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发大心的玄奘法师
·大乘百法明门论译者生平
·出家学道
·西行求示与广弘大乘
·立论(真唯识量)名扬五印
·译经与弘教
·狮子国的起源
·发心与愿力
·慈悲度众生
·愿心广大
·玄奘法师的传记书录
一、乘百法明门论译者生平
在《大正藏》第三十一册,八五五页中段《大乘百法明门论》题目之傍,书有:
天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注一)
玄奘法师(六零二至六六四年),唐代高僧,河南省陈留县(偃师)人,俗姓陈,名袆,世称唐三藏,意谓其精于经、律、论三藏,熟知所有佛教圣典,是唐朝杰出的译经家,在中国佛教史上被称为博通经、律、论三藏的法师,前有鸠摩罗什法师、后有玄奘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是玄奘法师在唐朝盛世,贞观二十二年(西元六四八年)奉唐太宗之诏命,于四十七岁时所翻译出来的唯识宗论者。
玄奘法师是中国唯识宗初祖,其出生年代,自古以来有很多异说,一说为隋代开皇二十年(西元六零零年),其中以隋文帝元寿二年(西元六零二年)较正确。玄奘法师于唐高宗麟德元年(西元六六四年)圆寂,世寿六十三岁。
玄奘法师的父亲名陈慧,隋朝时做过江陵县令,其父一表人才相貌庄严,饱读诗书,两眼清如水明如镜,不怒而威。玄奘法师亦遗传了父亲的威严相貌和聪颖资质。祖父陈康,在南北朝时是北齐的国子博士,高祖陈湛,是魏朝的清河太守。根据陈氏宗族谱系,他竟是汉朝太丘陈仲弓的后裔,这样的族系真可说是名门望族,家学渊远。
二、出家学道
奘师(玄奘法师名号之略称,以下皆是如此称谓)之兄陈素,早先出家于洛阳净土寺,法号长捷。奘师自幼比兄诵习经典,亦习儒道百家典籍。大业八年(六一二年)洛阳度僧时,大理寺卿郑善果,见奘师年纪虽小(时年十一岁),却对答出众。因其问:“出家为僧,想要做些什么?”奘师答:“想要远绍如来的意旨,近光佛法的慈悲。”郑善果听他出语不凡,贤其器宇,破格以沙弥身分录入僧籍。并对同僚们说:“念经是容易,但要具有佛的风貌骨格的人才却很难得,我度此子入佛门,将来必定是佛门中一伟大奇材。”他的话,果然应验了。
出家后的奘师随兄共居净土寺,就慧景听《涅槃经》,从严法师受大乘论。隋唐之际,天下大乱,奘师和其兄遍历陇、蜀、荆、赵诸地,参谒宿老,足足迹及于半个中国。学习“毗昙”、“摄论”、“成实”、“俱舍”、“发智”等论,而通晓一切佛教哲学。于唐武德五年(西元六二二年)受具足戒。
三、西行求法与广弘大乘
当时的中国虽有佛典经论,但每一个人的解释都不相同,即使是同一部经论也是如此,奘师以佛经译文与各个学说核验之后,使他更加无所适从,于是当下发下宏愿,决心要去印度(古名天竺,佛教的发源地)追源溯本考证梵文原典,以解疑惑。于贞观三年(西元六二九年)立志西行,孤身涉险,历尽艰难;在沙漠中,走错路,四、五天滴水不进,曾想往回走取水,又告诉自己:“宁向西天一步死,不愿东回一步生。”就这样冒险犯难,感动人天。途经西域诸国,备受备国国王礼遇,于三年后,贞观七年(六三三年)才到达印度那烂陀寺。依止戒论师,研习《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大毗婆沙论》、《顺正理论》、因明、声明、集量、《中论》、《百论》等论,深入法海,钻研诸部,成为那烂陀寺的教师。
据《相宗史传略录》所载,奘师与戒贤论师有段不可思议的因缘。略述如下:
奘师至那烂陀寺礼戒贤论论师时,他已有一百零六岁之高龄,大众尊称其法号为“正法藏”,他通达一切经书典籍。他见到玄奘即问从何处来?奘师告以从中国来,欲学《瑜伽师地论》等,戒贤论师一听,竟然啼泣,并吩咐弟子觉贤说出因由。觉贤说:“师父三年前,曾患重病,每次病发时,痛如刀割,因而厌恶此肉身,想绝食自尽!当天晚上,在睡梦中,见一金色人,自称是‘曼殊室利\’,对师父说:‘你在过去生中,曾作国王,因为伤害很多物命,所以感召此病痛如刀割的果报,你不要厌弃这个身体!应藉此身多行忏悔业障,安忍受苦,怎可绝食自尽呢?岂不苦加苦!今有一位中国的僧人,想来亲近你修习瑜伽论,如今已上路了,三年之后就会抵达。你把佛法传授予他,他会将佛法广为流传,你的罪障自然消灭。今见你执著病苦欲舍色身,不为众生着想,特来相劝!’”
