营的最大保证。当伟大人民正每日默默耕耘,使国家迈入富强大道之时,紧接着就是发扬社会责任的开始。社会责任的意义,在于众人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提升文明发展:如美国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之社区意识,鼓励义工精神与参与社区事务;如雷锋精神发扬公民无我奉献的心;如儒家君子风度伦理的教育;而大乘佛法悲智无碍的菩萨精神,亦是个人实行社会责任的最佳表率!实现菩萨道精神应该从何处做起?儒家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此本就是人心,此道就是人本教育、人伦教育、君子教育,佛法的教育。先从人心改革,文明的社会即逐以建立。记得我的恩师慈航菩萨曾说:慈善、文化、教育,是拯救佛法的三个救命圈。此三条正法道路,是用最具体、最实际之行动(Action)来推动社区的发展。我欲就此三项主轴,来分享佛教如何以行动的力量,实践社会责任以提高社区文明:
教育(真):
释迦牟尼佛出世的目的,是透澈了十二因缘法而教化众生。释尊说法四十九年,是以佛法之药方,洗涤人心贪、瞋、痴种种烦恼,所以释尊是大医王、大教育家,亦是位伟大的社会工作者。我国着名之教育家曾说:国之盛衰,视乎教育,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材者在教化。教育是以育人为本,以人本教育提升人的素质。唯有教育,才能彻底改变人心。教育是以最低成本的方式,达到社区文明的进化:如我国扶贫工程、希望工程等教育计划,就是具体改善生活品质、提升社区竞争力的最佳典范。在美国的社区里,亦提供有免费成人再教育课程Continuing Education,如同释尊与孔子有教无类,人人无论贫富、从小到老皆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以智慧提升社区文明,达到均富社会为目的,所以,西方哲人曾说:知识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
释尊以佛法教育洗涤心智,以内化升华之净行,达成育才终究的目地,以大乘佛法的教育说,就是以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与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等之实际行动做为基础教育。此教育能够让身心得到安定,家庭和乐,社区祥和,乃至于国与国之间的和乐共存。今天社会与家庭的许多矛盾,是肇始于彼此间的不能够了解,因为不谅解,而造就环境的对立与冲突。学佛,就是要把人先做好;培养平等、慈悲、和谐、清净的心,这就是缘起人生的道理。王阳明: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解释,恰为佛法真、善、美理事无碍,心即理(真)、致良知(善)、知行合一(美)以实践社会责任之净行,作为提升社区文明的最佳注脚 ── 教育(真)、慈善(善)与文化(美)事业。
慈善(善):
近代由太虚大师、印顺导师所影响的佛教团体如慈济功德会、法鼓山心灵环保与佛光山的人间佛教运动,皆以实际悲行、护生行动深入人心,实践社区文明。人乃万物之灵,因为人有最高的理念,最高的智慧与向上向善的本能。慈悲,是人类共同性的语言,以悲行协助众生解除苦痛,希望他离苦得乐皆得解脱。我国传统的王道文化如尧、舜,亦讲究仁民爱物、厚生关怀,以人道的精神Humanitarian实践人间净土,一如释尊于古印度在未出家前,亦是位仁慈爱民的转轮圣王。学佛,不但要与佛打交道,更是与人打交道。有包容心、持善念,行六度、四摄,从修身,孝养父母及家庭做起,再扩张至社区、国家,甚至于不认识的人。学佛就是先把人做好。信佛求福、求财、祈求平安本身并没有错,这是人的本能,但求的是福德与智慧的无漏财、以无量、无住法财作为功德究竟。除了自己的快乐外,还要帮助众生得到自在、快乐、幸福,这就是学佛者的社会责任。
观世音菩萨与我国民间特别有缘,大悲法门普渡众生: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无刹不现身,特别能与众人感应。其实,慈悲济物即观音,每一个人都是观世音菩萨,都是活雷峰。美国社区在冬季感恩节、圣诞节至新年期间,是传统感恩与祝福的季节(Seasons Greetings)。谈到感恩以佛法说,就是缘起正见,感就是感激、感同身受、感应道交。心存善念,感谢旁人对我的恩惠,福报就自然会大,这就是感恩的成效,不需强求能自得。恩是给人家协助,给人家收获,就会有好的因缘果报。感恩的心,因为有你表现在行为上,福就会越来越多。《回向偈》说:上报四重恩,报父母、师长、国家与众生恩,这就是佛法感恩的精神。如果我们懂得感恩,社会就没有冲突。感恩是古往今来,超越时空必然的真理。感恩对于人与事、人与人,甚至人与物,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今环境的乱象,就是因为不知恩报恩、饮水思源,甚至索求不足、以怨报德,环境才会如此紊乱,这代表物质环境虽然进步神速,但精神文明却很贫困。世间想要太平,无论是国际、国家、社区,乃至于家庭、个人,如能抱持着感恩的心,天下即可平安。此道理并不高深,简单易懂,但众生无始劫来的业障却阻碍本有良知,蒙蔽眼前光明,而造就出世间的诸多困扰。
如果感恩愿力浅薄,至少能长养祝福心。祝福,即他人做好事,我们都不障碍,而且希望他做得更好。虽然自己没有力量做到,却能随喜功德。随喜,就是人家做善事,我不但不障碍,还能赞叹、鼓励他人能圆满成就,这就是修行菩萨道的根本。我们虽然没有佛、菩萨智慧与神通妙用,但简单的祝福却是容易做的。佛法有许多高深真理,非凡夫所知能急速验证,如果在缘起、互助、感恩、祝福等观念能够受用,修行上就会进步很多。当然,世间苦难,有种种无奈,如果能出一点力,作一些事,发一点光。以正见增上祝福、感动,希望他人更好,这就是菩萨精神的最好实践。
文化(美):
学佛法是学习佛陀圆满究竟的教育。以慈悲、平等的智慧建设文明,仁民而爱物,社区文化能够健康、均衡发展,即可得到永久的安定。作一个真诚、平实的人,学自己该学的,尽自己当作的,做自己本分能作的,帮助需要帮助的众生,这就是宇宙人生最深刻的验证。万丈高楼平地起,学佛,并非限于谈玄说妙,讲哲学、论科学,先把人心建设做好,推广于社区。佛法之五乘共法里就是以人乘为基础,这与儒家思想,美国公民社会之社区意识一致。发扬厚生、利生等事业,以教育、慈善、文化三大主轴进行社区改造,培养德行。释尊是位伟大的社会工作者、社会改革者,正大光明,如《法句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义,是诸佛教。菩萨精神是以智化情,以智导行之六度、四摄法的真理体现。菩萨即觉有情,给众生欢喜,给人家快乐。少一点恶语与暴戾之气,善尽社会责任,文化之美即自然展现,社区即可均衡发展。人间佛教,并非理想的未来,而是当下一念真、善、美之体验,只要社区能够发展慈善、教育、文化等事业,如此做,即能悟入真正的自由。
