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文殊菩萨的道场,因其寺庙规模之大,历史之悠久成为众信徒朝山拜佛的殊胜之地。也因五台山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气候环境造成朝台困难重重。五个台的位置就像人的手掌,只有南台是一个独立的山峰,其他四台则是一个连绵的山脉,五个台之间距离大约平均为 10 到 20 公里左右徒步朝台,全程约 70 公里,山路崎岖难行。尤其是五台山的天气更是犹如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本还是晴空万里,突然就会乌云密布大雨将至,所以对于朝台的信徒是极大的考验。既要信心坚定,还得因缘具足才可如愿启程。
五台山不仅是一座拥有五座雄伟高山的大山,更是人们一种灵魂寄托和心灵洗涤的神圣之地。以前到五台山旅游时就见许多人徒步朝山,还有僧侣,三步一拜的艰难前行,看到他们如此地虔诚恭敬,自己心里不禁产生敬佩之情,也暗自许下迟早也要徒步朝拜五方文殊求得无上智慧。就在今年七月初我终于等来了期盼已久的因缘,姐妹几人相约于 7 月 6 日早 7:08 乘火车出发,中午 12:43 分到达五台山站。
午饭过后,我们乘中巴车前往鸿门岩。一到鸿门岩,天空就开始下雨,虽然是 6 月盛夏,但山里寒风刺骨,我们赶紧穿上自带的冲锋衣和雨披,背上行囊,拿起登山杖,开始我们徒步朝台之旅。远离钢筋水泥的城市,褪去霓虹灯的喧嚣与浮躁,走在路上,即使是阴郁的雨天,也能感觉阳光的灿烂。因为心是宁静而虔诚的。山间云雾缭绕,地面湿滑,几米之内都无法看到行人,我们冒雨前行,相互照应,相互搀扶,一路趟过泥泞山路,艰难前行,经过一路爬坡,终于到达东台顶。这时雨渐渐小了,安排好住宿出来,雨停了,碰到几个旅友说:“他们已经来了二天了,想看日出,都没看上,不是阴云密布,就是阴雨绵绵,我们几个真有福,雨停了,明早不知是否能看到日出”,我们希望明天天公作美,看到日出。
次日我们 4:30 就起床,收拾毕,我们登上观日台,晴空万里,但寒风刺骨,我们静静地等待着。5 点左右,当橙色的阳光跃出云层的一刹那,灿烂的金光染红了祥云,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令人激动。东台望海峰海拔 2795 米,望海寺位于顶峰之上,供奉着聪明文殊。
早饭过后 6:30,我们背起行囊,一路下行,返回鸿门岩,鸿门岩距北台顶约 10 公里左右,登北台,路不坎坷,但很辛苦。北台叶斗峰是五台山最高峰,海拔 3061 米,有华北屋脊之称。通往北台,不管是走山间小路,还是大路,都是在山脊上行走,因为海拔高,颇费体力,我们只能缓缓而行,不敢着急,否则后面的路会更吃力,就这样走走停停,约中午 1:00 左右,我们气喘吁吁地登上了北台顶,北台灵应寺供奉着无垢文殊。大家虔诚的礼拜,希望自己可以去除污垢,心地纯净,一尘不染。
北台、中台、西台在一条山脉上,山峰相连,山脊路相通,北台到中台一路下坡。在途中喘息之余,放眼望去,茫茫草海,一片青绿,在阳光的照耀下,山峰起伏,错落有致,或阴或亮,勾勒出一幅立体山水画,好美,好壮观。这一天的徒步已让大家的体力达到了极限,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疲倦,在大家的相互搀扶、相互鼓励下,登上了中台顶。中台演教寺供奉着孺童文殊。当我们来到大殿,看到庄严的佛像,让我们肃然起敬,顿时疲劳尽去,虔诚的礼拜。为了保证第二天的行程,我们在中台挂单休息,这时才发现我的两只脚上都磨出了水泡。
次日一早,我们准备向西台进发,要到达西台,需先下大坡,越过大片带刺的灌木丛才能到达西台顶,西台法雷寺供奉着狮子吼文殊。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大家的体力已有些不支,但是没有人退却,大姐已是 60 多岁的人了,都没有轻言放弃,依然向下一个目标迈进。
从西台下来,最后一台就是南台,到南台的距离很远,半路会经过吉祥寺和狮子窝,晚上我们在狮子窝挂单。狮子窝院内有一座十三层八角琉璃塔,因有琉璃佛像一万一千多尊而命名万佛塔,塔底仰视,甚为壮观。因狮子窝位居中段,来借宿挂单的很多,我们来时还有房间,晚来的信众只能在寺庙里打地铺或在山坡草地上搭起帐篷。安排好住宿后,开始斋饭,寺庙里提供的是稀饭、馒头、土豆、野菜,清淡而可口,不仅提供了人体所需的营养,而且冲洗了肚子里酒肉留下的污浊。晚饭过后,我们虽然很累,但在如此宁静而庄严的寺庙里,坐在石凳上,望着满天的星星,一句话也不说,让身体和心灵感受着这种超凡脱俗的清净,荡去思绪中的种种杂念,感觉自己是那样的轻松,那样的惬意,好像自己回到了刚来到世界时的一尘不染。
第二天早 4:30 我们从狮子窝出发到南台,途经圣宝山吃早饭,早餐后稍作休整,我们出发直接下山进入树林,穿过树林走向大道,到达五台山的西大门收费站,然后再往左斜切穿越一段树林,穿出树林又走一段大道,继续向南台挺进,终于知道为什么好多人半路而退,原来南台如此遥远,经过艰难的跋涉,阳光暴晒,汉水已浸湿了我们的衣衫,我们带的水也已喝完,终于登顶了。在南台普济寺虔诚朝拜智慧文殊,希望能够让自己开启智慧之门。学佛修行,是每个修行人终身的事业,既然今生有缘学到第三世多杰羌佛的如来正法,就永远不变依止正法的决心。要依教奉行,虔诚的修行,做到每日三省,羌佛法音开示:明白修行的道理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实实在在做到了多少,今生能够学佛修行真好。学佛的人真幸福,佛法可以让我们福慧增长,成就解脱。
补充能量后继续前行,一路向下,快到山下时,又下起了雨,好似佛菩萨欢送我们朝台圆满。由于因缘佛母洞四月初一已经关闭。下山后我们租车直达台怀镇,台怀镇绿化很好,风景很美,并在周边的庙宇朝拜。次日,返回太原。
四天的徒步朝台,考验的是我们的身体,坚强的意志力和虔诚心。大姐感慨地说:没想到我 60 多岁了,还能徒步朝五台山,真是不可思议,是佛菩萨在加持啊!今后要更加努力的修行。由于因缘具足,圆满了此次殊胜的徒步朝台之旅。如果有机缘大家一定要徒步朝台一次,哪怕只有一次,此生也无悔。