觉贤将此段因缘说出,又探知奘师在路上经历了三年,与梦境相符,戒贤论师顿感悲欣交集,从此佛法大弘有人矣!
四、立论(真唯识量)名扬五印
奘师在那烂陀寺一住五年,承戒贤论师之教,精通大小乘佛法,其后,遍礼佛教圣迹,游历五印,一三八国,其游历见闻详见奘师所著《大唐西域记》。又著《破恶见论》破斥乌茶国小乘论师的《破大乘论》因而名声远播,震憾印度。
贞观十七年(西元六四三年)时,奘师已四十一岁,意欲返国,戒日王于曲女城为奘师举行无遮辩论大会,当时五印十八国王均列席,大小乘僧及婆罗门等七千余人至场参加。奘师受请为论主,提出《真唯识量》颂法:
真故极成色是有法,
定不离眼识宗。
因云,自许初三摄眼所不摄故同喻如眼识。
合云,诸初三摄眼所不摄故者皆不离眼识。
同喻如眼识,异喻如眼根。
《唐奘师真唯识量略解》(《卍续藏经》第八十七册·一八五页)
奘师立此颂文,破斥外道小乘,并登座说法,宣示大众:“若其间有一字不合道理,能指摘攻破者,愿斩首相谢!”并请人将颂文抄录,挂在公场门口,一连挂了十八天,终无一人来指摘论破,一时声威如日中天,名震五印。戒日王顶礼奘师为师,自称“弟子”,大乘众尊称他为“摩诃衍那提婆”,汉译为“大乘天”;小乘众尊他为“木叉提婆”,译为“解脱天”。
五、译经与弘教
贞观十九年(西元六四五年)奘师携带来自印度的佛经梵文原典返抵长安,唐太宗下令沿途护送,宰相房玄龄等文武百官,及僧侣道俗数万人,迎于长安城郊外,备受欢迎礼敬。
玄奘法师所携回的佛经、圣像、舍利等计数百件,其中除佛舍利一五零粒之外,共请回佛经梵文原黄五二零夹、六五七部。
奘师归国后,为太宗、高宗所钦重,帝深爱其才,虽赐号“三藏法师”,又力劝其返俗辅政,奘师均以“愿守戒缁门,阐扬遗去”而因辞,其志行一心一意唯在——译经弘教。帝从其志,建长安译经院,诏译佛经;奘师先后于弘福寺、大慈恩寺、玉华宫译经,在十九年间,共译出经论——大般若经六百卷、瑜伽师地论一百卷、大毗婆沙论二百卷、俱舍论、成唯识论、摄大乘论等,共计译出七五部(也有七十四部之说法)(注二)一三三五卷的经论。
奘师的译经卷数和被称为中国佛教的四大翻译家(姚秦的鸠摩罗什、陈的真谛、唐的玄奘、不空)之中的三位所译的卷数总和还要多。
列表如下:
翻译者部数卷数
鸠摩罗什七三三八四
真谛四九一四二
不空一一一一四三
法护一七五三五四
义净六一二三九
计四六九一二二二
玄奘总计一三三五
《开元绿》记载“一切藏经”总计有一一二四部,五零四八卷而奘师一人就独力完成四分之一,从其于西元六四五年五月动作笔到六六三年十月停笔,在这十七年零个月当中译出一三二五卷经典,平均每年约译七五卷,平均大约每天译完一卷。这种惊人的翻译速度,完全仰仗奘师的坚强意志和精勤不懈的努力。奘师每天自订译经谭程,白天没译完,晚上一定补译完,常常是到了三更时分,稍事休息,五更时又起床了,把梵文本的佛经,用朱笔圈点过,预备天一亮即可翻译。
奘师除了译经之外,又因担任大慈恩寺住持,寺里事务也要取决于他,平时更要解答各州府县前来请教的疑难问题,还要为寺众讲解经论,从早忙到晚仍然精神抖擞,处理任何事情井井有条贯彻到底,若无大愿心、若无诸佛菩萨加持、若无其自身为佛法的体验与严谨修持,岂可成之。奘师对于翻译佛经的方式是采“逐字翻译,忠于原典”的原则。鸠摩罗什一派,主张间译,即依义不依文,以“达意”为原则,故其所译者,往往字句章节,不尽与梵文符合。后世学者以此为界限,称玄奘师以前所译之佛经为“旧译”(鸠摩罗什、真谛等),玄奘法师以后所译之佛经为“新译”。
奘师所主持的译场分科为——奘师为译主,其下设有笔受、证梵、证义、缀文、书写给诸科,皆一时精选之才彦,为数近百人。译经顺序是先由奘师依梵文原典口译,由笔受记录,再由印证梵文的沙门过目无讹之后,再交给证义沙门审查不违原义,再由缀文者将文字润笔,最后交书写人员抄写。如此伟大,结构严谨的译经事业由奘师主事,其功绩堪称我国译经中上第一人!
