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时候,一些从事演艺工作的人,不觉都会发出对生命深沉的慨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生真的是一场戏吗?如果人生如戏,那么每个人都必须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戏如人生,若然懂得哪个是真正的自己,那么戏里戏外,无论是悲欢离合,生命自然会呈现它无限的精彩。
不过,在传统中国文化中,人生的慨叹,往往又有另一层深义,也就是──「浮生若梦」。「浮生若梦」一词原出自唐朝诗人李白所写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以生为寄,以死为归,如《古诗》云:「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即用此意。又《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又《庄子.齐物论》称庄周梦为蝴蝶:「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意谓死生之辨,亦如梦觉之分,纷纭变化,不可究诘。
序文中,喻意天地世间就如一个大旅店,我们不过是其中的匆匆过客,人在世间的得失、荣辱都只是一场梦幻而已,很快就过去了,没有多少值得欢喜、留恋的。
这样的观点,其实与佛教是相当接近的。以下的故事正好用来说明:
唐朝时候,杭州西湖喜鹊寺有一位鸟窠禅师,他原名道林,九岁出家,于陕西韬光禅师门下当侍者而悟道。一次云游西湖,独自来到泰望山,看见山中有一老松,松枝繁茂,盘屈如盖;禅师心中非常欢喜,便爬上树,在松枝之间住了下来,就像小鸟在树上结巢一样,所以时人皆称他为鸟窠禅师。
元和年间,白居易出任杭州太守,听到了鸟窠禅师的大名,心中非常仰慕,遂前往拜访。因见禅师住在树上,便问道:「禅师你住的地方太危险了。」鸟窠禅师回答:「白太守比我更危险。」白居易心中奇怪,忙问:「弟子官位在身,为国家镇守山河,有什么危险呢?」鸟窠禅师回答:「正因你官位在身,所以才终日忙碌,昧了灵性,这还不危险吗?」白居易一听,知道禅师是在讲佛教的大道理,遂接着问道:「禅师,如何是佛法大意呢?」鸟窠禅师回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大笑道:「这句话,就连三岁的小孩也知道呀!」鸟窠禅师回答:「三岁小孩虽会说,八十老翁行不得。」白居易一听,叹服不已。后来在西湖之畔建造了一座竹阁,与鸟窠禅师所住的古松非常接近,以便朝夕参禅问道。
一次特地以诗偈请示禅师道:
「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鸟窠禅师也用诗偈回答道: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以佛法来看,人生如幻如化,短暂如朝露,哪里有永恒不变的事物?一切都是苦、空、无常,也就是短暂与不实的,正如《金刚经》中「六如偈」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偈中用了六种譬喻,即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来说明一切有为法。另外在《般若经》中,为了显示诸法之空性亦设了「十喻」,即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犍闼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等。(《放光般若经》卷十七、《大品般若经》卷四、《大智度论》卷六)
由此可见,宇宙世间万事万物,皆是无自性的空性,因此无论是「来」也好,是「去」也好;无论是「生」也好,是「灭」也好,在觉悟者眼中都是「同一事」,也就是说,在真实的本性中,既没有来,也没有去;既没有生,亦没有灭。所以,如果能体悟到这「无生」的道理,就能超越「去」、「来」、「生」、「灭」的限制和对待,生命就能在无尽的时空中不断地绵延扩展,从而达到不生不灭,也就是「无生」的境地。
「无生法」是相对于「有生法」而言的,有生法即是「生灭法」。一般众生都是被生灭法所转,所以不断在生灭中轮回受苦。生灭法本是虚幻的假相,但众生却认为是真实,就好像梦中人认梦境为真,醒觉后才知是虚假。所以,我们学佛之人,必须了知生灭法的虚幻无实,才能空掉有生灭的假相,才能从中解脱,证入无生法忍,体悟真正的佛性。
后来,白居易皈依鸟窠禅师,成了在家弟子,在佛法中找到安身立命之处,遍访名山高僧,晚年素食,并且舍宅为寺,定名香山寺,自号香山居士,尤醉心于念佛,时常吟诗作偈,表达他信佛有得的心境,如:
「爱风岩上攀松盖,恋月潭边坐石棱;且共云泉结缘境,他日当作此山僧。」
诗中充满悠闲、飘逸的意境。他不但参禅,而且非常虔诚地修习净土念佛法门;他有一首〈念佛吟〉说道:「余年近七十,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何以慰心眼?一句阿弥陀;朝也阿弥陀,晚也阿弥陀;纵饶忙似箭,不离阿弥陀;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达也作么生,不达又如何?普劝法界众,同念阿弥陀。」
如果我们能像香山居士一样,专心一志念佛求生西方净土,那么尽管人生如戏、如梦、如幻、如化,一句佛号就能将所有的分别、对待全部消融掉了。如此,人世间的种种荣辱、得失等烦恼,又怎能干扰到我们呢?