所期望于佛教整理委员会者一、在佛教界内所争论的佛教问题,其实还没有真正关涉到佛教的本身,不过是僧徒的吃饭问题而已。长老们要维持他们传统的地位,不得不顽固地和环境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论佛教革新运动中的困难问题关于佛教的整理或改革,一般人都认为是一桩艰巨的工作,有人并且说足一切改革工作中最困难的一环,我近来也深深觉得。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佛教与女性女孩也能证明她们比男孩强。女性在佛教的地位是独特的,佛陀给予女性参与宗教的自由和权力,佛陀是给予女性宗教自由的第一位宗教导师。在佛教成立之前,女性活动
南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夫教育者,遵从诸佛之教理,发育群迷之正智也。然群迷之正智,为何而欲发之耶?良以众生本无种种诸苦,以不了世间一切事物之实相,故惑无为有,惑妄为真,惑好为丑,惑善惑恶。以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道人也包括僧人,“心无义”是假佛学,关于佛教你不知道的小历史今天继续和大家说一些关于佛学的小知识,希望加深你对宗教,对佛的理解。1、 道人原来也包括僧人“道人”这
金玉良言时间:2025-02-13
五、佛教与宗教有一班人以为佛教是宗教,还有一班人又以为佛教是哲学,又有一班人还说佛教是合乎科学。佛教究竟是不是哲学和科学,现在暂时撇开不说;至于佛教是不是宗教,倒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二七、佛教与佛学佛教、佛学、佛化、佛法,从普通的一般眼光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分别,但是过细思索一下,它每一个名词,都有它的用意与解释的,否则为什么不用一个就够了呢?诸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三、责任与光阴一个人看他肯做事不肯做事,那是看他肯负责任和不肯负责任来判断。假定不肯负责任的话,连自己家庭中的事业,他也是不愿意去做,何况与他不关痛痒的事情呢?果能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佛教不相信定命论,但是相信因果论。因果是可以改变的,过去已造的因加上现在的因,可以改变它的结果。但是佛说:定业不可转,重业不可救。所谓定业,是造了极大的恶业,如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1
佛教饰品保养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的材质和种类而分别来说,大致来说有以下要注意的方面: 一、檀木类的佛教饰品比如紫檀、绿檀、檀香等材质,不能沾水,如果沾上要马
佛珠文化时间:2025-02-05
一代文豪鲁迅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和佛教文化的滋养,他的人格力量与创作成就跟佛教有着重要的关系。鲁迅生于1881年,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时已37岁,在此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26
佛教是公元前6至5世纪由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的(大致与我国的孔子、老子时代相当),最初由西域传入我国,东汉初年开始广为流传,在隋唐和盛唐时,全国已经有了很多的佛教寺院,寺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25
每年的岁末年初,总能听到很多人谈论“生肖和犯太岁”的话题。提到“太岁”,很多人都会想到“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当头坐,无灾恐有祸”等民间流传的老话。在中国几千年的
佛答时间:2025-01-23
请购佛教饰品有什么讲究 第一, 佛教饰品不宜说买,应说请,或者说请购。表示一种尊重。第二, 佛教饰品如果在不佩戴的时候,不要随便放在裤子口袋里,放在上衣口袋,或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现代这个社会,由于我们为科学所迷了。西方科学文明四百年,两百年前传到中国。日本人接受西方的科技文明,比我们早,他四百年。中国西方科技文明从日本传来的,二百年。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0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指法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惟贤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一.善的定义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魏德东:佛教的婚姻观 婚姻的条件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01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解脱生死的确是身为佛教徒,无论出家在家都应慎重面对的根本大事。此语并非表示佛教徒是出世的、是逃避社会责任的;相反的,身为一个佛教徒,更应该作为表率,尽心尽力去,一般公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8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佛教之涅盘观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 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4-11-23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争什么争酒疯 - 争什么争 在今日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愈发达,佛教的教义,且有愈因而显露其无比的光辉;佛法的理论,随科学的进步而愈得到印证。科学是理智的产物,而佛教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前两年,一位同事出了一次轻微车祸,摔倒后昏迷了一会儿。被送到医院后,两天花了五、六千元,还什么名目都没有。后来拿了片子出来,医院说是颅骨骨折,需要植入人造颅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2