贞观二十一年(六四七年)奘师奉唐太宗之诏命,将《老子》五千言译为梵文,以利西域人。这是中国文学典籍第一次译成外国文字。而马鸣菩萨所著的《大乘起信论》梵文本已佚失,已赖奘师译为梵文,流而印度,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之一大盛事。又奘师所著的《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十八万字,记绿了一百四十个国家的山川文物风俗制度。更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地理名著,在佛教史学及古代西域、印底、中亚、南亚的史地、文化乃至于中西交通史料上,均富有极高的价值,至今亦为国际学术界所肯定的一部巨著。诚如近代学人染启超氏所言:“至今犹为治印度史地学者之宝典”。
六、狮子国的起源
在《大唐西域记》(《大正藏》第五十一册·九三二页至九三四页)中,记载着今日斯里兰卡昔日被称为“狮子国”的历史渊源。以前斯里兰卡的国境长七千多里,都城周长四十多里,人口众多,物产丰饶,人民皮肤呈黑色,短小精悍而又粗暴。
该国是一个宝石之岛,有很多珍奇的宝石。相传,某年南印度的一位女郎,嫁给邻国的某人为妻,不料送亲途中遇见一只雄狮,送亲的人都惊慌逃散,只得把新娘丢在花轿中,不久狮子就来到轿前,把新娘背起来就跑进深山。几年之后她生了一男一女,孩子的外貌虽然长得像人,可是性情却像野兽一般粗暴,男孩长大以后问母亲说:“我究竟算是什么动物?父亲是野兽,母亲却是人类……”于是母亲就把送亲途中如何被雄狮背走的情形说了一遍,这时儿子就对母亲说:“人类和野兽是完全不同的,母亲为什么不远离狮子,反而跟它生活在一起呢?”母亲回答说:“我本来也很想逃回家,可是却始终没办法逃。”后来儿子就跟在父亲后面走,时间一久就摸清了出山的路径。
有一天,儿子知道父亲出远门,于是就赶紧陪同母亲和妹妹逃出山,历尽千辛万甘终于回到母亲的祖国。可惜他外祖父家人都已经去世,不得已他们母子就居在村内的邻居家。
再说那只大雄回来一看,老婆孩子都已经跑掉,它非常慎怒的跑下山,见到人就大声咆哮,袭击沿途往商旅,因而有很多人被害。人们为此恐惧不堪,就把这件事报告给国王。于是国于发动军队,并且招募善射的勇士,准备前往围杀这只雄狮。看到这种情形的雄狮,更加咆哮怒吼,很多士兵都被吓得人仰马翻,而不敢接近雄狮一点。如此一连僵持了好几天,始终没法射杀这只雄狮。
不得已国王就贴出悬赏告示:“假如有人能射杀这只雄狮,就赏赐给他巨额黄金。”看到这张布告的儿子就对母亲说:“我们现在正陷于饥寒交迫状态,我准备应募得这笔赏金,妈妈你看如何?”可是母亲却制止说:“不可以,不能去应徵。这只雄狮虽然是野兽,然而他毕竟是你的生身之父。假如你把它杀死,那你又怎能称得上是人呢?”然而儿子却认为:“假如我不去杀他,那它绝对不会逃回深山。说不定为了寻找我们母子,就来到我们住的村庄。这件事一旦被国王知道,我们母子可能都被处死,所以母亲还是不要制止我。何况它所以为害于人,都是为了我们母子三人,我们又怎能忍心为了一己私情,而给无数人造成莫大灾难呢?我经再三考虑的结果,还是以前往应募合乎情理。”
最后儿子终于前往王宫应募,雄狮一看见儿子果然很高兴,温驯到一点脾气也没有了,这时儿子就乘机拿出暗藏的利刃,一下子就刺进狮子的喉咙和胸膛。狮子在痛苦万状之下,仍然流露着慈爱之心,忍受着痛苦一动不动,最后终于气绝身死。