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十四)──宽运法师西方寺「华严吉祥法会」午斋过堂开示接下来是:「若得五欲,当愿众生;拔除欲箭,究竟安隐。」若得五欲:什么是「五欲」?就是财、色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8
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二十六)──宽运法师西方寺「华严吉祥法会」午斋过堂开示而菩萨于「一切佛所勤求佛法」,处于清净深心行三昧之时,自然能获得七种益:第一速成行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6
佛教的教育精神及教学原理与现代社会教育的反思(上)引言佛教的教法可分为「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以世间法为权巧,出世间法为究竟。所以佛教并不是一味强调追求出世解
汉传人物时间:2024-01-09
金蛇报喜.共贺新春龙年过去,喜迎蛇年。蛇在民间习俗中,又称「小龙」,象征灵敏、机警与活跃;十二生肖之中,龙和蛇可以说同一类,龙代表勇猛,蛇代表柔韧;然刚者易折,太柔者则失
汉传人物时间:2024-01-08
我们每天打开报章、杂志,可见舆论纷纭,人生百态,大小事件,层出不穷:高官落马、明星吸毒、青少年失衡、示威游行、空难坠机等等,接二连三,说之不尽。尤其现今社会中,
汉传人物时间:2024-01-08
果你活得累了──请不要轻生日前有网友留言给我说:「大师。我有很多问题想请教你。有时候想自杀。你可以帮我下不?」这个问题,不由得使我暂时把其他事停下来响应几句;以佛法
汉传人物时间:2024-01-07
上天好生.怜悯万物(上)──略述中国佛教放生的起源与天台智者大师的「放生」理念和实践「放生」一词出于大乘佛教经典;放生的活动乃基于佛弟子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
汉传人物时间:2024-01-07
念念清净念念佛───宽运法师弥陀佛七开示我经常跟大家说,念佛要克期取证,要在七天里念到一心不乱。通常第一、第二天,心思比较散乱,很难入境界;到了第三天,大致上能
邪淫果报时间:2023-10-18
清净微妙.出污泥而不染(上) ──莲花在佛教中的意义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在诗人的眼里有着高雅的君子品质,「唯有绿荷红菡萏,舒展开合任
邪淫果报时间:2023-10-18
百丈怀海禅师是禅宗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重要人物。著名的《百丈清规》便是由他制定的。据《五灯会元》记载:百丈禅师有一天上堂,下座后,众僧都已散去,独有一老人站着不走
汉传人物时间:2023-10-02
为什么要福慧双修?由于末世众生愚痴太坚固,所以修行不容易成就,更无法从中得到真正的利益与受用,所以现在修行人也好、念佛人也好,真正能得道的,就好像凤毛麟角毛一样
汉传人物时间:2023-10-01
我们佛教,其实主要就是「结缘」,我们今天拜佛、普佛,就是和药师佛、十方诸佛:现在佛、过去佛、未来佛都结了缘。你看我们「六度」里头,第一度就是「布施」;而「四摄法
汉传人物时间:2023-10-01
古往今来,人类不论富贵贫贱,上至达官贵人,富甲天下;下至贩夫走卒,贫无立碓之地;芸芸众生皆有与生俱来之贪心,而此贪心贪而无厌,得一想二,越多越好,永无满足的时候
汉传人物时间:2023-10-01
欲生彼国.当修净业──宽运法师佛七开示每次见到大家我都感到很欢喜;即使冒着风雨,大家都前来参与;你们无论是从香港来,或是从国内来,都让我非常的感动,所以自己也不敢懈怠,
汉传人物时间:2023-10-01
九品莲花为父母.不退菩萨为伴侣(一)──宽运法师东林念佛堂八关斋戒开示大家欢喜!很高兴看见大家来到东林念佛堂,参加这二十四小时的八关斋戒和精进念佛。相信大家都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3-09-30
但念无常.慎勿放逸──宽运法师弥陀佛七开示《普贤菩萨警众偈》云:「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时间就这样每天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3-09-30
孔雀王与国王前天我们西方寺举行《孔雀明王经》念诵法会,我为信众们讲到孔雀的特性与优点,令我想起了一个「孔雀王与国王」的故事。据《六度集经》卷三载,释迦世尊在因地修
汉传人物时间:2023-09-30
有关因果报应的道理,在佛法里面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但始终是一般善信经常疑惑及提问的问题,因此,我常在开示中引用佛经义理及故事加以说明;《华严经》云:「若人欲了
汉传人物时间:2023-09-29
解行并重.自觉觉他 ──《华严经》的入世精神根据佛经所载,所有佛菩萨都是靠愿力而成就,没有一位不是由发愿所成。如《无量寿经》卷上记载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悲华经》卷