所期望于佛教整理委员会者一、在佛教界内所争论的佛教问题,其实还没有真正关涉到佛教的本身,不过是僧徒的吃饭问题而已。长老们要维持他们传统的地位,不得不顽固地和环境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论佛教革新运动中的困难问题关于佛教的整理或改革,一般人都认为是一桩艰巨的工作,有人并且说足一切改革工作中最困难的一环,我近来也深深觉得。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佛教与女性女孩也能证明她们比男孩强。女性在佛教的地位是独特的,佛陀给予女性参与宗教的自由和权力,佛陀是给予女性宗教自由的第一位宗教导师。在佛教成立之前,女性活动
南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夫教育者,遵从诸佛之教理,发育群迷之正智也。然群迷之正智,为何而欲发之耶?良以众生本无种种诸苦,以不了世间一切事物之实相,故惑无为有,惑妄为真,惑好为丑,惑善惑恶。以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道人也包括僧人,“心无义”是假佛学,关于佛教你不知道的小历史今天继续和大家说一些关于佛学的小知识,希望加深你对宗教,对佛的理解。1、 道人原来也包括僧人“道人”这
金玉良言时间:2025-02-13
五、佛教与宗教有一班人以为佛教是宗教,还有一班人又以为佛教是哲学,又有一班人还说佛教是合乎科学。佛教究竟是不是哲学和科学,现在暂时撇开不说;至于佛教是不是宗教,倒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二七、佛教与佛学佛教、佛学、佛化、佛法,从普通的一般眼光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分别,但是过细思索一下,它每一个名词,都有它的用意与解释的,否则为什么不用一个就够了呢?诸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佛教不相信定命论,但是相信因果论。因果是可以改变的,过去已造的因加上现在的因,可以改变它的结果。但是佛说:定业不可转,重业不可救。所谓定业,是造了极大的恶业,如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1
佛教饰品保养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的材质和种类而分别来说,大致来说有以下要注意的方面: 一、檀木类的佛教饰品比如紫檀、绿檀、檀香等材质,不能沾水,如果沾上要马
佛珠文化时间:2025-02-05
一代文豪鲁迅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和佛教文化的滋养,他的人格力量与创作成就跟佛教有着重要的关系。鲁迅生于1881年,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时已37岁,在此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26
佛教是公元前6至5世纪由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的(大致与我国的孔子、老子时代相当),最初由西域传入我国,东汉初年开始广为流传,在隋唐和盛唐时,全国已经有了很多的佛教寺院,寺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25
每年的岁末年初,总能听到很多人谈论“生肖和犯太岁”的话题。提到“太岁”,很多人都会想到“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当头坐,无灾恐有祸”等民间流传的老话。在中国几千年的
佛答时间:2025-01-23
请购佛教饰品有什么讲究 第一, 佛教饰品不宜说买,应说请,或者说请购。表示一种尊重。第二, 佛教饰品如果在不佩戴的时候,不要随便放在裤子口袋里,放在上衣口袋,或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指法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惟贤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一.善的定义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魏德东:佛教的婚姻观 婚姻的条件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01
往生有分第一集 妙莲老和尚灵岩山寺剃度大典纪实修戒「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出家乃大丈夫所行事,非将相所能为。而民国七十七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5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世尊。我观未来及现在众生。于所住处。于南方清洁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龛室。是中能塑画。乃至金银铜铁作地藏形像。烧香供养。瞻礼赞叹。是人居处。即得十种利益。何等为十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2-06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佛教之涅盘观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 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4-11-23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争什么争酒疯 - 争什么争 在今日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愈发达,佛教的教义,且有愈因而显露其无比的光辉;佛法的理论,随科学的进步而愈得到印证。科学是理智的产物,而佛教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在中国,香的使用不但起源甚早,且与宗教有着紧密深刻的联系;这其中,佛教的用香不但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在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里,持续地发挥它深远的影响力。中国香道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11