国王听说猛狮已经被杀死,感到非常高兴,不过他却很奇怪的问:“狮子为什么突然变得那样温驯呢?”青年最初没说真话,后来经国王一再追问,才算把真相据实托出,于是国王就说:“啊!也只有像你这种野兽的儿子,才会有这种狠毒的心肠。然而我既然已经宣布悬赏,我当然要按照诺言给你巨额黄金。不过你既然杀死了生身之父,就处是一个逆伦不孝之子,我们的国家不能容纳你这样的逆子。”
国王说完这话,就派侍者赏给青年很多黄金,然后把他驱逐到国外。国王特地为他准备了两艘船,船上载满食物和黄金,一直把他送到大海,任凭他在海上漂流。
于是青年就坐着船在海上漂流,一直漂到僧伽罗岛(今日的斯里兰卡),他一看岛上有很多珍宝,就停下船来上岸定居。不久有商人带领家眷到这个岛上来采宝,他就把间人杀死留下妇女,如此子子孙孙继续繁衍,后来经过无数个岁月,这里就变面一个人口众多的岛国,于是才订定君臣之礼。由于开国始祖曾杀死过雄狮,所以就把国名叫“执狮子”。
《大唐西域记》中又记载着这么一段佛法不可思议的事迹。
在王宫旁边有座佛牙精舍,高达几百尺,装饰有很多珍宝,上面立有柱子,镶有钵昙罗摩伽(padmaraga,莲华色的玉石)大宝石,其灿烂光辉映射四处,尤其是在晴朗的夜间,从万里之外都能看见。旁边还有寺院,建筑庄严肃穆,内部供有金佛像,是该国的先生所造,佛髻上有一颗宝珠,据说价值连城。某次有一个人要偷这颗宝珠,可是由于门户坚固,始终无法进入。于是他就改而打地道,企图从地下进入寺内。可是由于佛像身材高大,贼手怎么摸也摸不到,于是这个贼就说:“释迦这样吝啬呢?我想你既然如此紧抓到宝珠不放,可见你以前普度众生事迹都是假的。”
贼刚一说完这话,佛像就自动弯下腰来,让贼拿走了头上的宝珠。贼偷得宝珠走出寺院后,就赶紧拿到市场上去卖。可是认识这宝珠的人很多,于是人们就把这个贼抓起来押到国王面前,国王审问他是怎样才偷来这颗宝珠,贼回答说:“是释迦牟尼佛自动给我的。”
其实贼只说出一部分的实情,于是国王就亲自到现场去看,果然发现佛像正低着头站在那里。国王一看佛像如此灵验,就越发增加了信仰心,而用很多金钱向贼买回宝珠,然后再恭敬放回佛的发髻上,这颗宝珠今天仍然存在。
七、发心与愿力
近代学者张其昀先生认为玄奘法师,不但在我国留学史上是一位最伟大最有成就的留学生,在译述界上是一位最成功的翻译家,在史地学上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空前的地理学家。
奘师于龙朔三年(六六三年)十月在唐高宗的玉华宫中,完成《大般若经》六百卷的翻译工作,当时奘师很兴奋地对门下弟子说:“此乃镇国大典,人天之大宝,僧俗两界都会欢欣鼓舞。”
唐高宗麟德元年(六六四年)正月初一玉华寺的僧众们向奘师拜过年后即齐声恳求他:“请师父再译《大宝积经》。”奘大师见大家企盼殷切,便将《大宝积经》的梵文本拿出来翻译,才译到第四行,奘师将经本掩上,把笔放下来,对大众说:“这部经和《大般若经》的份量是一样多,已不是我的精力和时间所能译成的。我自知大概不出两个月就要与世长辞。”有个弟子说:“新年喜气洋洋,恭祝师父福寿康宁,为何发此不吉利语?”奘师说:“死是一种自然,有生就有死,有死便有生,我自知死期,有什么不吉利。”于是带领大众到芝兰谷朝拜佛陀圣像,向佛辞别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后的朝拜。”
综观奘师之一生所学所行,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次文艺复兴的播种者。近人尝谓:宋明道学,奠定孔学之哲学基础,受老庄与印度思想之影响而不为所转移,反而益增充实,蔚为中国学术之正宗,就此义而言,可谓中国的文艺复兴。而奘师在皇帝的信任与支持下举行大规模的译经事业,成为介绍印度思想的最有力人物!若无奘师有计划的译经工作,大量的汉译经典无法问世。奘师又进而阐释唯识学的精义,成为盛唐时期,中国思想的新血轮;若不然以后的宋明理学能否会通儒、释,而发扬光大,殊成问题!因此称奘师为中国古时代文艺复兴之前驱,自无不可!一九五五年先总统蒋公,崇敬先哲誉为“国之瑰宝”并题字赞之,玄奘法师真可说是当之无愧!(注三)