汉传人物时间:2023-09-29
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以佛心处世为人出家人常言道:「以佛心为己心,以師志为己志。」立愿要上求下化,普利众生。然而什么是佛心?这不禁令人想起以下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位
汉传人物时间:2023-09-29
宽运法师佛七开示最近世界范围内的金融海啸,经济衰退的大环境,引起了社会上的一些不安。我想我们大家念佛,首先是要安心;念佛安心,把功德回向给我们的家庭与及身边所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3-09-29
「法华七喻」与七种增上慢心(一)之(上)───宽运法师佛七开示(接7月18日开示文)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大家欢喜!我们昨天讲了七种的「慢」,这七种慢都是我们障道的根本,所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3-09-28
菩提眷属.和乐家庭——佛化婚礼的意义近年佛化婚礼日渐流行並普及,以下两个有关佛化婚礼的问题,是最近(1月14日)接受《香港商报.文化东方周刊》访问时所作之回答,感覺颇有意
汉传人物时间:2023-09-28
佛教孝亲思想的省思──庚寅年重阳节有感孝亲思想在中国可说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尔雅·释训》中就提到「孝」;「善父母为孝」。《说文解字》中亦说:「孝,善事父母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3-09-28
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上) ──化烦恼为菩提佛经里常说:「人生有八万四千种烦恼。」也就是八万四千种尘劳,我们看到这个数字可能会被吓倒,原来人生竟有这么多的烦恼!其实
汉传人物时间:2023-09-28
一念诚心.一念感应 ──布施塔庙.得福无量我们东林念佛堂是专修净土的十方道场,由开山祖师定西法师始建于1952年,当时荃湾南天竺住持茂蕊法师将其东园菜地捐出,并得各
布施功德时间:2023-08-17
太虚大师说我们所有的步骤,都是为了人生改善,后世增胜,了生脱死,法界圆明。一切都是为了人生改善,但改善一定是脚踏实地,不是患得患失的。如果在空中的楼阁,而且更让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现在物质丰富,大家的选择很多,所以对美的要求也不一样。有人说瘦了才美,有人说肥了才美,有人说不肥不瘦才是美。其实我一直说健康才是美,没有健康的美不是美,当然也包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我们芸芸众生每天都要吃饭睡觉。吃饭睡觉,在佛门里也是很大的学问,我记得有个公案说的非常好。他是大珠慧海禅师,这位禅师修的远近驰名,很多很多的弟子都想来亲近他。在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佛教经常让我们讲身心无忧,身无忧,心无忧。那我们就快乐无比。但是我们往往都是身有忧心也有忧,一有忧愁,我们的心不能够集中。不能集中就不能专注,不能专注就不能把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佛教里头,经常以莲花做比喻,因为莲花是出淤泥而不染。它出水不沾水,而且呢它几乎是无暇的。讲到无暇,就是从点滴开始。事缘有一个小沙弥,有一次出行,被这么一片莲花池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我们中国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人的愿望。在释迦佛的年代,一样有一个慈心的母亲,非常诚恳的供养佛陀和清净的比丘。有一天佛陀问她,你有什么愿望呢?她说我只有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有一天释迦佛要去修道,当然父亲不舍得。他就问父亲,人可不可以不老,人可不可以不病,人可不可以不死?父亲说做不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生老病死,既然人生是无常,我们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最近有位忧心的母亲,来到寺里找我,说她自己十六岁的儿子,终日流连网吧,沉迷打机,不但学业荒废了,而且精神不振,失去了年青人应有的热情与活力,而最令人头痛的是,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佛陀在世的僧团,一般叫做六和僧团。因为六和里头举行六和敬,这六和敬就是身和能够同住。