在中国,香的使用不但起源甚早,且与宗教有着紧密深刻的联系;这其中,佛教的用香不但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在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里,持续地发挥它深远的影响力。中国香道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11
故事二: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明朝一位进士袁枚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与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9
论印光法师的佛教修持及其弘法取向编辑:陈永革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本文以印光法师(1861-1940)的佛教修持及其净土弘化为论述主体,透过其迁单南下普陀后的修学行持、刻经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6
第三章 娑婆世界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银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9
问:佛教的确立,首先在于戒律,经过道安的努力,以后还有哪些律部的传译?赵朴初答:道安和他的弟子们寻求戒律的热心,对于律藏的充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道安在世时,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8
佛教与婆罗门教的“虚妄”观念比较姚卫群佛教与婆罗门教在分析外部事物或人的认识时经常使用“虚妄”观念。这一观念在印度宗教哲学史上的出现频率较高。在印度早期的宗教圣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7
佛教经典中常赞叹佛陀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以我们在佛教寺院中看到的佛像或菩萨像,不仅身形健硕、相貌庄严,而且神情愉悦、慈祥,这实际上反映了佛教对于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论中国佛教参与宗教间对话的《理惑论》模式董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对于本土的中国文化、中国人来说,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有些人基于其本土文化的立场,特别是儒学、道家和初期道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融合的佛教第一章 宗密其人及其佛教发展观宗密,在中国佛教发展到最高峰的时候,撰写了大量的著作,想表达这样一个重要的观点:融合。中国佛教应走会通的一路,具体地说,禅宗诸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世之所尚者,皆沉檀龙麝等难得之物,更有奇楠之香锱铢即倍于黄金。以为如得奇香便可契道,岂知闻香悟道全在平常处积累,一旦因缘具足乃可得之。若嗜其嗅,徒慕乐受而已。乐
香道佛教时间:2024-10-24
第十五章 禅宗的理论要旨与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第一节 禅宗的理论要旨——心性论禅宗是最为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因重于禅,主参禅,故名。禅宗的禅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禅师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第三节 禅门三宗心说宗密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为了调和禅教,分别以北宗、牛头宗和南宗为禅门的代表,以唯识、般若和华严为禅外其它教派的代表,将其互相参照、比附,以示禅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第二十章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唐代末期,禅师义玄(?-867)创立了临济宗。临济宗人忠实地继承了马祖、希运等禅师的心性思想,在平常心是道、无心是道的思想基础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虽然从政治和社会的权力关系而言,现代化一重要的意义在于宗教与政治之间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格局,从而把公共性的社会空间交于俗世性的政治去处理,宗教逐渐从全能性的意识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论秦巴山区佛教的几个特点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王亚荣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李利安秦巴山区地跨汉江南北,位处川陕交界,山高水长,川岭交错,将我国西北和西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