玄奘法师于唐麟德三年(西元六六四年)二月五日于长安,在众多弟子的环侍下说:“我必然能转生到弥勒菩萨身边。”说完即在寺内,安详示寂,享年六十三岁。唐高宗得悉后,哀痛逾恒,为之罢朝三日,叹曰:“朕失国宝矣!”追谥为“大遍觉”,下诏以国之葬礼葬之,四月十五日葬于长安东郊白鹿原。当是举国哀痛,京城和各府州县的居民前来送葬的有百万多人,留守墓前守灵的有三万多人,可谓备极哀荣。后敕建塔于长安之南樊川北原。其后,黄巢乱起,或奉其灵骨至南京立塔。现奘师顶骨奉安于南投日月潭玄奘寺。(注四)
玄奘法师一生发大心为弘扬佛法而不遗余力,其原力之真诚恳切与灵验从以下三件实例可得知。
八、慈悲渡众生
有一次,奘师要到阿穆佉国,他顺着克伽河东下,和著八十多个客商,坐在一条船上,那船航行到一个所在,两岸都是茂密的森林,实在是一个幽静的地区;他和同船的人们,正在欣赏着这大自然的美景。
忽然从两岸树深林密的隐蔽处,驶出了十多只贼船,在河中一字儿的摆开着。那些贼人大声的喊着说:“把船停下来!不许走!让我们来检查检查!”船上的人,都骇得面色如土,大都在发抖,有些人竟跳到河里去,想要逃生。玄奘法师是一个有修行,有信仰的人,他竟毫不在乎,好像没有什么事的一般。贼人一拥到他们的船上,把八十多个人都赶上河岸,奘师当然也是其中的一个。所有的人们都被检查了,各人身上所带的金钱,也全都被搜光了。
情况 贼人在这八十多个人里面,选出了一个最端庄,最健美的人,用绳子捆缚者,那便是奘师。于是,另有一些贼人,驱使客商们,替他们挖土挑泥,筑成了一个四方形的祭坛,上面摆设了香案,贼人头目便指着玄奘法师告诉众人说:“这个和尚,长得既庄严,又健美,我们今天要把他杀了,去祭祀我们的天神——突伽”。所有的客商们,听得贼头目这样的说话,大家又都抖起来,很为玄奘法师而担心。在祭坛上的奘师,他却毫不骇怕,他喊着贼人说:“请你们稍微等一下,迟点动刀,让我诚心正念观想,这就是你们莫大的功德!”他说完这几句话,把眼睛闭上了,专心致志,诚诚恳恳的想到:“兜率天慈区菩萨处所。”忽然间,他自己觉得:“我为什么竟越过一二三重天,到了兜率天宫!”
“哦!那不就是慈氏菩萨(弥勒菩萨)吗?满脸笑容在欢迎我呢?”
当时的奘师,坐在祭坛上,正是高兴极了,露出满脸的笑容,所有的客商和贼人,大家看到他这副神情,正觉得非常的奇怪。就在这个时候,忽然一阵黑风吹来,高大的树木,被吹倒了,海里的贼船,也被吹翻了许多艘;两岸飞沙走石,河中白浪滔天,好个一阵大风,使得贼人们全都惊骇了。于是贼人便问着客商说:“这个和尚,是从那儿来的呢?”客商们回答说:“是中国到天竺求法的,你们如果把他杀了求福,你们只会得到无量无边的罪恶!”“这样猛烈的黑风,就是他呼唤来的,你们看啦!他在发笑啦!”有个贼人这样的说了。贼人头目也在发抖了,他立刻跑到奘师的身边,去解开捆缚的绳子,只听得玄奘还在问说:“杀的时候到了吗?就请动手,让我转生到兜率天去!”所有的贼人们,一齐都跪在祭坛下面,大声的喊着说:“师父!请原谅我们的罪恶!我们决不敢杀害您啦!”玄奘站了起来,便立刻为他们译经祝祷解罪,而且,还为他们授了五戒。
并为他们说法道:“你们如果继续信奉邪神,而去做那些杀人抢劫的恶行,那么你们以后将会蒙受无限的苦难。人生有如电光朝露那样短暂,你们为什么要作坏事来种下这种无穷的恶果呢?”