口和就无诤,意和就同悦,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就是六和敬了以后,人们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佛教叫我们少欲知足,只有知足才是最快乐的,佛教里说,如果知足的人就是卧在地上犹如天堂,不知足的人,就是在天上,还是不称意。不知足是我们众生的欲望所驱动的,那我们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我记得《西藏生死书》有这样一个故事,大意是这样的。有一个人走在街上,路过人行道时掉入洞中,那个人迷失了,认为不是自己的错。他费了很大的力气才爬了起来。再经过那条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这个佛教最鼓励人们发心,我记得本焕老和尚经常说,发心、发心、发大心,只有发大心才能做大菩萨、做大佛啊。我们说了,菩萨有【摩诃萨】,这个摩诃萨就是发大心的菩萨。那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佛诞吉祥,浴佛节就到了。大家通过浴佛外浴佛身,内浴内心。通过浴佛洗涤心中的业垢,其实我们什么病了,不是身病,都是心病啊。当然很多人还病得不轻。以前有一个人得了难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很多人都想去祈祈福,烧烧香、拜拜佛、放放生。佛教非常鼓励放生。中国最早的是我们天台宗的智者大师,在西湖的湖畔开始了放生,所以说现在的西湖最早就是中国最大的放生池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在佛教里面,法师啊也分为几种,当然最受欢迎的是讲经弘法的法师,管理寺庙的法师,如方丈、当家也是很受欢迎。接着就是一些个实修实证的人,当然也有赶经忏的。这以前有个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现在社会生活富裕,很多人因为饮食的问题,令到自己非常的痴肥。这个肥胖引来很多的疾病,像胆固醇高高血压种种的疾病。怎么样的控制饮食,这都是从历史上就有这样子的一个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经里头经常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只要我们诚恳的祈求,那一定会是有应的。所以说求恳切的求,至诚的求这个非常重要。有的人呢,因为他们自己信得不虔诚,所以是没有感应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佛教,就是让我们取智、取善、取涅槃,因为佛教有十四种无记的方法,怕我们在这里面拘泥,不能抽离。当时,有一位叫鬘童子的人,也是有着十四个问题,来请教佛陀。这些问题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佛教里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但怎么样的行善啊?这实在是一个大学问。《金刚经》里有这么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这样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常言道:好言一声三冬暖,恶言一句六月寒。这个说好话说坏话,对别人都是有影响的。所以我们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非常重要。以前有一位居士啊,就是脾气很坏,他自知如此下去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我们中国古代都有三不朽。一个人要立德立功立言,大家知道这只是我们的发愿,立功立德立言,在这过程里头,要付出多少的艰辛。如果我们从零点起步的话,那可能是我们要付出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在佛教里头经常说,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台。这个八风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这是我们每个人经常遇到的,但是我们如何能够在八风里头都不动,这就是靠功夫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烦恼哪个人没有烦恼?大人有大人的烦恼,小人有小人的烦恼。每个人都是有烦恼,活在世上都会有烦恼。但是如果能解脱烦恼,这才是我们学佛人应该要具足的。以前有个人经常被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佛教让我们如何把嗔处理好,这个嗔心就容易让我们发脾气,我们有的时候真是由无名的关系,莫名其妙的就发起了脾气。所以说如何管控情绪这需要方法。佛教有很多的方法,可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