故事二: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明朝一位进士袁枚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与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9
论印光法师的佛教修持及其弘法取向编辑:陈永革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本文以印光法师(1861-1940)的佛教修持及其净土弘化为论述主体,透过其迁单南下普陀后的修学行持、刻经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6
第三章 娑婆世界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银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9
问:佛教的确立,首先在于戒律,经过道安的努力,以后还有哪些律部的传译?赵朴初答:道安和他的弟子们寻求戒律的热心,对于律藏的充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道安在世时,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8
佛教与婆罗门教的“虚妄”观念比较姚卫群佛教与婆罗门教在分析外部事物或人的认识时经常使用“虚妄”观念。这一观念在印度宗教哲学史上的出现频率较高。在印度早期的宗教圣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7
佛教经典中常赞叹佛陀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以我们在佛教寺院中看到的佛像或菩萨像,不仅身形健硕、相貌庄严,而且神情愉悦、慈祥,这实际上反映了佛教对于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论中国佛教参与宗教间对话的《理惑论》模式董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对于本土的中国文化、中国人来说,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有些人基于其本土文化的立场,特别是儒学、道家和初期道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融合的佛教第一章 宗密其人及其佛教发展观宗密,在中国佛教发展到最高峰的时候,撰写了大量的著作,想表达这样一个重要的观点:融合。中国佛教应走会通的一路,具体地说,禅宗诸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世之所尚者,皆沉檀龙麝等难得之物,更有奇楠之香锱铢即倍于黄金。以为如得奇香便可契道,岂知闻香悟道全在平常处积累,一旦因缘具足乃可得之。若嗜其嗅,徒慕乐受而已。乐
香道佛教时间:2024-10-24
第十五章 禅宗的理论要旨与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第一节 禅宗的理论要旨——心性论禅宗是最为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因重于禅,主参禅,故名。禅宗的禅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禅师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第三节 禅门三宗心说宗密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为了调和禅教,分别以北宗、牛头宗和南宗为禅门的代表,以唯识、般若和华严为禅外其它教派的代表,将其互相参照、比附,以示禅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王占元居士往生纪实王占元居士,男,八十三岁,河北省唐县人,一生务农,小学文化。有三男二女。为人善良,对子女慈悲疼爱。子女也都很孝顺。二○○三年九月。经医院查出白
净土往生时间:2024-10-23
第二十章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唐代末期,禅师义玄(?-867)创立了临济宗。临济宗人忠实地继承了马祖、希运等禅师的心性思想,在平常心是道、无心是道的思想基础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虽然从政治和社会的权力关系而言,现代化一重要的意义在于宗教与政治之间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格局,从而把公共性的社会空间交于俗世性的政治去处理,宗教逐渐从全能性的意识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论秦巴山区佛教的几个特点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王亚荣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李利安秦巴山区地跨汉江南北,位处川陕交界,山高水长,川岭交错,将我国西北和西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8
"无"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其实“有”还是有限、有量、有穷、有尽。佛法教我们从另外一个“无”上去思考,你“无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