土匪听了玄奘法师这番话之后,一起跪地请罪说:“以前由于我们受到邪神的迷惑,才作了许多不该作的坏事,祭祀了不该祭祀的邪神。假如我们今天没有遇到法师,由于您的德行感动神佛,我们可能永远执迷不悟陷入罪恶深渊。从现在起我们决心不再当土匪,敬证法师在佛前给我们作一个证人!”
土匪们经过一番商议,毅然决然把武器丢进恒河,把抢劫来的财物都归还原主,而且纷纷虔心敬意接受法师为他们举行的“三皈五戒”。这时候,天气又现晴朗,转眼之间风平浪静,土匪们带着满面笑容跟玄奘法师告别。看到这种情景的随行人员,都对奘师表示十分敬佩。消息传开后,人们都感到惊讶!认为除非像玄奘法师这样热心求法与弘法的高僧,又怎么能感动天地而出现如此的奇迹呢?
九、愿心广大
又有一次,玄奘法师要到伴烂奴钵伐多国,那个秀丽而有精舍的孤山,去参礼观自在菩萨的檀刻像。如果参礼菩萨的人们,是诚心诚意的祈求,真是“求则得之”,非常灵验。在那儿守护菩萨的人们,恐怕参礼像的人,污损了圣像,便在十步之外,作了一道栏杆,信男善女们,如果要散花请愿的,先把鲜花作成一个花圈,然后站在栏杆的外面,诚心叩拜,你所求的,菩萨如果允许了;那末,你所掷去的花圈,就会刚好落在照你所指定的部位。
玄奘法时到了那儿,他诚心诚意的叩拜过了,便发了三个请求的誓愿。
第一誓愿是:“我玄奘在这里学成了之后,如果能够平安回到中国,愿花圈落在菩萨的手掌上。”奘师请求过后,把第一个花圈了去,果然落在观自在菩萨的手掌上。
第二个誓愿是:“所修福慧,如果功德圆满,愿生在兜率天宫,去作弥勒菩萨的侍者。能够的话,花圈就落在菩萨的手臂上。”
第三个誓愿是:“在佛乘里面,说是众生界有,有一分没有佛性的;弟子玄奘,颇怀疑这种说法,现在要请大士昭示:如果众生都有佛性,经过修行,都可能获得正果,那末,这第三个花圈,就落在菩萨的头顶上。”
玄奘法师这个愿心太伟大了,也太重要了,众生确是都有佛性的;所以,他那第三个花圈,一经掷去,便不偏不倚的落在观自在菩萨的头顶上。(注五)
国父孙中山先生,曾经对青年学生说:“学生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专做大官。”玄奘法师一生所做的事,诚可谓是一件真正的大事,其对世界思想潮流的影响,对国家文化的贡献,实在是太多、太大了。所以才能得到帝王的尊敬,人民的爱戴,以及后世的尊崇。
十、玄奘法师的传记书录
关于这位佛门高僧、一代宗师玄奘法师的传记,有下列各传:
一、《大唐大慈因寺三藏法师传》十卷(简称‘慈因传\’)慧立、彦悰撰。
二、《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一卷,冥详撰。
三、《开元录》卷八“玄奘法师”,智升撰。
四、《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刘轲撰。
五、《续高僧传》卷四,“玄奘传”,道宣撰。
六、《古今译经图记》卷四“玄奘传”,靖迈撰。
七、《旧唐书》卷一九一,“玄奘传”,刘昫等撰。
其他《法苑珠林》卷二九、《贞元录》卷十一、十二、《佛祖统记》卷三九、《释氏稽古略》卷三、《佛道论衡》等,以上这些书大部分是根据《慈恩传》节录或改写而成,而非《慈恩传》以外的新资料。
注一:在《大正藏”第三十一册·八五五页中的:“大唐三藏法法师玄奘⑥译”虽无“奉诏”等字句,但在下栏注⑥上提到,在宋版、元版、明版等大藏经版本上有“奉诏”二字。
注二:‘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慧立、彦悰著。
注三:智果《大乘百法明门论研究》,明伦杂志。
注四:《佛光大辞典》,二零二八页。
注五:《历代高僧传故事》第二辑,彭芝衍编著。
来不及的悔恨在汉朝韩婴所著《韩诗外传》卷九中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人子希望侍奉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无法尽孝。来不及侍奉父母,真是遗憾的人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8
从感恩开始一个好的社会是由无数个好的家庭凝聚而成,好家庭则奠基于良好的亲子关系,所以儒教重视修心、齐家,才可以治国、平天下。每一个人要先好好修养自己,培养慈爱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第十地 法云地菩萨道看来好像很遥远,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去实行,再怎么远的路,总有到达的一天。虽然凡夫很渺小、圣人很伟大,不过,要从渺小变成伟大并不困难,只要有心、有愿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学佛即是「学佛的生活」,如果能把心照顾好,净土就在我们身边,天堂即现在我们的面前;而可怕、可恶的人生──像地狱般的苦难,同样地也是由一念心所造成的。一念之差 地狱天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对人一定要平等,而且要尊重别人,如果有了贡高我慢,时常都以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别人能干,那就大错了。但是若因某些工作自己学不会时,就认为「能干是你的事,学不会是我的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生活贫困的人,但是,也有贫中之富的人。当时有一户人家是属于贫中之贫的人,他们的生活向来已经很贫穷,而夫妻俩又非常悭贪,佛陀为了感化这户人家,于是,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经中有一则小 故事 ,有对老夫妻没有子女、亲戚,住在一个山城小镇外,没有什么邻居,只有两老相依为命,虽然生活贫困,但是生活中充满着爱的意境与满心的善解。心中有爱 贫穷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次,佛陀的弟子们在外看到人家在办丧事,为了祭拜亡者,杀了许多生灵,因此个个表情悲戚。佛陀知道后,悲悯地说:「这就是众生的颠倒啊!殊不知人死了,屠杀生灵的行为对亡者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头大象,体型强健、性格温顺,国王非常喜爱牠,特地为牠建造一间舒适的象舍。