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放生因果:【忏悔】_忏悔的意思_如何忏悔

放生因果 2024-03-15

忏悔(佛教解释)

忏悔为佛教语。梵文ksama,音译为忏摩,省略为忏,意译为悔,合称为忏悔。佛教规定,出家人每半月集合举行诵戒,给犯戒者以说过悔改的机会。后遂成为自陈己过,悔罪祈福的一种宗教仪式。引申为认识了错误或罪过而感到痛心并决心改正。

何为忏

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

何为悔

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

如何忏悔

忏悔有多种分类:

(一)二种,据四分律羯磨疏卷一载,忏悔有制教忏与化教忏二种。

(1)犯戒律之罪须行制教(戒律教)之忏悔,仅限于出家之五众、小乘、现行犯等。

(2)犯业道之罪须行化教(经论之教)之忏悔,此则共通于所有者。

制教之忏悔复分为三种:

(1)众法忏,对四人以上之僧众行忏悔。

(2)对首忏,对师家一人行忏悔。

(3)心念忏,直对本尊行忏悔。

又据摩诃止观卷二上载,忏悔分为事忏与理忏。藉礼拜、赞叹、诵经等行为所行之忏悔,称为事忏,又称随事分别忏悔,一般之忏悔均属此类;观实相之理以达灭罪之忏悔,称为理忏,又称观察实相忏悔。

(二)三种忏悔,出自金光明经文句记卷三,略称三忏。即:

(1)作法忏悔,略称作法忏。依律之作法而行忏悔。

作法忏就是依靠着一定的方法,来发露自己所造的恶业,藉着方法的运作,而达到忏悔灭罪的目的。譬如:出家五众比丘、比丘尼、沙弥、式叉摩那、沙弥尼,如果犯了戒,就必须向僧中发露、陈说自己所犯的戒;然后,经过一定程序的羯摩,也就是忏悔仪式的作业之后,犯戒的戒罪,便可以消除,犯戒者的内心也就重获清净,不会再为犯戒而懊恼。这便是经由作法忏而灭除了罪业。

在律宗来说,忏悔时的作法是很重要的;所以,作法忏特别为持戒的人所注重。从戒律的规定来看,犯戒的戒罪,也唯有经过如法的忏悔之后,才有可能灭除。

(2)取相忏悔,略称取相忏,又作观相忏悔。即观想佛之相好等,以为除罪之忏悔。以上两忏均属事忏。

取相忏就是在佛菩萨像前,发露过去所造的恶业,然后自贵于心,不计困劳的礼拜佛菩萨,以求见到瑞相。见瑞相之后,身心就会清净舒适,不再有懊恼、不再有罪恶感;于是,过去所造的恶业,便消除了。

《梵网》菩萨戒四十八轻中,第四十一条为利作师戒内说:若有犯十戒者,应教忏悔。在佛菩萨形像前,日夜六时,诵十重四十八轻戒,苦到礼三世千佛,得见好相;若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要见好相。好相者,佛来摩顶、见光、见华,种种异相,便得灭罪;若无好相,虽忏无益,是人现身亦不得戒。这便是取相忏。

总之,取相忏必须经由忏悔者,在佛或菩萨像前,痛澈的忏悔与不断的礼拜;然后,感应到佛菩萨的瑞相,由瑞相的现前而获得灭罪。

(3)无生忏悔,略作无生忏。观实相之理,念罪体无生之忏悔。此属理忏。

无生忏就是观察恶业或罪业的由来,了知业性本空,只是凡夫的虚妄执著而已。追究恶业的由来,求之了不可得,无有生处。恶业既然是无生,也就没有恶业的存在,那又何用忏悔呢?因此,经由无生之理的体会,而自然达到忏悔的目的。这就是无生忏。

三种忏悔的作用:

作法忏是依戒而设立的忏法,它所要忏悔的是遮罪;取相忏是依定而设立的忏法,它所能忏除的,通于各种恶业;无生忏是依慧而设立的忏法,它要忏除的是最重要的性罪和罪根。

(三)五种忏悔,据观普贤菩萨经载,在家者之忏悔法有:

(1)不谤三宝,乃至修六念。

(2)孝养父母,恭敬师长。

(3)以正法治国,端正人心。

(4)六斋日不杀生。

(5)信因果,信一实道,信佛不灭。

(四)六根忏悔

六根忏悔即忏悔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之罪障。又称法华忏法。为天台宗重要之法仪,系依智顗所著法华三昧忏法一卷而行。

此外,往生礼赞一书中列举广、要、略之忏悔法。

(一)要忏悔,即唱颂:南无忏悔十方佛,愿灭一切诸罪状,乃至仰愿神光蒙授手,乘佛本愿生彼国等十句偈,以行忏悔。

(二)略忏悔,修行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发愿等五悔。

(三)广忏悔,广于佛、法、僧三宝及同修大众之前忏悔过去之罪业;并列有广忏悔之文。然一般皆唱诵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卷四十所说(大一○八四七上):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之偈文,称为略忏悔。

同书又将忏悔之相分为三品:

(一)从身体之毛孔与眼出血者,称为上品忏悔。

(二)从毛孔出热汁,从眼出血者,称为中品忏悔。

(三)全身微热而眼出泪者,称为下品忏悔。复次,若忏悔之心一起,立即不取造罪之念者是为上品,隔时不取念者为中品,而隔日不取念者则为下品。以上称为念时日三忏悔。

另于般舟赞一书中,以唱诵阿弥陀佛之名号为忏悔。又斋戒行礼以修忏悔,期望获得诸佛菩萨降福加持者,称为忏礼。[杂阿含经卷四十、大宝积经卷四十、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心地观经卷一、卷三、四分律卷三十七、五分律卷十、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十三、卷二十六、法苑珠林卷八十六、慈悲水忏法卷上、慧苑音义卷下]

忏悔作用

原始佛教教团中,当比丘犯罪时,释尊为令其行忏悔或悔过,定期每半月行布萨,并定夏安居之最终日为自恣日。复次,戒律条文中亦举有波逸提(忏悔罪)、提舍尼(悔过罪),由此可见忏悔在佛教教团中之重要性。依四分律羯磨疏卷四忏六聚法篇载,忏悔须具足五缘,即:

(一)迎请十方之佛菩萨,

(二)诵经咒,

(三)自白罪名,

(四)立誓,

(五)明证教理。

另据圆觉经略疏钞卷十二载,小乘之忏悔须具五法:

(一)偏袒右肩,便于执侍作务之义。

(二)右膝着地,显奋勉恳切之义。

(三)合掌,表诚心不乱。

(四)述罪名,说僧残、波逸提等罪,发露而不覆藏。

(五)礼足,表卑下至敬之礼。

大乘之忏悔则采用庄严道场、地涂香泥、设坛等方法。其他,亦有不依律之规制,采行礼拜、诵经或观佛菩萨之相好等;或念实相之理以行忏悔等。 忏悔是我们消除业障,培福积德的殊胜的法门。只要我们如法地去忏悔,忏悔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全真《早课》经文中就有《忏悔文》,把忏悔做为功课每天来行持,可见祖师对忏悔的重视,忏悔对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让我们共同祭起这个法宝,来消除我们从无始劫以来的罪过吧!

忏悔的五要点

1、忏悔要有惭愧羞耻之心,要真正知道自己错了。

2、忏悔要相信因果报应,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肯定会得到相应的果报。

3、忏悔是要在我们发现错了之后立即忏悔,不能等以后再说。

4、忏悔不是忏完就完了,忏悔最重要的就是未来之恶更不敢造,没有这个心不能称其为忏悔。

5、忏悔要以佛法僧为对象。

更新于:8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