一群强盗看中象舍周围静僻隐密,接连好几个晚上悄悄聚集在象舍旁,商量抢劫的计划,像是如何破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在世,真正过不去的是自己,最恶毒的敌人是自己的心,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反观自性,不要让恶念浮上心头。世间没有过不去的事,切勿轻视自己的生命。培养开阔心胸 预防心病良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中篇》五浊恶世度有情佛陀的苦行因缘每个人与生具来皆有那分能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会分辨不清、错失良机,因而招来很多障碍自己的缘。在佛经里有这样的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某一个时候,佛在一村落里,那个村落的东庄与南庄隔着一条河,东庄约有五百户人家,庄内的众生常造诸恶业,没机会听闻佛法,每天总是在吃喝玩乐、安逸懈怠中度过。佛陀怜悯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守财狗通常静坐是为了训练自己精神集中,洗涤习气,每天若以一点点的时间来训练,慢慢地累积,就能养成很好的思考习惯,调伏向外奔驰的「心念」。佛陀最关心众生的心念,所以应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最美的心境一位老先生怀抱我家门前清洁,别人家门前也该干净的心念,每天都去打扫街道。他以实际的行动来爱乡里、爱别人。二、三十年来,不管是刮风、下雨,从未曾间断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不明事理徒恼乱心中若有一点疑惑,不要累积成恼或是怨,凡事用智慧分析、摒弃先入为主的观念,才能照顾好心念。人会有烦恼,就是因为累积不如意的事;然而世间事,十之八九都是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习气 可爱与可厌的分界同样是患了老人痴呆症的老人,一位令人心生欢喜,另一位却让人心起烦恼!年轻时心念的养成,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晚年境遇。有位中年妇人来看我,诉说家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无价之宝方为贵我们要好好用心,把心清净之后,要善于环保,保持清净的心,切勿再染上世俗贵贱的心态;有真正超然的道心,万事万物自然无贵贱之分,而且能圆融无碍。人生忙忙碌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辑四 至爱篇人生有爱无憾事罹患癌症的慈诚队队员,在队友的细心照顾下,生理与心理上都获得了一股温馨的暖流。人与人之间,若能彼此扶持、相互关怀,社会便能呈现一片祥和!慈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学佛的好处是看开和原谅,老法师开示。不能造业,不能造业这句话容易说,不容易做到。我们试问一问,能不能原谅一个陷害我的人,羞辱我的人,毁谤我的人?能不能?不能,不能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
善解包容要善解、包容,对人要懂得善解,即使对方有意伤人,只要我们无心接受,就很容易善解;对事不要存有成见,若能打开心门事事包容,内心必然轻安自在。我常说要善解、包容,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体会证悟道理明白后,倘若还是放不下,就无法体会。所以,只要真正体会了真理之后,就会很欢喜地去做,这就是证果,证得欢喜的果报,心无烦恼、很自在,就是彻底觉悟的欢喜心。最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心灵的资粮佛陀在世时,曾说过一段染布的譬喻有一天,佛陀和弟子们来到王舍城托钵。城里有一条街道十分热闹,开了各种贩卖生活用具的商店,有打铁店、制桶店、布店等等。佛陀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回归本性一个人是否高贵,并非自我标榜;而是需要好好地努力,回归自己的本性自然,才能达到真正的高尚。人的本性是自然、平等的,世间上之所以有分别,就是因为有我,而且自以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所生之处,果报追随,相从不舍」,这几句要记住,三句。我们的一生记住这句话,天天所遇到的,是果报追随,相从不舍。果报要受,受都不放在心上,都不会引起分别执着,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1、与佛有缘,一切生命平等受用有友问了一个问题,俺就这样为您作答吧。先认识什么叫佛教?佛教——是佛陀对生命的教诲而不是仅对佛教徒。所以,若信佛、若敬佛、若学佛、若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7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世尊的开示:警惕——若谤法师即是谤佛 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恶业过彼挖一切众生眼罪聚看到多有一些学佛的同修,言语极其的随意、浅薄无智、斗争坚固,真的是造业无量,自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法师品第十此品明五种法师: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大论(大智度论)明六种法师:一信力故受,二念力故持,三看文为读。四不忘为诵,五宣传为说,六圣人经书难解须解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用心,不贪财,不恋色,这就叫修行。常时观身体是无常的,是不干净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这样观,你的烦恼就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1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解】因果相背,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一条,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疑惑的,“十力”这个摆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佛宝网讯 近日,首届海峡两岸佛门书画艺术展作品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目前已陆续收到很多书法家、画家作品,投稿作品题材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佳作精彩纷呈。现选
文化资讯时间:2024-09-27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不说一般的道友,我们出家弟子对这种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1在因果法则里面是不成立的。作善就在自己心田里落下善种子(善因),作恶就在心田里落下恶种子(恶因),善种子和恶种子不能互相抵消,到它们因缘成熟时,各结各的果报,不会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一个大灾难来了,许许多多人丧失了生命财产,但是还有少数人很平安,没有受到大灾难。这些人,你仔细去观察,你去做一个统计,然后你就晓得,从统计上看到,绝大多数心行善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近行定与安止定慈济瓦法师讲郑栢青译按:慈济瓦(Sujiva舍弃我)法师是一位马来西亚籍佛教上座部比丘,献身于佛法内观的教导。法师在1975年完成大学学业不久后,就出家。在修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9
财富是你命里有的,不用去争,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争也争不来,所以你要跟人竞争那岂不冤枉?《了凡四训》把这一桩事情讲得透彻、明白,把《了凡四训》多看几遍,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7
在前两天我们讲解了将心从烦恼中解脱出来,讲解的主题是我们为什么要修行威巴萨那,即观禅。所谓的人或众生是由心和身,即名和色构成的。名色分成五蕴,佛陀教导了这五蕴。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6
《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诸佛子。是四十八轻戒。汝等受持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3
第二章 四圣谛在佛陀的教法中,四圣谛可算是其中的心要了。他在波罗奈附近的鹿野苑(今印度沙纳特地方),向他的老同修----五苦行者作第一次说法时﹝注一﹞,所讲的就是这个。这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0
1. 总论这世间上的一般人常认为可以从财富、权力和社交活动中得到快乐、安祥与调和,也想由家庭关系、职位、朋友和感官得到快乐。他们试着运用各种方法来改变自己的物质、社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8
来看省庵大师的一首净土诗: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但执妄心居在内(若言十万亿佛国之西方是外求者,则认方寸妄心居内,便同阿难所计七处之一),不知真性体全收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没有出离心能往生吗?这是绝大多数净业行人非常关心的问题。当然这里要注意,我们以下根据《观经四帖疏》疏文作的分析,虽然是在讲中品下生是否要求出离心的问题,实际上,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元朝至顺(元文宗年号,13301333年)庚午年间,浙江西部连年饥荒,当时杭州城中有许多人饿死。于是官府就雇人把这些尸体丢到六和塔后山的大坑中。其中有一个老太婆的尸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三主要道佛教的经典非常的多,如果你现在去寺庙的藏经阁,或者图书馆,佛教的书整个屋子都摆不完。如果你学的是天主教、基督教,事情还好办,也就一本圣经;偏偏你接触的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学习奉献自己,要用智慧去奉献自己,把最美好的自己奉献出去,奉献给你最亲爱的人,奉献给在这个世界跟我们有缘的人,甚至奉献给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喜欢的敌人。这个奉献自己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平衡的自在当心和外在的事物互动的过程能够保持平衡,自在才会生起。种种不满足的心、嫉妒的心、傲慢的心,当你有这些心念的时候你就会痛苦啊!是不是?我们现在生活里面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2
护念众生一个菩萨去观照众生苦的时候,就像是看着一个迷路的小孩。他跟我们一样,想要得到一个最圆满、平安的快乐,想要远离所有人间的烦恼和痛苦,但是用错方法了,一直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